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有其教学特点和方法。在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如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目标;效果;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诸多不同,操作性强是它最主要的特点。教学中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 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结合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在课堂操作时,我采用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依据设计问题,制定符合各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存储器时,我从学生所用的书包入手,引入存储器的内容。告诉他们,书包里的内容可以放在薄薄的软盘或小巧的优盘里,它们有易修改、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的特点,这样每天就不必背负沉重的书包了。至于学校图书馆里的内容可以放在小小的硬盘里,你们就可以把“图书馆”搬来搬去啦!学生大笑不已。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如进行指法训练,小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而键盘指法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开展竞赛。学生间的语言更贴近,相互间更容易沟通,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自始至终都在愉快地学习。
三、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小报的编排”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节日贺卡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给出任务:完成习作。当学生欣赏完电子作品以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文字的插入位置、色彩、样式、艺术效果等,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作品品评过程中,则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同学之间的作品展览,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目标;效果;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诸多不同,操作性强是它最主要的特点。教学中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 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结合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在课堂操作时,我采用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依据设计问题,制定符合各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存储器时,我从学生所用的书包入手,引入存储器的内容。告诉他们,书包里的内容可以放在薄薄的软盘或小巧的优盘里,它们有易修改、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的特点,这样每天就不必背负沉重的书包了。至于学校图书馆里的内容可以放在小小的硬盘里,你们就可以把“图书馆”搬来搬去啦!学生大笑不已。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如进行指法训练,小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而键盘指法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开展竞赛。学生间的语言更贴近,相互间更容易沟通,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自始至终都在愉快地学习。
三、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小报的编排”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节日贺卡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给出任务:完成习作。当学生欣赏完电子作品以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文字的插入位置、色彩、样式、艺术效果等,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作品品评过程中,则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同学之间的作品展览,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