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同志曾自豪而庄严地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这件发生在80年前的旷世奇迹,深深感召着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他以记者敏锐的良知,发自肺腑地热烈赞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付出惨痛代价,冲破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今天,人们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重温长征精神和毛泽东自豪而庄严的宣告,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经历第四次反“围剿”的惨胜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之后,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匆忙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伊始,红军主力企图与湘鄂西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汇合,但事与愿违。毛泽东同志曾回忆道:“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
尽管如此,但是,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血染湘江,四渡赤水河,突破乌江天堑,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夹金山(海拔4114米),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冲破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以其艰苦卓绝的神勇,展示了红军将士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意志。长征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集团围追堵截战略的彻底破产。
长征途中,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红军形象,乃至人们口口相传的红军故事,上至总司令,下到普通士兵,每个人就是一面旗帜,无比生动而深刻地诠释着伟大的长征精神,无不令人景仰!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被西方媒体誉为“红军之父”的朱德总司令,长征途中,他是唯一一位婉拒坐担架行军的高级将领;他比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长征多走了一年;他三过草地,三次翻过夹金山等四五座雪山;特别是隆冬时节,他率领数万饥寒交迫的将士,翻越了比夹金山高得多、险得多的雪山党岭山(主峰海拔5500米)。这在人类战争史上,乃至迁徙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会宁会师时,据马海德回忆,朱德“瘦得像个精灵”,“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在延安祝福朱德六十寿辰时,中共中央致辞称颂朱德“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
据史料记载,一位年仅17岁的红军战士郑金煜,在过草地时患了重疾无法前行。临死前,他对团政委杨成武说:“政委,我不行了。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但我看不到那一天了。希望革命胜利后,告诉我家人,我是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
在马立宪创作的小说《党证》里,描述了这样一段感人的真实情节:红军独立营通讯员丁勇进(原名刘勇进)负伤后,与其他17名负伤的战友一起转移到一个小山村养伤。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不愿留下来。党代表说:“小刘,你是共产党员,红军战士,怎么能哭鼻子呢?好好养伤,我们在北方等着你归队。”丁勇进被一位孤寡大娘当儿子收养,住进山洞,躲过了国军追杀;伤愈后,还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悲喜剧,继而娶妻生子。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部队和首长。他偷偷地避开老娘和梅香(妻子),把党证和五角星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他抚摸着党证,回想着红军翻越夹金山时壮烈的一幕:
当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快要到达山顶时,独立营的官兵们看到前面过去的部队中,有一位倒在雪地里的烈士,胳膊却依然高擎着,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党证。独立营的官兵们都流泪了,只是向烈士行了个简单的举手礼,就匆匆上路了。
自那以后,丁勇进更加理解了党证的分量,他把党证视为自己的生命,甚至,他宁肯死,也要把党证保留住。党证,印证着丁勇进对党的一片赤诚!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无数历史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的决定性的伟大胜利。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所表现的不畏千难万险的英雄气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早已穿越时空,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无与伦比的巍峨耸立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杨成武同志曾回忆道:“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召集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汉,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种子将来是有收获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长征的胜利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诞生的西柏坡精神,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其精髓始终未变,而且均根源于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铸造的第一块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历经多次反“进剿”和“会剿”血与火的战争洗礼,锻造出了震撼山河、坚不可摧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精神。其精髓就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长驱二万五千里,历尽艰险,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而且用鲜血和生命赋予其崭新的内涵,凝聚了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的精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的特征:革命英雄主义! 有首歌谣唱得好:“一颗花生两颗仁,红军百姓是一家。红军本是老百姓,百姓也就是红军。”这首歌谣足以表现出当年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是长征胜利的坚强后盾。
长征胜利,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延安成为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宝塔山像座精神丰碑,耸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大批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凭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就是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在对抗大学员的训词中说:“到延安抗日救国要有坚决彻底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牺牲升官,第二是牺牲发财,第三是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决心。”
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集团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曾一度攻占延安。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迅速动员、组织和领导解放区军民,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在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为进京赶考、百万雄师过大江、挺进江南、横扫大西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蒋家王朝奠定了政治、军事、文化基础,从而铸就了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石。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而且继承、弘扬、丰富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如果说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财富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话,那么,西柏坡精神则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无论井冈山精神,还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乃至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推动,相得益彰,逐步形成中国化。前者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毛泽东思想;后者内化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不仅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胜利的伟大的精神动力,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承前启后、丰富发展的重要成果。长征精神,上承井冈山精神,下启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放射着永恒的光芒,充满着时代的活力。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大成者。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哺育出了一代代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共产主义领跑人。长征精神到延安和西柏坡精神的历程,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日臻完善、成熟、壮大的历程,无比深刻地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史诗般的宏伟画卷。
