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才是少数的,更多的孩子天资平平,如何将一个天资平庸的孩子培养成材,本文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办法。
刘则华小的时候天资平平,一度曾是令老师头痛的差等生,可2006年,他却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2007年高考时,他的分数又超出了重点线100多分,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差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呢?他的父母是怎样把他培养成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向他的父母取取经吧!
一招见效!
儿子从差生变成尖子生
刘中洪是山东省巨野县矿务局的一名普通工人。少年时代的他本想考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可因为父亲去世得早,他不得不辍学参加工作。1988年,儿子刘则华出生后,刘中洪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儿子身上,想让儿子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然而,小时候的刘则华天资一般,并无过人之处。刘中洪想:孩子既然不是很聪明,那就让他笨鸟先飞吧。于是。他买来一些识字课本,耐心地教孩子识字读诗。令刘中洪失望的是,一些很简单的字词,往往教了几天,儿子还认不出,更不用说背古诗了。见儿子不开窍,刘中洪只好寄希望于孩子上学后能脱胎换骨。
1994年,刘中洪把孩子送进了学前班。1997年,刘中洪和妻子杨丽丽相继下岗了。为了生计,刘中洪干起了拉板车的活,杨丽丽则在街上擦皮鞋。尽管沉重的生活压力把夫妻俩压得抬不起头来,可他们从没有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为了让儿子能集中精力学习,他们晚上从不看电视。为了能指导孩子,刘中洪特地把小学的课本重新温习了一遍,每晚陪孩子坐到11点,陪他做作业、抄生字、复习、预习。然而,父子俩并肩苦读了一年,收效并不大,刘则华的考试成绩仍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
每次拿着儿子的成绩单,刘中洪就很伤心。自己和妻子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地赚钱,都是为了儿子以后有个好的前途啊!可照这样下去,儿子以后考高中都难,更不要说上大学了。刘中洪急得成天叹气。
1999年10月的一天,刘则华的班主任老师来到刘中洪家家访。刘中洪跟老师诉苦:“没办法啊,我每晚都守着他学习。可他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也许是出于安慰,那位老师对他说:“我看啊,世界上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光守着孩子耗时间是没用的,看来还是得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啊!”送走老师后,刘中洪反复回味着老师的话,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确实把儿子管得太紧了。
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后,刘中洪决定着手补救。那段时间,只要一有闲空,他就跑到书店里看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有一天,刘中洪看到一个叫温比特的美国教育家在书里说: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除了记忆力和遗传的因素外,在智力、思维等方面孩子之间并没有大的区别;影响学习效果的更多是学习效率问题。温比特还举了一个实验例子:一个人阅读100页书,头10页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记得很清楚,但最后1 0页却很少有人能记得是什么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人能记住,那也是扭曲的记忆。温比特建议小学生每节课课时定为3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为宜……看到这里,刘中洪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以前整晚守着孩子学习的教育方法是大错特错了。
从此以后,刘中洪不再盲目要求儿子死读书,而是注重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他一改以前陪儿子学习到深夜的习惯,而是让他自己学,并且到晚上10点以后就提醒儿子:不要太累了,应该上床睡觉了。果然,刘则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但因为没有父亲守在身旁“虎视眈眈”,感觉轻松了许多,学习效率反而大大提高,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2001年考初中时,刘则华还取得了全班第五名的成绩。刘中洪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注意了教育方法啊,不然儿子的成绩不会有这么大的提高。就这样,刘中洪初次尝到了效率致胜的甜头。
离经叛道!
