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捆的百元大钞被码成一座13层的“钱山”,站在后面的陈光标张开双臂,微笑着面对镜头。如此“高调”的慈善,已经成为陈光标的标志之一。而“高调”背后的每一次义举,都会引起一片“作秀”的指责之声。
不久前,被称为“中国首善”的企业家陈光标用一面人民币堆砌起来的墙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会议厅里,陈光标将10万元捆为一块“墙砖”,一面墙一共330块,共计人民币3300万元。这些钱和一些没有亮相的支票,加起来一共是4316万元,由全国513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共同捐赠。陈光标和其他126名企业家将陆续出发,将这些钱带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和那里的贫困家庭一起过年。
“钱山”捐灾区,是“抛砖”还是作秀
成捆的百元大钞被码成一座13层的“钱山”,站在后面的陈光标张开双臂,微笑着面对镜头,如此“高调”的慈善,已经成为陈光标的标志之一。而“高调”背后的每一次义举,都会引起一片“作秀”的指责之声。此次也不例外,这张与“钱山”的合影,被指“恶俗…‘作秀”。对此,陈光标哈哈一笑,“这是因为我喜欢钱,有了钱,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啊。”而对于“作秀”一词,陈光标似乎毫不介意,“我做了10年慈善,有7年都被别人说成是在‘作秀’。说我作秀就作秀吧,我希望‘秀’得越大越好。这次‘作秀’不就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和个人捐出了4D00多万元的善款吗?”2009年春节,陈光标牵头组织了由100多位企业家组成的爱心团前往四川灾区,先后在汶川、北川、都江堰等10个市县,慰问孤寡老人、特困户、抗震英雄等灾区群众,发放了近3100万元的红包。今年,陈光标再次带头捐赠300万元,发起“全国企业家光标榜样爱心团春节慰问新藏云贵川活动”,并很快获得100多家企业和个人的支持,总共筹集到4316万元善款。“很多企业家、普通百姓都积极捐款,让我深受感动。”
为什么每次都选择直接接触救助者的方式?陈光标表示,捐赠的钱去了哪里,是捐赠者们的普遍质疑。他认为,目前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资金信息不能公开透明,是企业家们多数选择直接捐赠的普遍原因,也是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知名企业家李书福一度热心于慈善,但他常感无奈,因为他的扶贫善款往往到了并不贫困的学生手中。为保证自己的捐款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他不得不绞尽脑汁、亲力亲为,不辞劳苦,千里寻访贫困生。善款不能善用将会伤害人们的善念。如今,陈光标等人将这四千多万现金分成1000元、2000元不等,装入红包,做上标记。在春节前,分别前往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将8万个红包送到当地特困户手中。此举无疑是充满智慧的,同时也是艰辛的,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我爸爸开的是黄埔捐钱公司”
对大部分人来说,陈光标这个名字在几年前都还很陌生,因为他既不是“中国首富”,也不是“江苏首富”。真正让全国人民记住陈光标的是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他的奋不顾身和荣辱与共赢得了灾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崇敬,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标哥”。灾害刚刚发生3小时,标哥就调集60台工程车,长驱一千七八百公里,成为全国首支到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救援队。在灾区的54天里,标哥身穿迷彩服,以志愿者的身份和战士们一同在瓦砾中搜寻幸存者,冒着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疏通道路……当然,争议也纷涌而至。许多人认为陈光标这样做是为了出风头,为了变相给企业做广告。陈光标笑而不争。他有一个原则,有经营的地方不做慈善,有慈善的地方不做经营。他旗下的江苏黄埔集团董事规定,捐赠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组建江苏黄埔公司后,他规定公司每年都要从净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慈善基金,并列出捐赠目标计划表,专款专用,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
对于如何行善,陈光标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理念。他从来就不认为做慈善要像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那样讲求低调,做好事不留名。陈光标说:“我做一件好事就希望得到一个荣誉。今天我帮助别人捐出1万元,明天就恨不得全世界65亿人都知道。”陈光标一直保留着他获得的所有奖状、奖杯。他还专门为自己保留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荣誉室,将自己获得的各种证书1500余个,奖杯近4000个,锦旗近2000个,还有少数民族同胞送的哈达4000条全部集合到一起,珍藏在这间荣誉室里。有记者到陈光标家采访时,问陈光标的儿子:“你知道你爸爸开的是什么公司吗?”儿子肯定地回答:“知道。我爸爸开的是黄埔捐钱公司。”后来记者又问陈光标的儿子:“你以后想做什么?”儿子回答说:“我以后想学爸爸一样做中国首善,去帮助小朋友。”儿子的这个回答让陈光标至今都感到无比自豪。
做慈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支持,理解,陈光标做慈善以来,有很多人去向他求助。从2003年他高调做慈善后,几年时间陆续收到31麻袋的求助信,上门直接寻求帮助的不计其数。陈光标公司内部甚至建立了慈善基金会专门负责此类事情。“一般只要上门来的,没有空手走的,最少二三千块钱,再帮忙买火车票、飞机票。但现在他们都不满意,因为他们需要十万二十万。”那遭到辱骂呢?陈光标仍然一笑了之:“没考虑这么多,该怎么骂怎么骂吧。”陈光标不仅仅自己做慈善,还提出向富人征收“资产税”“遗产税”,他认为资产税、遗产税是调整贫富差距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很多富人,一个人名下有好多套房子,包括收藏的金银财宝、字画等固定财产,国家都应该收资产税,这样才能调整贫富差距,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敢于说真话,本来企业家朋友就不多的陈光标因此也引起了“富人”的不满,对此他笑称:“认识我的企业家打电话给我,说征税你自己交,何必让我们交。”
