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辅导员队伍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缺失的现状提出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方式与方法改进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对于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解决教育过程中各种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方式与方法相对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外部挑战和系统困境,大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家庭相关问题的突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加速和高校扩招、社会环境的多变,都要求学生工作者转变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方法,从个别学生或个别群体的需求出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过,目前辅导员队伍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缺失。
1、服务理念缺失
管理主义为主的高校学生工作缺失人本、服务的核心理念。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以政治教育为主导、集体管理为主,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化、过分强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按照统一标准与方式行动,过分控制学生言行,注重平均而忽视个性发展,在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重视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及服务学生的价值导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等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2、预防功能缺失
辅导员现行的工作方法习惯从规范、条例上约束,主要通过说服教育、关心感化、劝说引导等方法开展工作,工作中往往以事为中心而忽略对人的考虑,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忽视对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服务、忽视了对问题学生的早期预防和以发展促预防,缺乏对当事人的延伸服务。
3、专业技术缺失
当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学业压力、感情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严重,不良行为时有發生,这也反映出现有学生工作模式中行为矫正、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训练等技术的缺失。不能通过预防性、发展性措施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不能用专业化社会工作技术如心理学、社会学探究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
二、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方式与方法改进的途径
1、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需求和个体性差异,积极探索个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个性特征包括这个群体的个性与每一位学生自己的个性。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他们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他们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就大学生整体来说,常见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敢想敢闯;但他们的个性也有差异。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就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塑造其个性品格,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创造性。
个性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特质,促进学生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发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广泛接触、深入调研,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围绕大学生个性教育教学的根本环节,以时代精神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性中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动力、潜能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运用激励机制,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奖励制度使学生的优良个性得到奖励和张扬,引导大学生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融入个性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个性的内涵。坚持集体主义精神与培养学生自主性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组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把促进个性发展与培养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
2、重视大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情感是人格、道德和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情感直接引发行为,可以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惊异感、美感、偏好等推动受教育者驱向学习目标。
情感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学生的进取潜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达到一种在朝气蓬勃、活力焕发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并获得自我愉悦情绪的状态。在现代传媒和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情感教育往往被忽略。而情感是人格、道德和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为此,实施情感教育要从提高教育者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提高情感素养、掌握情感教育的技巧等方面开展。
3、强化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德育对象的人生实践、人生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等;二是德育活动中的社会实践,如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三是德育行为的践行,如学生参加军训、规范管理等。
实践教育的方法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解决困难,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把学生通过课内外接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对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途径。主要形式有:结合地方需要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实践教育品牌;发挥学校和学生的智力、技能优势,大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重大活动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创业、志愿服务西部等;加强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实践教育资源等。
4、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群体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央16号文件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两个层次,即:对于全体大学生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别要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区分,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及同一对象的不同阶段分层教育,如新生与毕业生、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方法的层次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主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逐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
5、凸显大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养途径,提高思想道德和理性思考水平;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等途径,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
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就对革新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对于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解决教育过程中各种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方式与方法相对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外部挑战和系统困境,大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家庭相关问题的突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加速和高校扩招、社会环境的多变,都要求学生工作者转变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方法,从个别学生或个别群体的需求出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过,目前辅导员队伍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缺失。
1、服务理念缺失
管理主义为主的高校学生工作缺失人本、服务的核心理念。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以政治教育为主导、集体管理为主,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化、过分强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按照统一标准与方式行动,过分控制学生言行,注重平均而忽视个性发展,在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重视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及服务学生的价值导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等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2、预防功能缺失
辅导员现行的工作方法习惯从规范、条例上约束,主要通过说服教育、关心感化、劝说引导等方法开展工作,工作中往往以事为中心而忽略对人的考虑,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忽视对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服务、忽视了对问题学生的早期预防和以发展促预防,缺乏对当事人的延伸服务。
3、专业技术缺失
当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学业压力、感情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严重,不良行为时有發生,这也反映出现有学生工作模式中行为矫正、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训练等技术的缺失。不能通过预防性、发展性措施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不能用专业化社会工作技术如心理学、社会学探究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
二、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方式与方法改进的途径
1、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需求和个体性差异,积极探索个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个性特征包括这个群体的个性与每一位学生自己的个性。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他们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他们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就大学生整体来说,常见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敢想敢闯;但他们的个性也有差异。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就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塑造其个性品格,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创造性。
个性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特质,促进学生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发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广泛接触、深入调研,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围绕大学生个性教育教学的根本环节,以时代精神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性中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动力、潜能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运用激励机制,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奖励制度使学生的优良个性得到奖励和张扬,引导大学生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融入个性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个性的内涵。坚持集体主义精神与培养学生自主性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组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把促进个性发展与培养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
2、重视大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情感是人格、道德和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情感直接引发行为,可以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惊异感、美感、偏好等推动受教育者驱向学习目标。
情感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学生的进取潜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达到一种在朝气蓬勃、活力焕发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并获得自我愉悦情绪的状态。在现代传媒和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情感教育往往被忽略。而情感是人格、道德和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为此,实施情感教育要从提高教育者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提高情感素养、掌握情感教育的技巧等方面开展。
3、强化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德育对象的人生实践、人生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等;二是德育活动中的社会实践,如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三是德育行为的践行,如学生参加军训、规范管理等。
实践教育的方法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解决困难,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把学生通过课内外接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对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途径。主要形式有:结合地方需要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实践教育品牌;发挥学校和学生的智力、技能优势,大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重大活动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创业、志愿服务西部等;加强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实践教育资源等。
4、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群体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央16号文件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两个层次,即:对于全体大学生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别要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区分,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及同一对象的不同阶段分层教育,如新生与毕业生、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方法的层次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主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逐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
5、凸显大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养途径,提高思想道德和理性思考水平;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等途径,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
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就对革新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