准许儿子“吊儿郎当”地学习
2001年9月,刘中洪带着儿子去中学报过名后,看到儿子发了一大摞课本,而课程表也排得满满的,他明白,初中课程比小学的难了一大截,而要想让儿子有好成绩,就更得在他的学习效率上下功夫。
可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效率才高呢?深思熟虑后,刘中洪意识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孩子到底怎么学习效率最高,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也只有按自己喜欢的模式学习,效果才会最好。刘中洪的这番教育理念在指导孩子日后的学习时,果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刘中洪的眼中,儿子学习时有两个很不好的习惯:首先是学习时喜欢吃点东西,特别是喜欢嚼口香糖;其二是坐的姿势也歪歪斜斜,很不端正。刘中洪说过儿子多次,可他怎么也改不过来。有一次,刘中洪在拉板车时受了气,情绪很低落,晚上回家时,看到儿子又是一边学习一边嚼口香糖,他气得把书桌上的几片口香糖往地上一扔,很粗暴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有谁像你一样边吃口香糖边学习的?”刘则华见父亲发脾气了,只得默默地把口香糖吐了出来。可当刘中洪转身要走时,听到儿子在嘀咕:“我边嚼口香糖边学习效果好一些,这关你什么事?”刘中洪听了,当即训斥道:“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边吃东西边学习效果会好。我今天一定要你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慑于父亲的权威,此后刘则华再也不敢在学习时嚼口香糖了。可不久,刘中洪在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上看到,一边读书一边咀嚼的人,比只看书的人的效率高10%到20%,原因是咀嚼有利于提高注意力。书中还举出了足球场上守门员为了提高注意力,比赛时总是嚼口香糖的例子。看到这里,刘中洪面红耳赤,看来自己以前是错怪了儿子啊!晚上,刘中洪拿着那本书来到儿子跟前,自我批评道:“这书上说得对,以前是我错怪你了,以后只要你喜欢,还是边嚼口香糖边学习吧。”
受口香糖事件的启发,刘中洪想到,既然儿子感觉边嚼口香糖边学习效率高一些,那么他喜欢歪歪斜斜地坐着学习,是不是效率也要高一些呢?于是,他又转回去问儿子是不是这么回事。果然,儿子说歪歪斜斜地坐着舒服一些,这样学习比端端正正地坐着效率也要高一些。刘中洪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在一些学习的细节上让孩子“放任自流”。这看似离经叛道,可事实上刘则华却因此得以按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模式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刘中洪又有了新的烦恼。原来,刘则华有严重的偏科现象:数理化成绩很好,可历史地理成绩很一般。刘中洪决定找出儿子文科成绩差的原因,然后帮助儿子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中洪发现儿子对死记硬背的知识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要一拿起课本,就有一种畏难情绪,效率也奇低。针对儿子的这种特点,刘中洪陷入了思考之中……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谁说历史地理就要死记硬背?儿子从小就喜欢说话,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如果能利用他的这个特点,让他把历史地理知识“说”出来,这样学习效率肯定会很高。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把这种非常规的方法运用到儿子的学习中去。
每到儿子学习的间隙时间,刘中洪就假装不经意地前去问一些问题:“则华,上次我看电视时,看到了一个什么‘马关条约’,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今天听别人说黄山很美,黄山到底在哪个省呀?”每次问完后,他总能看到儿子匆忙跑去翻书,然后再告诉他答案。刘中洪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问完后,又表现出一副对历史地理知识很感兴趣的样子,一有时间就要求儿子讲些历史故事或介绍名山大川给自己听。平时不喜欢文科的刘则华见父亲要听故事,立马来了兴趣。结果他讲一次故事就要看一次书,故事讲得多了,翻书的次数也多了,书中的内容自然也记住了。半个学期下来,他这两门课的成绩从60多分提高到90多分。
2004年,刘则华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以往对儿子的成绩很担心的刘中洪,对儿子考上大学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自己一定可以把儿子教好。
效率第一!
“懒”儿子考上清华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刘则华排在班上的二十多位,比进校时下降了十多位。刘则华见成绩下降了,自己心里也很着急,开始熬夜学习。2004年12月的一个晚上,刘中洪半夜起床时发现儿子的房间里还亮着灯。他悄悄走了进去,发现儿子正埋头在做一道数学题,一双眼睛则布满了血丝。他见儿子如此勤奋,便悄悄退了出去。躺在床上,他却怎么也睡不着。接下来连续几个晚上,刘中洪发现孩子都学到半夜。他想:孩子学习更刻苦了,可成绩不升反降,这肯定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他宁肯不要儿子学得太勤奋,但要他学习时有高效率。
为了弄清儿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刘中洪特意把儿子叫过来分析原因。没想到,儿子对这种状况也很困惑,并对他大倒苦水,说自己以前的成绩在初中时名列前茅,做题目也得心应手,即使做错了,大多也只是因为粗心把结果算错了;可没想到,高中的课程比初中难多了,有时一个晚上就被一道题给难住了。刘中洪听后恍然大悟:一个晚上耗在一道题上,做出来了也就是一道题,没做出来就白费了一晚上时间,还谈什么学习效率呢?原来,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在这里啊!