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具有极其深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其思想精髓的一致性、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历史作用的一致性,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精神共同孕育、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发展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即精神内涵的共性或内在统一性。
四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革命精神和传统,永不停顿地建功立业、艰苦奋斗。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蕴含着继续革命、再创大业的深邃思想。周恩来同志也曾强调“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作为一段历史的生成物和有生命力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核心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长征精神作为发展着的精神存在,其本身也有自我成熟发展的过程,人们对它的深层次认识,特别是现代核心价值的认识,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化。以前,人们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外部特征,或外部整体风貌上,对长征精神核心价值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或涉猎得不够精深。我认为,认识和把握长征精神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只有揭示长征精神内在的逻辑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化对其现代核心价值的体认。
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哲学行动,必然有它科学的体系和独特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其现代核心价值、具体内容,都应在其发展过程及内在逻辑联系中去研究和把握。我认为,至少有四个层面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
——理想和信念的灵魂支柱层面。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是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途中,虽险象环生,但红军将士仍然视死如归。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们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耗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长征精神孕育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因此,长征精神才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就是长征精神现代核心价值的重要内涵。 ——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层面。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早已根植在亿万人们的心中。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那么红军将士究竟靠什么来支撑?除了必胜的信念外,靠的就是旺盛的斗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超人的毅力,才奇迹般地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深深地涵养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之中。这就是长征精神的观念支撑,是长征精神相对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核。从这个层面上讲,长征精神总是在不断地展示着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规范的现代教育价值:对民族生存、国家前途及个人自身价值深切关注的精神;自觉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气,以及符合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核心价值观念;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和奋斗目标的升华。
——恪守党纪军纪、团结一心的保证层面。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数历史事实、特别是长征实践表明:恪守纪律、紧密团结、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铁的保证。例如,党中央为了以严明党纪军纪,保证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求红军将士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三大禁令、四大注意”。早已家喻户晓的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头人歃血为盟的故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个永恒的主题。
——坚定正确的领导决策和策略层面。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中指出:“长征是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的领导,才取得胜利的;长征是在与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他的分裂阴谋作了坚决斗争,并坚持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才取得胜利的”,“长征的胜利,关键在领导。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我们就遭受挫折,就失败;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下,我们就主动,就胜利”。长征的胜利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农民起义和近代的革命运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都不可能成功。遵义会议后的领导策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
综上所述,研究和把握长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联系中,才能发现长征精神的无限生命力和无比巨大的现代核心价值,即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感召激励价值、规范导向价值、教育塑造价值和现代核心价值。
五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要在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环境中,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林,其艰险程度远甚于红军长征。长征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1.必须坚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战胜困难,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力量之源,是红军前进的不竭动力。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依然需要共产党人恪守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才能使整个社会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2.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各族人民。长征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典范。长征中,党中央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维护了党同各民族群众的血肉关系。长征的胜利是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勇于斗争的结果。实现中国梦,必须赢得各族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长征中,每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套战术的实施,每次战斗的胜利,无不与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息息相关。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新的长征——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且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只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必须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狠刹“四风”邪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本色。要教育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强化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地改造主观世界,严于律己,狠刹“四风”,做清正廉洁的楷模。
