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抽象化和理想化模型。物理习题的教学是通过习题的解答,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物理教学物理习题学生教师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认识活动。学生头脑中所记忆的物理知识都是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概念、概括出来的物理规律,学生往往对这些事物中的物理情境比较熟悉,而对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中所给出的情境,通常会被头脑中原有的、熟悉的情境所限制,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情境多是经过教师精选、简化了的,这些物理现象与所要得出的结论之间都有简洁的联系。所以学生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过程一般都比较简明直接。而物理习题所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具体的物理问题,通常问题中所给出的己知条件与所求的结论之间也不容易直接找出联系来,因此需要学生进行较复杂的思维。例如,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以简明直接地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但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却需要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怎样选取研究对象(以哪些物体为研究的系统)、研究对象在哪个过程中动量守恒、这个过程的初末状态情况如何、正方向应如何选取等。这说明在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比学习新知识时复杂得多。
物理习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我们研究物理习题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
(1)由于解答物理习题往往要涉及运用数学工具,所以一些学生总将解答物理习题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代人公式中使用怎样的计算技巧等。面对于物理习题所述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及过程的特点等却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另外对解答所得出的数学解也没有进行物理判断的习惯,认为只要解出结果,就算完成了解题任务。
(2)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人手,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点,根据过程特点确定解答问题所需要的物理规律(公式),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然而,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习惯于简单地套公式计算,而不重视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这种根据题目所给已知量找公式的思维习惯,在初中阶段解答一些单一过程的习题时,还勉强可以应付。而对于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或有隐含条件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物理习题,则显得无计可施,常常出现记住了一堆公式,却没有一个公式好用,或不注意适应条件而乱套公式的被动局面。
2.教师的教学方面
(1)搞题海战术。教学中所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不顾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见题就讲、见题就练,不少题目学生要重复解答多次,对一些偏题、怪题、超纲题,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用简单的重复代替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的收效,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片面追求高难度和高密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总想着高考的要求,追求习题教学一步到位,而放弃了基础题的训练。这样的习题教学,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的限制,所以解题只能依葫芦画瓢;教师片面追求习题课的高密度,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不注重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只考虑高考的题型,将所有考过的或可能考的题目,全部、反复地进行讲练,造成教学密度过大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从而使习题课的教学节奏太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于紧张,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被动局面。
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从人的思维定势的形成和特点来看,思维定势对习题教学有促进作用。在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才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使学生对某一类习题建立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0%以上的问题。思维定势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利于人们利用经验提高效率解决问题,但同时思维定势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惯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容易将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生搬硬套到新的情景中去,导致错误的结论。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创新思维,做出新决策。所以,在习题教学的后期,又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一定的分析方法之后,就要适时的运用一些习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定势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只要做到了建立思维定势与打破思维定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建立思维定势的基础上再打破思维定势,就能让习题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建立先分类,再根据不同物体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当学生已经建立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打破思维定势。
(2)为了使习题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克服传统习题课的缺陷,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使用的。
探究式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为探究而自我组织、查阅或收集资料、分类和处理资料、得出结论等环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②开放性和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③交互性和探究性。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协商和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究,甚至会争论,这就体现了明显的交互性。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学生才能自主相互交流和论证各自所提出的解释。
(3)发挥信息技术在习题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利用动画、影视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利用动画、网页、PowerPoint、Word等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开发智能软件进行智能解题和验证;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等。
物理教学物理习题学生教师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认识活动。学生头脑中所记忆的物理知识都是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概念、概括出来的物理规律,学生往往对这些事物中的物理情境比较熟悉,而对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中所给出的情境,通常会被头脑中原有的、熟悉的情境所限制,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情境多是经过教师精选、简化了的,这些物理现象与所要得出的结论之间都有简洁的联系。所以学生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过程一般都比较简明直接。而物理习题所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具体的物理问题,通常问题中所给出的己知条件与所求的结论之间也不容易直接找出联系来,因此需要学生进行较复杂的思维。例如,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以简明直接地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但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却需要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怎样选取研究对象(以哪些物体为研究的系统)、研究对象在哪个过程中动量守恒、这个过程的初末状态情况如何、正方向应如何选取等。这说明在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比学习新知识时复杂得多。
物理习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我们研究物理习题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
(1)由于解答物理习题往往要涉及运用数学工具,所以一些学生总将解答物理习题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代人公式中使用怎样的计算技巧等。面对于物理习题所述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及过程的特点等却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另外对解答所得出的数学解也没有进行物理判断的习惯,认为只要解出结果,就算完成了解题任务。
(2)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人手,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点,根据过程特点确定解答问题所需要的物理规律(公式),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然而,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习惯于简单地套公式计算,而不重视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这种根据题目所给已知量找公式的思维习惯,在初中阶段解答一些单一过程的习题时,还勉强可以应付。而对于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或有隐含条件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物理习题,则显得无计可施,常常出现记住了一堆公式,却没有一个公式好用,或不注意适应条件而乱套公式的被动局面。
2.教师的教学方面
(1)搞题海战术。教学中所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不顾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见题就讲、见题就练,不少题目学生要重复解答多次,对一些偏题、怪题、超纲题,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用简单的重复代替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的收效,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片面追求高难度和高密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总想着高考的要求,追求习题教学一步到位,而放弃了基础题的训练。这样的习题教学,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的限制,所以解题只能依葫芦画瓢;教师片面追求习题课的高密度,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不注重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只考虑高考的题型,将所有考过的或可能考的题目,全部、反复地进行讲练,造成教学密度过大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从而使习题课的教学节奏太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于紧张,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被动局面。
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从人的思维定势的形成和特点来看,思维定势对习题教学有促进作用。在习题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定势,才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使学生对某一类习题建立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0%以上的问题。思维定势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利于人们利用经验提高效率解决问题,但同时思维定势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惯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容易将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生搬硬套到新的情景中去,导致错误的结论。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创新思维,做出新决策。所以,在习题教学的后期,又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一定的分析方法之后,就要适时的运用一些习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定势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只要做到了建立思维定势与打破思维定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建立思维定势的基础上再打破思维定势,就能让习题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建立先分类,再根据不同物体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当学生已经建立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打破思维定势。
(2)为了使习题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克服传统习题课的缺陷,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值得尝试使用的。
探究式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为探究而自我组织、查阅或收集资料、分类和处理资料、得出结论等环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②开放性和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③交互性和探究性。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协商和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究,甚至会争论,这就体现了明显的交互性。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学生才能自主相互交流和论证各自所提出的解释。
(3)发挥信息技术在习题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利用动画、影视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利用动画、网页、PowerPoint、Word等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开发智能软件进行智能解题和验证;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