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教育是当前及今后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其衔接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来体现。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必须经历严谨的过程,并把重点放在几个核心问题上。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85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中高等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性和执行性的文件,涵盖了专业学习的全部内容、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各专业都需针对行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学业背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方向,通过中高职衔接可以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中高职衔接教育面向的是中职学校毕业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有意愿在学历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进一步深造,通过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考试被高等职业学校录取。高职学校针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应该制定出有别于高中毕业起点高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重点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核心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在新生入学前制定好,在每一届学生的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使用,原则上不允许在实施的过程中修改和调整,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科学、严谨,经得住社会、行业和教学的检验。为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
1.1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专业市场调研包括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调研。
1.1.1对行业企业的调研
对行业企业的调研首先要对行业企业进行分类,如物流行业有多种物流业态;其次选择出各种物流业态中对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且在行业内规模较大比较典型的物流企业。调研重点是各企业安排中高职衔接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的技术技能、文化知识、职业素养。
1.1.2对毕业生的调研
毕业生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检验者和实践者。当他们离开学校、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和岗位的工作,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能否帮助毕业生应对当前工作要求并在职业上升通道中有一定帮助。
1.1.3对兄弟院校的调研
兄弟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是我们的同行者,因此也需对开设同一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调研,重点是进行个性化切入,了解他们的特色和亮点。
1.2生源结构调研与分析
生源结构调研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生源结构调研包括对生源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态度的调研与分析。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生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初中毕业后就读中职学校或高中毕业后就读自考中专班,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
1.3无领导研讨
无领导研讨又称头脑风暴法,是在无领导即无权威情境下的一种畅所欲言的研讨方法。研讨的内容重点是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核心技术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
1.4形成基本内容框架
在上述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框架。基本内容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素质教育与人力课程、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养与能力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2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21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跟进
中高职衔接不是基础教育,而是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各行业、各企业也在这种变换中兴衰交替,因此作为承载职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要尽力做到三个“适应”。
2.1.1适应学生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和广大的群体,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方法习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例如,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95后”,有的有高中学习经历,有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他们的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程度不同,在物流相关课程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采取与高职学生差异化的培养方案,教学的深浅程度也可以有所区别。另外,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与高职学生也有差别,因此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并可增加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比例,也可以实训实习课程和理论课程穿插进行,让学生在实训和实习中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内涵。例如,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的“现代仓储管理”课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学生的实训可以到京东、1号店等电子商务企业进行2~4周。
2.1.2适应社会需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要考虑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充分考虑社会对专业的技术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术技能上对社会有贡献,在职业素养上利于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在社会公德方面展现良好面貌。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2.1.3适应服务面向
物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其实质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因此在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中要体现产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变化。
2.2突出系统设计、整体构建四个板块的特点
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制定要突出系统设计的理念,并整体构建出素质教育板块、基础学习板块、专业能力板块和就业创业板块四个板块。四个板块的特点分别如下。 2.2.1素质教育板块
素质教育板块要“实”。素质教育板块由十门左右课程组成,占总学时20%左右为宜。
2.2.2基础学习板块
基础学习板块要“够”。基础学习板块一般十门左右课程,占总学时15%~20%。
2.2.3专业能力板块
专业能力板块要“强”。专业能力板块最能体现专业核心教学内容,一般20门左右课程与专业实训,占总学时57%~64%。
2.2.4就业创业板块
就业创业板块要“真”。就业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学板块,此部分的教育在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虽然仅占总学时1%~3%。
2.3完善保障条件和机制建设,突出实效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保障条件的建设,这其中包括软件、硬件和机制建设。
2.3.1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属软件建设,但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非常熟悉,并且要有在物流企业工作、顶岗或调研的经历,熟悉物流企业里具体岗位对中高职学生的要求;最后,中高职衔接教师要熟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注重中职与高职的紧密衔接和提高。
2.3.2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同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理论课程的学习无须过多的增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应该加强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在中职学校中的实训主要是对物流设备的操作实训,而几乎涉及不到流程方面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训,因此应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使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2.3.3运行机制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不同,为了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物流学院需要在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等运行机制上进行全面协调。
2.4重视实施成效检验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科学、实施效果如何均需经过检验,以此来保障成效。其成效检验可通过“遵循”“理解”“评判”“反复”四个方面来进行。
2.4.1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忠实于最初的设计,不可随意调整和改变,如确需调整和改变的,也不宜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内容,可以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进行微调。
2.4.2充分理解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学团队对总方案和每门课程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因此整个教学团队要解读具体任务与目标,形成共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达成目标。
2.4.3科学评判人才培养方案
评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系统科学,不仅要检验实施的结果,还要检验实施过程,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和保障,使人才培养方案沿既定方向有效实施。
2.4.4人才培养方案要经历必要的反复过程
人的理解和认知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受时代背景等大环境的影响,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脱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背景,往往局限于当时的情况,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难以一蹴而就,往往要经历必要的反复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
3结论
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要科学严谨,重点和突出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最终目标是使人才培养方案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教育的成功保驾护航,并且能够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
