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联合不同药物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和早期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不同药物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和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2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舒芬太尼组(DS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DD组).S组为舒芬太尼2.5μg/kg;DS组为地佐辛0.4 mg/kg+舒芬太尼1.25μg/kg;DF组为地佐辛0.4 mg/kg+氟比洛芬酯200 mg;DD组为地佐辛0.4 mg/kg+右美托咪定1μg/kg.于术前1天、术后第1、2、3天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enia scale,AIS)和40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DF、DD组在术后第1、2天AIS评分明显升高(P<0.05),DF、DD组在术后3天内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未见发生(P<0.05).结论:地佐辛可联合多种药物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在镇痛效果上与强阿片类药无异,但联合氟比洛芬酯或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早期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其他文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确立了药物警戒制度在我国的法定地位,我国首版《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GVP)的发布也推动了我国药物警戒能力的建设.建立健全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和体系是当前药品监管机构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当前大多数药品MAH关于药物警戒体系的构建工作是基于“药品不良反应”概念认知层面上展开,体系内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权限、工作范畴、工作对象无法满足药物警戒范畴的法规要求.本研究结合企业自身实践经验,从药物警戒体系理念转变、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职能
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罕见,亚型众多,且肉瘤性病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二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分子诊断、靶向基因筛选以及表观遗传学分析等领域,使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获得改善.目前,NGS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尚存疑问.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从NGS检测、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质控角度制定了《骨与软组织肿瘤二代测序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旨在
患者女性,80岁,因咯血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胸部CT显示右中上肺中央型病灶并阻塞性炎症、肺不张,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图1A),进一步行PET-CT检查提示右中上叶分叶肿块,代谢增高,考虑中央型肺癌,病灶阻塞右上叶前段支气管伴远端阻塞性肺炎;左上肺尖后段结节,考虑转移;右肺门、双侧纵隔淋巴结增大,代谢增高.患者行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Xpert-Mtb/RIF试验和干扰素-γ释放试验均为阴性,不考虑肺结核的诊断.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