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对先秦儒家思想中有关治国安邦之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希望可以对现行行政体制改革有所启迪。
关键词:合法性礼制中庸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一、获取合法政权之本:民心
纵观先秦儒家所处时代,政权交换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禅让(如尧舜);一是世袭(如禹启)。孟子认为这种形式本身并不决定政权交接的合法性:“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那么,政权是谁授予天子的?孟子指出,舜之所以得到政权,不是由于尧的“禅让”,而是“天与之,人与之”。
那么,怎样做才能赢得民心呢?
(一)尊民。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二)进贤。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孟子曰:“国君进贤,……左右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
(三)惠民。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
(四)不扰民。
《论语•学而》中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强调:省刑罚,薄税敛。”
二、构建政治秩序之法:礼制
(一)正名。
1、何为正名?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子路》)。正名指的是社会各界恪尽职守,做好本分工作,不越位,不玩忽职守。 《论语.颜渊》孔子对齐景公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职责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2、为何正名?《荀子•礼论》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生民自然之欲决定了社会必然多纷争。只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等级名分,各自收敛非分之欲,各自遵循各自的轨道去运行,社会才能和平、安定。
3、如何正名?孔子把“正名”与“修身”、“循礼”结合起来。《论语•颜渊》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二)辅刑。
儒家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主刑辅。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以刑,民免而尤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目格。”荀子把“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渐庆赏先之,严刑罚以纠之”(《荀子•王制》)看作是王者之制。
三、平衡多方利益之尺:中庸
《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宇宙万物唯有各得其“中”,才能相依相生,化生万物。儒家要求一切个人与群体以中庸之德,行中庸之道,时时、处处、事事都做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孔子认为:“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一)政治方面。
在实现施政目标的过程中,应缓急得当,不能操之过急,“无欲速,……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平时,要处理好严肃认真与办事简约的关系,“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二)经济方面。
孔子主张“政以胜众,非以陵众;众以胜事,非以伤事;事以靖民,非以惩民”,不要在役使民众时做过了头,造成劳民伤财。
(三)伦理道德。
在忠君问题上,儒家既主张尊君忠君,又强调“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从道不从君”(《荀子•臣道》),反对“妾妇”似的愚忠。在孝亲问题上,儒家虽极为重视孝道和丧祭,但反对亲人死后过分悲伤和丧事过分繁琐铺张。主张“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居丧之礼,毁痔不形,视听不衰。……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礼记•曲礼上》)。在交友与诲人问题上,儒家主张君子应与具备“中行”之德的人交往,即“得中行而与之”(《论语•子路》)。对朋友要尽心帮助和开导,但劝告和批评应适可而止。如子贡问孔子交友之道,孔子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四)文化娱乐。
儒家认为,文化娱乐活动应当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不是相反。因此,不应当过分放纵,而要有所节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乐盈而不反则反”、“乐极则忧”。正确的做法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四、小结
传统儒家的政治智慧,对于现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来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通过得民心,获取合法政权;通过礼制,构建政治秩序;通过中庸之道,以平衡多方利益等等这些思想,对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比如: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以“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等等。这些政策都在我国传统儒家政治智慧中找到了根源。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并使之与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紧密结合,提高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己——家——国三位一体。
(作者单位:陈泽华,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冯宝蓉,广东省潮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
关键词:合法性礼制中庸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一、获取合法政权之本:民心
纵观先秦儒家所处时代,政权交换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禅让(如尧舜);一是世袭(如禹启)。孟子认为这种形式本身并不决定政权交接的合法性:“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那么,政权是谁授予天子的?孟子指出,舜之所以得到政权,不是由于尧的“禅让”,而是“天与之,人与之”。
那么,怎样做才能赢得民心呢?
(一)尊民。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二)进贤。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孟子曰:“国君进贤,……左右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
(三)惠民。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
(四)不扰民。
《论语•学而》中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强调:省刑罚,薄税敛。”
二、构建政治秩序之法:礼制
(一)正名。
1、何为正名?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子路》)。正名指的是社会各界恪尽职守,做好本分工作,不越位,不玩忽职守。 《论语.颜渊》孔子对齐景公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职责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2、为何正名?《荀子•礼论》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生民自然之欲决定了社会必然多纷争。只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等级名分,各自收敛非分之欲,各自遵循各自的轨道去运行,社会才能和平、安定。
3、如何正名?孔子把“正名”与“修身”、“循礼”结合起来。《论语•颜渊》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二)辅刑。
儒家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主刑辅。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以刑,民免而尤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目格。”荀子把“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渐庆赏先之,严刑罚以纠之”(《荀子•王制》)看作是王者之制。
三、平衡多方利益之尺:中庸
《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宇宙万物唯有各得其“中”,才能相依相生,化生万物。儒家要求一切个人与群体以中庸之德,行中庸之道,时时、处处、事事都做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孔子认为:“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一)政治方面。
在实现施政目标的过程中,应缓急得当,不能操之过急,“无欲速,……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平时,要处理好严肃认真与办事简约的关系,“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二)经济方面。
孔子主张“政以胜众,非以陵众;众以胜事,非以伤事;事以靖民,非以惩民”,不要在役使民众时做过了头,造成劳民伤财。
(三)伦理道德。
在忠君问题上,儒家既主张尊君忠君,又强调“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从道不从君”(《荀子•臣道》),反对“妾妇”似的愚忠。在孝亲问题上,儒家虽极为重视孝道和丧祭,但反对亲人死后过分悲伤和丧事过分繁琐铺张。主张“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居丧之礼,毁痔不形,视听不衰。……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礼记•曲礼上》)。在交友与诲人问题上,儒家主张君子应与具备“中行”之德的人交往,即“得中行而与之”(《论语•子路》)。对朋友要尽心帮助和开导,但劝告和批评应适可而止。如子贡问孔子交友之道,孔子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四)文化娱乐。
儒家认为,文化娱乐活动应当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不是相反。因此,不应当过分放纵,而要有所节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乐盈而不反则反”、“乐极则忧”。正确的做法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四、小结
传统儒家的政治智慧,对于现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来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通过得民心,获取合法政权;通过礼制,构建政治秩序;通过中庸之道,以平衡多方利益等等这些思想,对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比如: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以“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等等。这些政策都在我国传统儒家政治智慧中找到了根源。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并使之与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紧密结合,提高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己——家——国三位一体。
(作者单位:陈泽华,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冯宝蓉,广东省潮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