为了督促儿子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他对儿子又有了新的要求: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一门功课一次最多只能学习一个小时,就要放下课本去学习另外一门课程,不允许一个晚上就耗在一道题目上。
在刘中洪的督促下,刘则华在家学习时,一次的学习时间开始限制在40分钟以内,然后休息几分钟就投入到另一门功课中去,让大脑均衡地运转,以提高学习效率。父子俩发现,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果然,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刘则华考进了班上的前10名。
因为学习方法对路,刘则华不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起来也很轻松。在高二的会考中,他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在了前三名。这时,自信心大增的刘则华向父亲信誓旦旦地保证——每次考试都保持在全年级的前三名,而且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定下了这个目标后,刘则华对学习抓得更紧了。有时晚上到了11点,刘中洪催他睡觉时,他还要坚持学习下去。刘中洪看在眼里,既为儿子的自觉而感到高兴,可又担心他的学习效率降低。
这种担心很快得到了应验。高三的第一次考试中,刘则华的成绩降到了年级的10名以后。刘中洪决定找儿子谈一谈,让他不要那么勤奋。可儿子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了,比以前学习得更加刻苦了。一时间,刘中洪不知该如何是好,要知道一般的父母看到孩子如此用功,肯定高兴都来不及,哪会对孩子泼冷水呢?可是,“天道酬勤”这句古训真的适用于儿子吗?
有一次,刘中洪在看武侠书时,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武术有两种,一种是花拳绣腿,那是给别人看的;一种是真刀实枪,那是对付敌人的。刘中洪看到这里,马上联想到儿子的学习情况,觉得儿子现在采取的是时间战,和花拳绣腿差不多。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了底。第二天,他把这句话告诉了儿子,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儿啊,你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起起落落,无非证明了学习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效率的问题。这段时间你的成绩有所下降,按以往的经验,应该是学习效率出了问题啊!”
父亲的话,提醒了沉迷于苦读之中的刘则华。他专门花了半天时间,分析了自己学习方法的利弊,理清了思路,开始注重学习效率和方法,他的成绩果然很快再次排在了班上的前3名。在2006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他取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7年高考后,刘中洪问儿子考得怎么样。刘则华开玩笑说:“勉勉强强考了680分,上个清华没问题吧。”成绩出来后,刘则华果然考出了683分的好成绩,高出山东省2007年本科一批分数线110分,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的招生老师都跑到他家里,劝他填报自己的学校。刘则华慎重考虑后,填报了清华大学的化学专业,并很快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责编/王蕾)
E-mail:amfwanglei@163. com
刘则华小的时候天资平平,一度曾是令老师头痛的差等生,可2006年,他却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2007年高考时,他的分数又超出了重点线100多分,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差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呢?他的父母是怎样把他培养成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向他的父母取取经吧!
一招见效!
儿子从差生变成尖子生
刘中洪是山东省巨野县矿务局的一名普通工人。少年时代的他本想考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可因为父亲去世得早,他不得不辍学参加工作。1988年,儿子刘则华出生后,刘中洪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儿子身上,想让儿子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然而,小时候的刘则华天资一般,并无过人之处。刘中洪想:孩子既然不是很聪明,那就让他笨鸟先飞吧。于是。他买来一些识字课本,耐心地教孩子识字读诗。令刘中洪失望的是,一些很简单的字词,往往教了几天,儿子还认不出,更不用说背古诗了。见儿子不开窍,刘中洪只好寄希望于孩子上学后能脱胎换骨。
1994年,刘中洪把孩子送进了学前班。1997年,刘中洪和妻子杨丽丽相继下岗了。为了生计,刘中洪干起了拉板车的活,杨丽丽则在街上擦皮鞋。尽管沉重的生活压力把夫妻俩压得抬不起头来,可他们从没有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为了让儿子能集中精力学习,他们晚上从不看电视。为了能指导孩子,刘中洪特地把小学的课本重新温习了一遍,每晚陪孩子坐到11点,陪他做作业、抄生字、复习、预习。然而,父子俩并肩苦读了一年,收效并不大,刘则华的考试成绩仍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
每次拿着儿子的成绩单,刘中洪就很伤心。自己和妻子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地赚钱,都是为了儿子以后有个好的前途啊!可照这样下去,儿子以后考高中都难,更不要说上大学了。刘中洪急得成天叹气。
1999年10月的一天,刘则华的班主任老师来到刘中洪家家访。刘中洪跟老师诉苦:“没办法啊,我每晚都守着他学习。可他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也许是出于安慰,那位老师对他说:“我看啊,世界上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光守着孩子耗时间是没用的,看来还是得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啊!”送走老师后,刘中洪反复回味着老师的话,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确实把儿子管得太紧了。
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后,刘中洪决定着手补救。那段时间,只要一有闲空,他就跑到书店里看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有一天,刘中洪看到一个叫温比特的美国教育家在书里说: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除了记忆力和遗传的因素外,在智力、思维等方面孩子之间并没有大的区别;影响学习效果的更多是学习效率问题。温比特还举了一个实验例子:一个人阅读100页书,头10页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记得很清楚,但最后1 0页却很少有人能记得是什么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人能记住,那也是扭曲的记忆。温比特建议小学生每节课课时定为3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为宜……看到这里,刘中洪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以前整晚守着孩子学习的教育方法是大错特错了。
从此以后,刘中洪不再盲目要求儿子死读书,而是注重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他一改以前陪儿子学习到深夜的习惯,而是让他自己学,并且到晚上10点以后就提醒儿子:不要太累了,应该上床睡觉了。果然,刘则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但因为没有父亲守在身旁“虎视眈眈”,感觉轻松了许多,学习效率反而大大提高,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2001年考初中时,刘则华还取得了全班第五名的成绩。刘中洪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注意了教育方法啊,不然儿子的成绩不会有这么大的提高。就这样,刘中洪初次尝到了效率致胜的甜头。
离经叛道!
