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常态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不仅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创新创业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科研、评价激励、学习培训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教师;提升路径
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主要靠高校高素质教育的培养,这充分体现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其能力的提升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主体最终需要落实在高校教师身上,高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校创业教育要“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因此,作为创新创业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深入研究健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扎实的创新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突出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因此,创新创业型教师既要熟悉创新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又要具有多学科渊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素养,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领和规范指导。
(二)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创新创业型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及时发现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能力不高,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课程开发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其创造精神,还能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其专业及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开发出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除理论课程教学以外,创新创业教育还需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内组织教学,激发创新热情;课外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进行创业实践,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然而,当前高校很多创新创业型教师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结合不密切。
(四)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败的關键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不容易,常常会遭遇失败。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一旦失败很容易打击自信心。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型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等知识,一方面在教学组织和实践活动中能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增加学生参与度;另一方面要熟悉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创业。
(五)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洞察和理解社会发展需求,并能够根据自身习得或借鉴别人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结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够提出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思想、知识、技能、产品和服务;或者能够引导、指导、辅导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学能力最高水平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更新传统教学思维,强化创新创业教学意识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如果还是遵循原有的教学规律重复教学,实现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大学教师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教学意识,一方面要有教学改革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自身教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不断更新既有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也需要增强多元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使教学在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样态,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和思维。
(二)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
高校通过对大学教师开展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可以更好地让教师了解其人才培养规律,掌握科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然而,教学工作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撑,高校要创设条件让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中来,以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教研相长。创新创业型教师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把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题研究的关键点,在科研中促进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创新创业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自主学习和高校培训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历和背景,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存在不足,使学生想创业却无人指导,会打击学生的创业激情。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创业政策和创业知识,不断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动参加专家和企业家开设的讲座,丰富创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教师的不同职称、专业背景,进行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邀请国内外相关培训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作创新创业报告,为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创新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要注重“产学研”项目的发展,为他们深入企业体验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营造教学创新氛围
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加大教学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比如,借助课题、公开示范课等方式在校内开展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与职称、薪酬、奖惩相挂钩,并予以适当倾斜。同时,高校要营造一种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共同体。
综上所述,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应积极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思维,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喜雯,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与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21-123.
[2]徐春霞,李文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究: 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0-62.
[3]权彦,凤阁,王枭洋,等.浅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教育现代化 ,2017,4(49):70-71.
[4]王侃,曲洪权,王宝成.“分层教学 、分流培养 、分类成才”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2):12-13,24.
作者简介:于晓彤 女 山东协和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电话:13869149483,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山东协和学院遥墙校区。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教师;提升路径
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主要靠高校高素质教育的培养,这充分体现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其能力的提升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主体最终需要落实在高校教师身上,高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校创业教育要“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因此,作为创新创业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深入研究健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扎实的创新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突出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因此,创新创业型教师既要熟悉创新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又要具有多学科渊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素养,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领和规范指导。
(二)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创新创业型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及时发现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能力不高,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课程开发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其创造精神,还能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其专业及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开发出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除理论课程教学以外,创新创业教育还需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内组织教学,激发创新热情;课外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进行创业实践,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然而,当前高校很多创新创业型教师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结合不密切。
(四)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败的關键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不容易,常常会遭遇失败。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一旦失败很容易打击自信心。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型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等知识,一方面在教学组织和实践活动中能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增加学生参与度;另一方面要熟悉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创业。
(五)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洞察和理解社会发展需求,并能够根据自身习得或借鉴别人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结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够提出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思想、知识、技能、产品和服务;或者能够引导、指导、辅导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学能力最高水平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更新传统教学思维,强化创新创业教学意识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如果还是遵循原有的教学规律重复教学,实现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大学教师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教学意识,一方面要有教学改革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自身教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不断更新既有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也需要增强多元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使教学在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样态,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和思维。
(二)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
高校通过对大学教师开展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可以更好地让教师了解其人才培养规律,掌握科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然而,教学工作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撑,高校要创设条件让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中来,以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教研相长。创新创业型教师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把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题研究的关键点,在科研中促进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创新创业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自主学习和高校培训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历和背景,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存在不足,使学生想创业却无人指导,会打击学生的创业激情。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创业政策和创业知识,不断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动参加专家和企业家开设的讲座,丰富创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教师的不同职称、专业背景,进行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邀请国内外相关培训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作创新创业报告,为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创新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要注重“产学研”项目的发展,为他们深入企业体验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营造教学创新氛围
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加大教学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比如,借助课题、公开示范课等方式在校内开展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与职称、薪酬、奖惩相挂钩,并予以适当倾斜。同时,高校要营造一种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共同体。
综上所述,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应积极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思维,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喜雯,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与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21-123.
[2]徐春霞,李文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究: 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0-62.
[3]权彦,凤阁,王枭洋,等.浅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教育现代化 ,2017,4(49):70-71.
[4]王侃,曲洪权,王宝成.“分层教学 、分流培养 、分类成才”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2):12-13,24.
作者简介:于晓彤 女 山东协和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电话:13869149483,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山东协和学院遥墙校区。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