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科学及相关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我国在90年代末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宽口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为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培养方向,并为我专业打造为院级重点专业不断努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2-01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在校学生4届共计493人,已毕业学生10届共计756人。近年来,该专业以“基础扎实、突出应用”为专业建设的原则,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努力把我专业建设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良好声誉、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把我专业建设成为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作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一、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一)重点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3年建设,显著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实力要显著提升,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力争经过3年的发展,把电子信息工程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重点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以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岗位职业能力,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中青年师资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名师。建成一支以 “双师”为主导,学历、职称、知识、技能和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多方面筹划专业建设经费,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
4.注重发展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建设,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5.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可行性。
6.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备教学文件,健全制度,完善所有教学文件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并严格执行。
7.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积极申请科研立项等。
二、专业特色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根据学院“侧重人才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注重发挥与电子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形成具有结合电子产品制造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特色。建设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方向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两个学科专业方向,培养拥有较高的知识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等基本素养和具备设计、开发、应用与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社会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访问进修、培训、企业锻炼、项目开发、学习交流、人才引进等措施全面提升的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及专业素质,使本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能力。提升现有专职教师学历,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有相应政策支持,使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比例达到70%以上;提升专职教师教学能力和职称资格,争取达到高级职称比例为20%,中级职称比例为80%;提高科研能力,引进硕士或副高以上专职教师2-3名,培养名师1名,力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教学体系建设
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组织针对我国电子生产企业的调研,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产业政策、专业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应职岗位人才规格等进行调查,完成专业调研分析报告;通过对企业内部结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与工作流程、企业人才规格等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修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教学手段,制定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大纲。
五、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在院内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配置基础上,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建SOPC、FPGA、传感器专业实验室,改建电子技术实验室,优化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使学生所学知识能紧跟专业发展需要,学有所用。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高层次、高技术的水平上建设基地,建立并加强与高水平的电子公司的联系,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可行性。成立以学生为主的电子产品科技创新小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结合。在保证现有院外16家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1-2家校外实习基地,努力开发新的校企合作项目,使接纳实践学生的人数达到95%以上。
六、课程建设
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所有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训(实验)课程等五大类。确立以《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PLD/FPG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Protel电子线路CAD》、《传感器技术》等8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争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任务,力争全部公开出版,形成相应示范教案和课件。以形成具有应用型特色的课程教材资源。使专业课程使用的配套教材均为近五年出版的教材。通过与名牌院校或综合型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先进理念,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突出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上的特色。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2-01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在校学生4届共计493人,已毕业学生10届共计756人。近年来,该专业以“基础扎实、突出应用”为专业建设的原则,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努力把我专业建设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良好声誉、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把我专业建设成为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作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一、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一)重点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3年建设,显著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实力要显著提升,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力争经过3年的发展,把电子信息工程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重点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以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岗位职业能力,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中青年师资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名师。建成一支以 “双师”为主导,学历、职称、知识、技能和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多方面筹划专业建设经费,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
4.注重发展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建设,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5.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可行性。
6.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备教学文件,健全制度,完善所有教学文件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并严格执行。
7.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积极申请科研立项等。
二、专业特色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根据学院“侧重人才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注重发挥与电子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形成具有结合电子产品制造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特色。建设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方向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两个学科专业方向,培养拥有较高的知识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等基本素养和具备设计、开发、应用与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社会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访问进修、培训、企业锻炼、项目开发、学习交流、人才引进等措施全面提升的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及专业素质,使本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能力。提升现有专职教师学历,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有相应政策支持,使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比例达到70%以上;提升专职教师教学能力和职称资格,争取达到高级职称比例为20%,中级职称比例为80%;提高科研能力,引进硕士或副高以上专职教师2-3名,培养名师1名,力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教学体系建设
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组织针对我国电子生产企业的调研,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产业政策、专业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应职岗位人才规格等进行调查,完成专业调研分析报告;通过对企业内部结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与工作流程、企业人才规格等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修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教学手段,制定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大纲。
五、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在院内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配置基础上,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建SOPC、FPGA、传感器专业实验室,改建电子技术实验室,优化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使学生所学知识能紧跟专业发展需要,学有所用。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高层次、高技术的水平上建设基地,建立并加强与高水平的电子公司的联系,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可行性。成立以学生为主的电子产品科技创新小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结合。在保证现有院外16家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1-2家校外实习基地,努力开发新的校企合作项目,使接纳实践学生的人数达到95%以上。
六、课程建设
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所有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训(实验)课程等五大类。确立以《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PLD/FPG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Protel电子线路CAD》、《传感器技术》等8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争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任务,力争全部公开出版,形成相应示范教案和课件。以形成具有应用型特色的课程教材资源。使专业课程使用的配套教材均为近五年出版的教材。通过与名牌院校或综合型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先进理念,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突出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上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