“捐得越多,赚得越多”
陈光标表示,目前他60%的时间都是用在慈善事业上,只有40%的时间是用在企业管理上。他的观念是“慈善做得越多,赚得越多”。他说,他捐出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对社会和谐的诠释。在陈光标看来,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他在一次提到慈善事业时说:“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为什么?一是因为做善事会产生动力。做了善事,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就感到自己活得更有价值。二是因为口碑,’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期行善,合作伙伴和政府或者社会大众都会提高对这个企业家的认可度,合作更加愉快。”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的公司生意应接不暇,全国各地近百家大型厂房等他的公司过去拆迁。“现在感觉我平时回报社会,社会无形也在给我回报。”
陈光标说,自己的下半生只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研究如何加强推动环境保护,而第二个则是怎样让富人自觉、自愿、高兴地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榜样。2009年4月24日,“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在京发布,陈光标捧得“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奖杯,相比于2008年的“中国首善”称号,新的荣誉称号显得有点冗长。但主办方为此介绍说,这个奖项此前是没有的,主要是针对陈光标在2008年度的特别表现,以区别一般意义上的捐赠型企业家。值得一提的是,由其创立的“光标榜样基金”,被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评价为是企业家自己直接做慈善的典型,并迫使政府考虑企业家在做慈善过程中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据了解,1998年到2000年江苏省各大慈善基金捐款不到1亿,而2003年到2008年突破了60亿。陈光标对此的理解是,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引导,而他的带动,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还有一些改变,是陈光标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的。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前那些经常推诿着不愿参加陈光标组织的慈善活动的企业家,很多都转变了态度。“现在邀请企业家过来(参加慈善活动),十个里头有八个会给我面子,原来最多只有两三个。而且,现在如果董事长真的参加不了,也会派个副手过来。”他说道。
不久前,被称为“中国首善”的企业家陈光标用一面人民币堆砌起来的墙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会议厅里,陈光标将10万元捆为一块“墙砖”,一面墙一共330块,共计人民币3300万元。这些钱和一些没有亮相的支票,加起来一共是4316万元,由全国513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共同捐赠。陈光标和其他126名企业家将陆续出发,将这些钱带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和那里的贫困家庭一起过年。
“钱山”捐灾区,是“抛砖”还是作秀
成捆的百元大钞被码成一座13层的“钱山”,站在后面的陈光标张开双臂,微笑着面对镜头,如此“高调”的慈善,已经成为陈光标的标志之一。而“高调”背后的每一次义举,都会引起一片“作秀”的指责之声。此次也不例外,这张与“钱山”的合影,被指“恶俗…‘作秀”。对此,陈光标哈哈一笑,“这是因为我喜欢钱,有了钱,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啊。”而对于“作秀”一词,陈光标似乎毫不介意,“我做了10年慈善,有7年都被别人说成是在‘作秀’。说我作秀就作秀吧,我希望‘秀’得越大越好。这次‘作秀’不就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和个人捐出了4D00多万元的善款吗?”2009年春节,陈光标牵头组织了由100多位企业家组成的爱心团前往四川灾区,先后在汶川、北川、都江堰等10个市县,慰问孤寡老人、特困户、抗震英雄等灾区群众,发放了近3100万元的红包。今年,陈光标再次带头捐赠300万元,发起“全国企业家光标榜样爱心团春节慰问新藏云贵川活动”,并很快获得100多家企业和个人的支持,总共筹集到4316万元善款。“很多企业家、普通百姓都积极捐款,让我深受感动。”
为什么每次都选择直接接触救助者的方式?陈光标表示,捐赠的钱去了哪里,是捐赠者们的普遍质疑。他认为,目前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资金信息不能公开透明,是企业家们多数选择直接捐赠的普遍原因,也是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知名企业家李书福一度热心于慈善,但他常感无奈,因为他的扶贫善款往往到了并不贫困的学生手中。为保证自己的捐款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他不得不绞尽脑汁、亲力亲为,不辞劳苦,千里寻访贫困生。善款不能善用将会伤害人们的善念。如今,陈光标等人将这四千多万现金分成1000元、2000元不等,装入红包,做上标记。在春节前,分别前往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将8万个红包送到当地特困户手中。此举无疑是充满智慧的,同时也是艰辛的,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我爸爸开的是黄埔捐钱公司”
