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代,Jewett等[1]发现了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由于BAEP各波有相对固定的起源、潜伏期稳定、不受意识状态和药物的影响,此检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BAEP开始应用于颅脑外伤,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在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就BAEP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作综述。1 BAEP各波的起源及分级 BAEP可反映脑干听觉通路及其周围神经结构的功能。多数实验结果显示BAEP波峰是神经元综合活动的结果[2]。在声音刺激的最初10 ms内,可从头皮上记录到7个连续正波,每个波均有其明确的解剖学基础。Ⅰ波:蜗神经;Ⅱ波:蜗神经核;Ⅲ波:上橄榄核;Ⅳ波:外侧丘系;Ⅴ波:下丘;Ⅵ波:内侧膝状体;Ⅶ波:丘脑皮层投射区。其中Ⅰ、Ⅲ、Ⅴ波为主波,正常情况下均可引出。在脑干不同平面中,Ⅱ波反映桥延脑交界情况;Ⅲ波反映桥脑下部情况;Ⅴ波反映中脑下部情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