5.必须恪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大局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权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恪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以大局为重;必须不断地加强党员自身素质、执政能力建设,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勇于牺牲,报效祖国,使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这件发生在80年前的旷世奇迹,深深感召着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他以记者敏锐的良知,发自肺腑地热烈赞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付出惨痛代价,冲破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今天,人们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重温长征精神和毛泽东自豪而庄严的宣告,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苏区经历第四次反“围剿”的惨胜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之后,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匆忙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伊始,红军主力企图与湘鄂西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汇合,但事与愿违。毛泽东同志曾回忆道:“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
尽管如此,但是,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血染湘江,四渡赤水河,突破乌江天堑,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夹金山(海拔4114米),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冲破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以其艰苦卓绝的神勇,展示了红军将士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意志。长征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集团围追堵截战略的彻底破产。
长征途中,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红军形象,乃至人们口口相传的红军故事,上至总司令,下到普通士兵,每个人就是一面旗帜,无比生动而深刻地诠释着伟大的长征精神,无不令人景仰!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被西方媒体誉为“红军之父”的朱德总司令,长征途中,他是唯一一位婉拒坐担架行军的高级将领;他比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长征多走了一年;他三过草地,三次翻过夹金山等四五座雪山;特别是隆冬时节,他率领数万饥寒交迫的将士,翻越了比夹金山高得多、险得多的雪山党岭山(主峰海拔5500米)。这在人类战争史上,乃至迁徙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会宁会师时,据马海德回忆,朱德“瘦得像个精灵”,“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在延安祝福朱德六十寿辰时,中共中央致辞称颂朱德“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
据史料记载,一位年仅17岁的红军战士郑金煜,在过草地时患了重疾无法前行。临死前,他对团政委杨成武说:“政委,我不行了。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但我看不到那一天了。希望革命胜利后,告诉我家人,我是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
在马立宪创作的小说《党证》里,描述了这样一段感人的真实情节:红军独立营通讯员丁勇进(原名刘勇进)负伤后,与其他17名负伤的战友一起转移到一个小山村养伤。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不愿留下来。党代表说:“小刘,你是共产党员,红军战士,怎么能哭鼻子呢?好好养伤,我们在北方等着你归队。”丁勇进被一位孤寡大娘当儿子收养,住进山洞,躲过了国军追杀;伤愈后,还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悲喜剧,继而娶妻生子。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部队和首长。他偷偷地避开老娘和梅香(妻子),把党证和五角星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他抚摸着党证,回想着红军翻越夹金山时壮烈的一幕:
当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快要到达山顶时,独立营的官兵们看到前面过去的部队中,有一位倒在雪地里的烈士,胳膊却依然高擎着,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党证。独立营的官兵们都流泪了,只是向烈士行了个简单的举手礼,就匆匆上路了。
自那以后,丁勇进更加理解了党证的分量,他把党证视为自己的生命,甚至,他宁肯死,也要把党证保留住。党证,印证着丁勇进对党的一片赤诚!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无数历史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的决定性的伟大胜利。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所表现的不畏千难万险的英雄气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早已穿越时空,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无与伦比的巍峨耸立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杨成武同志曾回忆道:“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召集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汉,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种子将来是有收获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长征的胜利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诞生的西柏坡精神,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其精髓始终未变,而且均根源于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铸造的第一块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历经多次反“进剿”和“会剿”血与火的战争洗礼,锻造出了震撼山河、坚不可摧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精神。其精髓就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长驱二万五千里,历尽艰险,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而且用鲜血和生命赋予其崭新的内涵,凝聚了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的精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的特征:革命英雄主义! 有首歌谣唱得好:“一颗花生两颗仁,红军百姓是一家。红军本是老百姓,百姓也就是红军。”这首歌谣足以表现出当年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是长征胜利的坚强后盾。
长征胜利,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延安成为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宝塔山像座精神丰碑,耸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大批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凭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就是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在对抗大学员的训词中说:“到延安抗日救国要有坚决彻底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牺牲升官,第二是牺牲发财,第三是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决心。”
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集团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曾一度攻占延安。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迅速动员、组织和领导解放区军民,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在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为进京赶考、百万雄师过大江、挺进江南、横扫大西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蒋家王朝奠定了政治、军事、文化基础,从而铸就了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石。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而且继承、弘扬、丰富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如果说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财富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话,那么,西柏坡精神则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无论井冈山精神,还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乃至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推动,相得益彰,逐步形成中国化。前者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毛泽东思想;后者内化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不仅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胜利的伟大的精神动力,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承前启后、丰富发展的重要成果。长征精神,上承井冈山精神,下启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放射着永恒的光芒,充满着时代的活力。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大成者。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哺育出了一代代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共产主义领跑人。长征精神到延安和西柏坡精神的历程,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日臻完善、成熟、壮大的历程,无比深刻地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史诗般的宏伟画卷。