准许儿子“吊儿郎当”地学习
2001年9月,刘中洪带着儿子去中学报过名后,看到儿子发了一大摞课本,而课程表也排得满满的,他明白,初中课程比小学的难了一大截,而要想让儿子有好成绩,就更得在他的学习效率上下功夫。
可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效率才高呢?深思熟虑后,刘中洪意识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孩子到底怎么学习效率最高,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也只有按自己喜欢的模式学习,效果才会最好。刘中洪的这番教育理念在指导孩子日后的学习时,果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刘中洪的眼中,儿子学习时有两个很不好的习惯:首先是学习时喜欢吃点东西,特别是喜欢嚼口香糖;其二是坐的姿势也歪歪斜斜,很不端正。刘中洪说过儿子多次,可他怎么也改不过来。有一次,刘中洪在拉板车时受了气,情绪很低落,晚上回家时,看到儿子又是一边学习一边嚼口香糖,他气得把书桌上的几片口香糖往地上一扔,很粗暴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有谁像你一样边吃口香糖边学习的?”刘则华见父亲发脾气了,只得默默地把口香糖吐了出来。可当刘中洪转身要走时,听到儿子在嘀咕:“我边嚼口香糖边学习效果好一些,这关你什么事?”刘中洪听了,当即训斥道:“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边吃东西边学习效果会好。我今天一定要你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慑于父亲的权威,此后刘则华再也不敢在学习时嚼口香糖了。可不久,刘中洪在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上看到,一边读书一边咀嚼的人,比只看书的人的效率高10%到20%,原因是咀嚼有利于提高注意力。书中还举出了足球场上守门员为了提高注意力,比赛时总是嚼口香糖的例子。看到这里,刘中洪面红耳赤,看来自己以前是错怪了儿子啊!晚上,刘中洪拿着那本书来到儿子跟前,自我批评道:“这书上说得对,以前是我错怪你了,以后只要你喜欢,还是边嚼口香糖边学习吧。”
受口香糖事件的启发,刘中洪想到,既然儿子感觉边嚼口香糖边学习效率高一些,那么他喜欢歪歪斜斜地坐着学习,是不是效率也要高一些呢?于是,他又转回去问儿子是不是这么回事。果然,儿子说歪歪斜斜地坐着舒服一些,这样学习比端端正正地坐着效率也要高一些。刘中洪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在一些学习的细节上让孩子“放任自流”。这看似离经叛道,可事实上刘则华却因此得以按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模式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刘中洪又有了新的烦恼。原来,刘则华有严重的偏科现象:数理化成绩很好,可历史地理成绩很一般。刘中洪决定找出儿子文科成绩差的原因,然后帮助儿子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中洪发现儿子对死记硬背的知识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要一拿起课本,就有一种畏难情绪,效率也奇低。针对儿子的这种特点,刘中洪陷入了思考之中……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谁说历史地理就要死记硬背?儿子从小就喜欢说话,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如果能利用他的这个特点,让他把历史地理知识“说”出来,这样学习效率肯定会很高。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把这种非常规的方法运用到儿子的学习中去。
每到儿子学习的间隙时间,刘中洪就假装不经意地前去问一些问题:“则华,上次我看电视时,看到了一个什么‘马关条约’,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今天听别人说黄山很美,黄山到底在哪个省呀?”每次问完后,他总能看到儿子匆忙跑去翻书,然后再告诉他答案。刘中洪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问完后,又表现出一副对历史地理知识很感兴趣的样子,一有时间就要求儿子讲些历史故事或介绍名山大川给自己听。平时不喜欢文科的刘则华见父亲要听故事,立马来了兴趣。结果他讲一次故事就要看一次书,故事讲得多了,翻书的次数也多了,书中的内容自然也记住了。半个学期下来,他这两门课的成绩从60多分提高到90多分。
2004年,刘则华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以往对儿子的成绩很担心的刘中洪,对儿子考上大学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自己一定可以把儿子教好。
效率第一!
