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遵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用于实践。
一、搭建合作平台,激发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时,首先让学生自做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来量,学生都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为了让同学们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度,我让学生把三角形另两个角剪下,使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反复实验,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师生共同建构,一起参加活动,能产生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有数学。通过学生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课开始,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内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兴趣。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报纸、广播、电视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上课开始即以采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学生发布摘录的信息:“我国目前共发射N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率百分之一百”;“今年棉花丰收已成定局,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改革开放使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每年提高百分之五点四”……使学生感受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愿望。我在进行“圆柱的体积”教学时,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沟通了这两种形体在体积计算上的共同之处——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这时我拿出圆柱体让学生想象圆柱的体积应怎样求,学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想到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求。在新课引入中,我还采用讲故事、猜一猜等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三、动手操作实践,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使他们自己发现、获取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同学们三十秒,在一个圆内画直径比赛。时间到了,有的画了几条,有的十几条。我又给了三十秒,有的学生就画了几十条。我问同学们: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多少条?这时同学们停下笔,大声告诉我:“圆有无数条直径。”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我还应用分类讲解,让学生有序训练。
可以说,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我们常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答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的素材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能提供充分展开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步泽.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04.
[2] 刘守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J].中国教师.2011.S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遵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用于实践。
一、搭建合作平台,激发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时,首先让学生自做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来量,学生都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为了让同学们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度,我让学生把三角形另两个角剪下,使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反复实验,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师生共同建构,一起参加活动,能产生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有数学。通过学生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课开始,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内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兴趣。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报纸、广播、电视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上课开始即以采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学生发布摘录的信息:“我国目前共发射N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率百分之一百”;“今年棉花丰收已成定局,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改革开放使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每年提高百分之五点四”……使学生感受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愿望。我在进行“圆柱的体积”教学时,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沟通了这两种形体在体积计算上的共同之处——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这时我拿出圆柱体让学生想象圆柱的体积应怎样求,学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想到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求。在新课引入中,我还采用讲故事、猜一猜等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三、动手操作实践,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使他们自己发现、获取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同学们三十秒,在一个圆内画直径比赛。时间到了,有的画了几条,有的十几条。我又给了三十秒,有的学生就画了几十条。我问同学们: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多少条?这时同学们停下笔,大声告诉我:“圆有无数条直径。”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我还应用分类讲解,让学生有序训练。
可以说,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我们常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答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的素材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能提供充分展开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步泽.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04.
[2] 刘守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J].中国教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