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及在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指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以致用,教辅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247-01
计算机是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并成为以后工作的有力帮手,如何在大学学习期间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并有质的飞越。本文主要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佳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希望在计算机教学中能起到良好作用。
一、存在问题
(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匮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从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生理、心理都要经过这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从心理发展水平看,大学生的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从心理发展特点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可塑性和矛盾性并存;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大学生的认知蓬勃发展、情感逐步升华、社会性逐渐增强。这就使大学生和中学生相比,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上也处于一个不稳定和多变的时期。下面是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调查。
大学生的学习类型分为被动学习型、自主学习型、用心学习型和不用心学习四种类型。在这四种类型中,自主学习型学生所占比例为30%,被动学习型和不用心学习型学生的比例达到70%,能够自主拟订学习内容的学生比例为32%,把课余时间用于休闲或睡觉的比例最高。关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中,所学课程、任课老师、学籍管理的选项比例都超过了30%。关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选择比例超过40%的选项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调查说明,大学生对学习都有一定的认同,但是在学习中依赖老师的较多,缺乏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二)长期等级考试教学模式,忽视了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毕业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也纳入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的程度。空泛的考试没有经过实践的学习,理解最后结果就是对知识的生搬硬套,一知半解,考核的目的就是拿到等级证书。课程目标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单一性和考级上,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
(三)缺乏计算机实践环节的锻炼和实践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并且等级考试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形成投机取巧和懒惰心理,不愿动脑、动手。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单一,针对性不强,使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脱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些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10年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知识陈旧,激发不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灵活多样,采取多种形式真正使学生动起来,学起来,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发展。
(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应用水平的提高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作用,自身知识水平过硬的老师才能更容易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排惑解难,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达到平稳提升。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的师德与责任心在教学中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责任心强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都有很高的要求,容不得教学的丝毫懈怠,这样使得教学达到完满的成效。
二、我校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一)依托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我校有良好的实验室机房,可供不同需求、不同专业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有针对性的最大化满足学生上机,使真正的实践落到实处。根据专业要求,并结合计算机课程实验大纲的内容,建立专项实验室,使实验室最大化利用。
(二)实验室进行专项实践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两种: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二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实训以及毕业作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作业、实验、实习等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必修的教学环节,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突出的重要地位。
这些环节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划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流行实用软件使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除了理工类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经管类、艺术类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上机练习操作。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师资队伍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才能上一新台阶。人常说名师出高徒,所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也是教育环节的一项必要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定期为教师制定专项培训。
三、结束语
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必备工具,计算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练习,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247-01
计算机是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并成为以后工作的有力帮手,如何在大学学习期间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并有质的飞越。本文主要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佳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希望在计算机教学中能起到良好作用。
一、存在问题
(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匮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从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生理、心理都要经过这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从心理发展水平看,大学生的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从心理发展特点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可塑性和矛盾性并存;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大学生的认知蓬勃发展、情感逐步升华、社会性逐渐增强。这就使大学生和中学生相比,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上也处于一个不稳定和多变的时期。下面是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调查。
大学生的学习类型分为被动学习型、自主学习型、用心学习型和不用心学习四种类型。在这四种类型中,自主学习型学生所占比例为30%,被动学习型和不用心学习型学生的比例达到70%,能够自主拟订学习内容的学生比例为32%,把课余时间用于休闲或睡觉的比例最高。关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中,所学课程、任课老师、学籍管理的选项比例都超过了30%。关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选择比例超过40%的选项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调查说明,大学生对学习都有一定的认同,但是在学习中依赖老师的较多,缺乏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二)长期等级考试教学模式,忽视了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毕业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也纳入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的程度。空泛的考试没有经过实践的学习,理解最后结果就是对知识的生搬硬套,一知半解,考核的目的就是拿到等级证书。课程目标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单一性和考级上,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
(三)缺乏计算机实践环节的锻炼和实践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并且等级考试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形成投机取巧和懒惰心理,不愿动脑、动手。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单一,针对性不强,使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脱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些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10年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知识陈旧,激发不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灵活多样,采取多种形式真正使学生动起来,学起来,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发展。
(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应用水平的提高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作用,自身知识水平过硬的老师才能更容易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排惑解难,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达到平稳提升。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的师德与责任心在教学中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责任心强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都有很高的要求,容不得教学的丝毫懈怠,这样使得教学达到完满的成效。
二、我校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一)依托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我校有良好的实验室机房,可供不同需求、不同专业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有针对性的最大化满足学生上机,使真正的实践落到实处。根据专业要求,并结合计算机课程实验大纲的内容,建立专项实验室,使实验室最大化利用。
(二)实验室进行专项实践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两种: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二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实训以及毕业作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作业、实验、实习等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必修的教学环节,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突出的重要地位。
这些环节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划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流行实用软件使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除了理工类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经管类、艺术类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上机练习操作。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师资队伍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才能上一新台阶。人常说名师出高徒,所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也是教育环节的一项必要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定期为教师制定专项培训。
三、结束语
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必备工具,计算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练习,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