“懒”儿子考上清华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刘则华排在班上的二十多位,比进校时下降了十多位。刘则华见成绩下降了,自己心里也很着急,开始熬夜学习。2004年12月的一个晚上,刘中洪半夜起床时发现儿子的房间里还亮着灯。他悄悄走了进去,发现儿子正埋头在做一道数学题,一双眼睛则布满了血丝。他见儿子如此勤奋,便悄悄退了出去。躺在床上,他却怎么也睡不着。接下来连续几个晚上,刘中洪发现孩子都学到半夜。他想:孩子学习更刻苦了,可成绩不升反降,这肯定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他宁肯不要儿子学得太勤奋,但要他学习时有高效率。
为了弄清儿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刘中洪特意把儿子叫过来分析原因。没想到,儿子对这种状况也很困惑,并对他大倒苦水,说自己以前的成绩在初中时名列前茅,做题目也得心应手,即使做错了,大多也只是因为粗心把结果算错了;可没想到,高中的课程比初中难多了,有时一个晚上就被一道题给难住了。刘中洪听后恍然大悟:一个晚上耗在一道题上,做出来了也就是一道题,没做出来就白费了一晚上时间,还谈什么学习效率呢?原来,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在这里啊!
为了督促儿子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他对儿子又有了新的要求: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一门功课一次最多只能学习一个小时,就要放下课本去学习另外一门课程,不允许一个晚上就耗在一道题目上。
在刘中洪的督促下,刘则华在家学习时,一次的学习时间开始限制在40分钟以内,然后休息几分钟就投入到另一门功课中去,让大脑均衡地运转,以提高学习效率。父子俩发现,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果然,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刘则华考进了班上的前10名。
因为学习方法对路,刘则华不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起来也很轻松。在高二的会考中,他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在了前三名。这时,自信心大增的刘则华向父亲信誓旦旦地保证——每次考试都保持在全年级的前三名,而且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定下了这个目标后,刘则华对学习抓得更紧了。有时晚上到了11点,刘中洪催他睡觉时,他还要坚持学习下去。刘中洪看在眼里,既为儿子的自觉而感到高兴,可又担心他的学习效率降低。
这种担心很快得到了应验。高三的第一次考试中,刘则华的成绩降到了年级的10名以后。刘中洪决定找儿子谈一谈,让他不要那么勤奋。可儿子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了,比以前学习得更加刻苦了。一时间,刘中洪不知该如何是好,要知道一般的父母看到孩子如此用功,肯定高兴都来不及,哪会对孩子泼冷水呢?可是,“天道酬勤”这句古训真的适用于儿子吗?
有一次,刘中洪在看武侠书时,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武术有两种,一种是花拳绣腿,那是给别人看的;一种是真刀实枪,那是对付敌人的。刘中洪看到这里,马上联想到儿子的学习情况,觉得儿子现在采取的是时间战,和花拳绣腿差不多。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了底。第二天,他把这句话告诉了儿子,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儿啊,你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起起落落,无非证明了学习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效率的问题。这段时间你的成绩有所下降,按以往的经验,应该是学习效率出了问题啊!”
父亲的话,提醒了沉迷于苦读之中的刘则华。他专门花了半天时间,分析了自己学习方法的利弊,理清了思路,开始注重学习效率和方法,他的成绩果然很快再次排在了班上的前3名。在2006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他取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7年高考后,刘中洪问儿子考得怎么样。刘则华开玩笑说:“勉勉强强考了680分,上个清华没问题吧。”成绩出来后,刘则华果然考出了683分的好成绩,高出山东省2007年本科一批分数线110分,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的招生老师都跑到他家里,劝他填报自己的学校。刘则华慎重考虑后,填报了清华大学的化学专业,并很快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责编/王蕾)
E-mail:amfwanglei@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