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和谐发展、居民便利出行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总结得出了主要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依据我国国情与政策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和谐可持续;策略
建立便捷、畅通、安全、绿色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贸活动日益频繁,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频繁、交通事故增多、环境污染、运输效率下降等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了各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选择。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仅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显著发展,支撑了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客运交通。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总量超过了700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长达9%。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也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结构单一,轨道交通发展不足。
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以公共电汽车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仅在部分大中城市开通,且线路里程短。而轨道交通具有公共电汽车交通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如噪声、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改善空气质量;运量大,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仅为2000~5000人次;交通系统更快捷、准时、舒适、安全,且更适合于中长距离的交通服务。
(二)公共交通网密度低,路线、站点布置不合理。
常规公交线网内部各条线路在车辆配置、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等方面趋于单一化,缺乏层次。在中心商业区,公交线路重叠严重,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拥堵现象。而在城市郊区,公交交通不仅数量少,甚至存在交通盲区。另外由于路线、站点布置不合理,导致各种公共交通设施之间衔接不畅、衔接效率低。
(三)服务水平低下、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公共交通车辆由于缺少现代化调度系统和通讯设备,致使其运行效率相当低。国外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讯设备构成的公共交通调度系统,保证车辆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而国内公交信息发布过于薄弱,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尚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反映公交运行状态和调度情况,造成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四)此外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还存在道路行驶环境差、公交专用车道建设落后、公交车辆技术落后、公交发展规模与城市建设规划不协调、运营管理紊乱的问题。
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受限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城市有限空间资源限制公共交通发展。
城市是个有限的空间构造,不可能无限地扩张,正因如此,限制了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立、公交车辆的配套、公交线路的布置都需要占用城市的空间资源,但不断增加的私有汽车却进一步压缩这一有限的空间资源,造成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城市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
(二)低服务水平弱化公共交通优势。
城市公共交通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工程,其收益性和成本性的不平衡导致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主动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长时间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车速慢、舒适性差、耗时长),导致公众乘坐公共交通的热情下降而选择别的交通工具。直接后果就是公共交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公交优先”政策得不到很好地落实。
(三)公共交通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手段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为管理手段技术性差、管理结构缺乏优化以及具体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在国外已经普遍使用的高技术手段在我国只是在个别城市得到运用。管理手段的强化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能否实现有效地链接。
三、和谐可持续公共交通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健全城市公交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规体系是“公交优先”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我国,这方面的立法目前还非常薄弱,制定一部统一的《城市公共交通法》,从法律上保证公共交通建设及配套资金的落实,强制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政府和银行信贷投融资方式,就成为当前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的迫切问题。
(二)加大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与服务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在现有公私合作模式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政府与市场间的合作内容与形式,采用国有民营模式。这样不仅增加了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也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的主动性。
(三)健全规范的公交补贴制度。
建立规范的补贴补偿机制,科学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执行政府指令的低票价、特殊优惠,应给予补偿;对节能环保、安全监管等正外部性支出适当补贴。还要建立适用于城市公交的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成本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的审计评价制度,将服务考核结果与补贴挂钩。
(四)建立科学的票务制度。
完善公交定价、调价机制,制定群众能接受、企业不亏损、财政能承担的价格。建立公交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物价水平的联动调价机制,包括城市经济状况、社会物价水平和劳动工资水平。
(五)规范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
规范市场运作,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应加大政府投入,减免税费,减轻企业负担,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规范政府补贴,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加强服务监管,加强服务质量考核,规范市场秩序。
(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合理定位城市公交和班线客运的属性,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统筹规划城乡客运网络,加强衔接,加快设施建设,改善换乘。要积极鼓励公交线路向农村延伸,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同时要加快推进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
参考文献:
[1] 蔡君时编著.世界公共交通[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亚华,冯立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 2010. 10(6):64-68
[3]王欢明,诸大建等 公共交通运行模式的选择[J].城市问题, 2010. 10:44-48
[4]马荣国.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
[5]武德.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几点思考[J].城市公用事业,2009.23(1):15-16