[4]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85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中高等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性和执行性的文件,涵盖了专业学习的全部内容、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各专业都需针对行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学业背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方向,通过中高职衔接可以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中高职衔接教育面向的是中职学校毕业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有意愿在学历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进一步深造,通过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考试被高等职业学校录取。高职学校针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应该制定出有别于高中毕业起点高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重点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核心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在新生入学前制定好,在每一届学生的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使用,原则上不允许在实施的过程中修改和调整,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科学、严谨,经得住社会、行业和教学的检验。为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
1.1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专业市场调研包括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调研。
1.1.1对行业企业的调研
对行业企业的调研首先要对行业企业进行分类,如物流行业有多种物流业态;其次选择出各种物流业态中对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且在行业内规模较大比较典型的物流企业。调研重点是各企业安排中高职衔接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的技术技能、文化知识、职业素养。
1.1.2对毕业生的调研
毕业生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检验者和实践者。当他们离开学校、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和岗位的工作,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能否帮助毕业生应对当前工作要求并在职业上升通道中有一定帮助。
1.1.3对兄弟院校的调研
兄弟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是我们的同行者,因此也需对开设同一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调研,重点是进行个性化切入,了解他们的特色和亮点。
1.2生源结构调研与分析
生源结构调研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生源结构调研包括对生源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态度的调研与分析。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生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初中毕业后就读中职学校或高中毕业后就读自考中专班,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
1.3无领导研讨
无领导研讨又称头脑风暴法,是在无领导即无权威情境下的一种畅所欲言的研讨方法。研讨的内容重点是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核心技术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
1.4形成基本内容框架
在上述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框架。基本内容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素质教育与人力课程、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养与能力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2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21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跟进
中高职衔接不是基础教育,而是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各行业、各企业也在这种变换中兴衰交替,因此作为承载职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要尽力做到三个“适应”。
2.1.1适应学生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和广大的群体,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方法习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例如,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95后”,有的有高中学习经历,有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他们的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程度不同,在物流相关课程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采取与高职学生差异化的培养方案,教学的深浅程度也可以有所区别。另外,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与高职学生也有差别,因此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并可增加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比例,也可以实训实习课程和理论课程穿插进行,让学生在实训和实习中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内涵。例如,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的“现代仓储管理”课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学生的实训可以到京东、1号店等电子商务企业进行2~4周。
2.1.2适应社会需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要考虑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充分考虑社会对专业的技术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术技能上对社会有贡献,在职业素养上利于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在社会公德方面展现良好面貌。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2.1.3适应服务面向
物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其实质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因此在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中要体现产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变化。
2.2突出系统设计、整体构建四个板块的特点
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制定要突出系统设计的理念,并整体构建出素质教育板块、基础学习板块、专业能力板块和就业创业板块四个板块。四个板块的特点分别如下。 2.2.1素质教育板块
素质教育板块要“实”。素质教育板块由十门左右课程组成,占总学时20%左右为宜。
2.2.2基础学习板块
基础学习板块要“够”。基础学习板块一般十门左右课程,占总学时15%~20%。
2.2.3专业能力板块
专业能力板块要“强”。专业能力板块最能体现专业核心教学内容,一般20门左右课程与专业实训,占总学时57%~64%。
2.2.4就业创业板块
就业创业板块要“真”。就业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学板块,此部分的教育在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虽然仅占总学时1%~3%。
2.3完善保障条件和机制建设,突出实效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保障条件的建设,这其中包括软件、硬件和机制建设。
2.3.1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属软件建设,但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非常熟悉,并且要有在物流企业工作、顶岗或调研的经历,熟悉物流企业里具体岗位对中高职学生的要求;最后,中高职衔接教师要熟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注重中职与高职的紧密衔接和提高。
2.3.2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同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理论课程的学习无须过多的增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应该加强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在中职学校中的实训主要是对物流设备的操作实训,而几乎涉及不到流程方面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训,因此应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使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2.3.3运行机制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不同,为了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物流学院需要在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等运行机制上进行全面协调。
2.4重视实施成效检验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科学、实施效果如何均需经过检验,以此来保障成效。其成效检验可通过“遵循”“理解”“评判”“反复”四个方面来进行。
2.4.1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忠实于最初的设计,不可随意调整和改变,如确需调整和改变的,也不宜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内容,可以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进行微调。
2.4.2充分理解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学团队对总方案和每门课程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因此整个教学团队要解读具体任务与目标,形成共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达成目标。
2.4.3科学评判人才培养方案
评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系统科学,不仅要检验实施的结果,还要检验实施过程,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和保障,使人才培养方案沿既定方向有效实施。
2.4.4人才培养方案要经历必要的反复过程
人的理解和认知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受时代背景等大环境的影响,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脱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背景,往往局限于当时的情况,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难以一蹴而就,往往要经历必要的反复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
3结论
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要科学严谨,重点和突出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最终目标是使人才培养方案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教育的成功保驾护航,并且能够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
[4]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