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具有极其深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其思想精髓的一致性、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历史作用的一致性,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精神共同孕育、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发展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即精神内涵的共性或内在统一性。
四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革命精神和传统,永不停顿地建功立业、艰苦奋斗。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蕴含着继续革命、再创大业的深邃思想。周恩来同志也曾强调“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作为一段历史的生成物和有生命力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核心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长征精神作为发展着的精神存在,其本身也有自我成熟发展的过程,人们对它的深层次认识,特别是现代核心价值的认识,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化。以前,人们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外部特征,或外部整体风貌上,对长征精神核心价值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或涉猎得不够精深。我认为,认识和把握长征精神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只有揭示长征精神内在的逻辑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化对其现代核心价值的体认。
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哲学行动,必然有它科学的体系和独特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其现代核心价值、具体内容,都应在其发展过程及内在逻辑联系中去研究和把握。我认为,至少有四个层面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
——理想和信念的灵魂支柱层面。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是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途中,虽险象环生,但红军将士仍然视死如归。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们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耗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长征精神孕育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因此,长征精神才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就是长征精神现代核心价值的重要内涵。 ——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层面。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早已根植在亿万人们的心中。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那么红军将士究竟靠什么来支撑?除了必胜的信念外,靠的就是旺盛的斗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超人的毅力,才奇迹般地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深深地涵养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之中。这就是长征精神的观念支撑,是长征精神相对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核。从这个层面上讲,长征精神总是在不断地展示着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规范的现代教育价值:对民族生存、国家前途及个人自身价值深切关注的精神;自觉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气,以及符合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核心价值观念;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和奋斗目标的升华。
——恪守党纪军纪、团结一心的保证层面。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数历史事实、特别是长征实践表明:恪守纪律、紧密团结、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铁的保证。例如,党中央为了以严明党纪军纪,保证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求红军将士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三大禁令、四大注意”。早已家喻户晓的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头人歃血为盟的故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个永恒的主题。
——坚定正确的领导决策和策略层面。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中指出:“长征是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的领导,才取得胜利的;长征是在与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他的分裂阴谋作了坚决斗争,并坚持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才取得胜利的”,“长征的胜利,关键在领导。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我们就遭受挫折,就失败;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下,我们就主动,就胜利”。长征的胜利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农民起义和近代的革命运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都不可能成功。遵义会议后的领导策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
综上所述,研究和把握长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联系中,才能发现长征精神的无限生命力和无比巨大的现代核心价值,即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感召激励价值、规范导向价值、教育塑造价值和现代核心价值。
五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要在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环境中,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林,其艰险程度远甚于红军长征。长征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1.必须坚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战胜困难,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力量之源,是红军前进的不竭动力。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依然需要共产党人恪守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才能使整个社会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2.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各族人民。长征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典范。长征中,党中央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维护了党同各民族群众的血肉关系。长征的胜利是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勇于斗争的结果。实现中国梦,必须赢得各族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长征中,每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套战术的实施,每次战斗的胜利,无不与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息息相关。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新的长征——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且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只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必须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狠刹“四风”邪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本色。要教育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强化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地改造主观世界,严于律己,狠刹“四风”,做清正廉洁的楷模。
5.必须恪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大局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权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恪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以大局为重;必须不断地加强党员自身素质、执政能力建设,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勇于牺牲,报效祖国,使长征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