对大部分人来说,陈光标这个名字在几年前都还很陌生,因为他既不是“中国首富”,也不是“江苏首富”。真正让全国人民记住陈光标的是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他的奋不顾身和荣辱与共赢得了灾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崇敬,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标哥”。灾害刚刚发生3小时,标哥就调集60台工程车,长驱一千七八百公里,成为全国首支到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救援队。在灾区的54天里,标哥身穿迷彩服,以志愿者的身份和战士们一同在瓦砾中搜寻幸存者,冒着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疏通道路……当然,争议也纷涌而至。许多人认为陈光标这样做是为了出风头,为了变相给企业做广告。陈光标笑而不争。他有一个原则,有经营的地方不做慈善,有慈善的地方不做经营。他旗下的江苏黄埔集团董事规定,捐赠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组建江苏黄埔公司后,他规定公司每年都要从净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慈善基金,并列出捐赠目标计划表,专款专用,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
对于如何行善,陈光标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理念。他从来就不认为做慈善要像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那样讲求低调,做好事不留名。陈光标说:“我做一件好事就希望得到一个荣誉。今天我帮助别人捐出1万元,明天就恨不得全世界65亿人都知道。”陈光标一直保留着他获得的所有奖状、奖杯。他还专门为自己保留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荣誉室,将自己获得的各种证书1500余个,奖杯近4000个,锦旗近2000个,还有少数民族同胞送的哈达4000条全部集合到一起,珍藏在这间荣誉室里。有记者到陈光标家采访时,问陈光标的儿子:“你知道你爸爸开的是什么公司吗?”儿子肯定地回答:“知道。我爸爸开的是黄埔捐钱公司。”后来记者又问陈光标的儿子:“你以后想做什么?”儿子回答说:“我以后想学爸爸一样做中国首善,去帮助小朋友。”儿子的这个回答让陈光标至今都感到无比自豪。
做慈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支持,理解,陈光标做慈善以来,有很多人去向他求助。从2003年他高调做慈善后,几年时间陆续收到31麻袋的求助信,上门直接寻求帮助的不计其数。陈光标公司内部甚至建立了慈善基金会专门负责此类事情。“一般只要上门来的,没有空手走的,最少二三千块钱,再帮忙买火车票、飞机票。但现在他们都不满意,因为他们需要十万二十万。”那遭到辱骂呢?陈光标仍然一笑了之:“没考虑这么多,该怎么骂怎么骂吧。”陈光标不仅仅自己做慈善,还提出向富人征收“资产税”“遗产税”,他认为资产税、遗产税是调整贫富差距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很多富人,一个人名下有好多套房子,包括收藏的金银财宝、字画等固定财产,国家都应该收资产税,这样才能调整贫富差距,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敢于说真话,本来企业家朋友就不多的陈光标因此也引起了“富人”的不满,对此他笑称:“认识我的企业家打电话给我,说征税你自己交,何必让我们交。”
“捐得越多,赚得越多”
陈光标表示,目前他60%的时间都是用在慈善事业上,只有40%的时间是用在企业管理上。他的观念是“慈善做得越多,赚得越多”。他说,他捐出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对社会和谐的诠释。在陈光标看来,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他在一次提到慈善事业时说:“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为什么?一是因为做善事会产生动力。做了善事,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就感到自己活得更有价值。二是因为口碑,’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期行善,合作伙伴和政府或者社会大众都会提高对这个企业家的认可度,合作更加愉快。”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的公司生意应接不暇,全国各地近百家大型厂房等他的公司过去拆迁。“现在感觉我平时回报社会,社会无形也在给我回报。”
陈光标说,自己的下半生只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研究如何加强推动环境保护,而第二个则是怎样让富人自觉、自愿、高兴地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榜样。2009年4月24日,“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在京发布,陈光标捧得“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奖杯,相比于2008年的“中国首善”称号,新的荣誉称号显得有点冗长。但主办方为此介绍说,这个奖项此前是没有的,主要是针对陈光标在2008年度的特别表现,以区别一般意义上的捐赠型企业家。值得一提的是,由其创立的“光标榜样基金”,被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评价为是企业家自己直接做慈善的典型,并迫使政府考虑企业家在做慈善过程中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据了解,1998年到2000年江苏省各大慈善基金捐款不到1亿,而2003年到2008年突破了60亿。陈光标对此的理解是,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引导,而他的带动,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还有一些改变,是陈光标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的。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前那些经常推诿着不愿参加陈光标组织的慈善活动的企业家,很多都转变了态度。“现在邀请企业家过来(参加慈善活动),十个里头有八个会给我面子,原来最多只有两三个。而且,现在如果董事长真的参加不了,也会派个副手过来。”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