[6]王珏林.关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改革的政策研究[J].长江建设,2003.03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和谐可持续;策略
建立便捷、畅通、安全、绿色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贸活动日益频繁,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频繁、交通事故增多、环境污染、运输效率下降等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了各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选择。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仅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显著发展,支撑了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客运交通。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总量超过了700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长达9%。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也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结构单一,轨道交通发展不足。
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以公共电汽车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仅在部分大中城市开通,且线路里程短。而轨道交通具有公共电汽车交通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如噪声、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改善空气质量;运量大,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仅为2000~5000人次;交通系统更快捷、准时、舒适、安全,且更适合于中长距离的交通服务。
(二)公共交通网密度低,路线、站点布置不合理。
常规公交线网内部各条线路在车辆配置、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等方面趋于单一化,缺乏层次。在中心商业区,公交线路重叠严重,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拥堵现象。而在城市郊区,公交交通不仅数量少,甚至存在交通盲区。另外由于路线、站点布置不合理,导致各种公共交通设施之间衔接不畅、衔接效率低。
(三)服务水平低下、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公共交通车辆由于缺少现代化调度系统和通讯设备,致使其运行效率相当低。国外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讯设备构成的公共交通调度系统,保证车辆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而国内公交信息发布过于薄弱,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尚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反映公交运行状态和调度情况,造成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四)此外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还存在道路行驶环境差、公交专用车道建设落后、公交车辆技术落后、公交发展规模与城市建设规划不协调、运营管理紊乱的问题。
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受限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城市有限空间资源限制公共交通发展。
城市是个有限的空间构造,不可能无限地扩张,正因如此,限制了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立、公交车辆的配套、公交线路的布置都需要占用城市的空间资源,但不断增加的私有汽车却进一步压缩这一有限的空间资源,造成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城市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
(二)低服务水平弱化公共交通优势。
城市公共交通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工程,其收益性和成本性的不平衡导致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主动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长时间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车速慢、舒适性差、耗时长),导致公众乘坐公共交通的热情下降而选择别的交通工具。直接后果就是公共交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公交优先”政策得不到很好地落实。
(三)公共交通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手段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为管理手段技术性差、管理结构缺乏优化以及具体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在国外已经普遍使用的高技术手段在我国只是在个别城市得到运用。管理手段的强化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能否实现有效地链接。
三、和谐可持续公共交通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健全城市公交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规体系是“公交优先”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我国,这方面的立法目前还非常薄弱,制定一部统一的《城市公共交通法》,从法律上保证公共交通建设及配套资金的落实,强制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政府和银行信贷投融资方式,就成为当前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的迫切问题。
(二)加大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与服务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在现有公私合作模式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政府与市场间的合作内容与形式,采用国有民营模式。这样不仅增加了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也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的主动性。
(三)健全规范的公交补贴制度。
建立规范的补贴补偿机制,科学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执行政府指令的低票价、特殊优惠,应给予补偿;对节能环保、安全监管等正外部性支出适当补贴。还要建立适用于城市公交的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成本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的审计评价制度,将服务考核结果与补贴挂钩。
(四)建立科学的票务制度。
完善公交定价、调价机制,制定群众能接受、企业不亏损、财政能承担的价格。建立公交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物价水平的联动调价机制,包括城市经济状况、社会物价水平和劳动工资水平。
(五)规范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
规范市场运作,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应加大政府投入,减免税费,减轻企业负担,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规范政府补贴,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加强服务监管,加强服务质量考核,规范市场秩序。
(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合理定位城市公交和班线客运的属性,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统筹规划城乡客运网络,加强衔接,加快设施建设,改善换乘。要积极鼓励公交线路向农村延伸,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同时要加快推进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
参考文献:
[1] 蔡君时编著.世界公共交通[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亚华,冯立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 2010. 10(6):64-68
[3]王欢明,诸大建等 公共交通运行模式的选择[J].城市问题, 2010. 10:44-48
[4]马荣国.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
[5]武德.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几点思考[J].城市公用事业,2009.23(1):15-16
[6]王珏林.关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改革的政策研究[J].长江建设,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