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性,让副刊新鲜靓丽;地域性,让副刊有深度;原创性,让副刊有温度。芜湖日报副刊始终坚持加强新闻性、侧重地域性、强调原创性,让副刊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达到了“留客”的效果。
【关键词】副刊 新闻性 地域性 原创性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作为新闻版面的支撑与补充,副刊在报纸宣传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和水滴石穿的效果。新闻在于发现,副刊在于有新意的策划,有深度的思想,有温度的文字。芜湖日报副刊始终坚持加强新闻性、侧重地域性、强调原创性,打造一张具有新闻元素、地域气息、思想高度的现代报纸副刊。
一、加强副刊的新闻性,做有新鲜感的副刊
做一张有新鲜生命力的副刊,就要加强报纸副刊的新闻性,让副刊的路子往宽里走,具备参与性和创造力,通过文学与新闻的互相渗透与和谐融合,实现报道形式的创新,与新闻板块互动,做新闻版面的深度延伸。新闻性一方面让副刊不会游离于报纸,被边缘化,副刊是报纸的副刊,应当具备新闻纸的某些元素;让副刊队伍增强新闻素质、保持新闻敏感,不游离于新闻队伍。
副刊所做的新闻性稿件版面,不是纯粹的新闻,也不是纯粹的副刊,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芜湖日报副刊有一个新闻性很强的版面《真情》,讲述城市百姓群体的经历、情感、生活,展示平凡故事平凡人物的闪光点。亮点在于故事的真实性和人物的草根性。版面重点是人和情,通过见人见事折射出现象背后情感的高度或者社会的深度。现在这个版面已经成为副刊部乃至日报一张很有分量的版面,比如我们推出的以反映芜湖城市志愿者爱心陪护QQ群的人物特写《这条路我会坚持走下去》专稿,通过一位志愿者一个爱心团体的故事,展示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芜湖2012年9月推行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活动受到广泛关注,运行到年底,新闻版面做了一些盘点,《真情》版推出专稿《“绿色”风景线的守护者》,走进公共自行车调度站,记录公共自行车背后运行、维护的故事,将笔触伸到更细微更感人更有可读性的地方。对当下社会热点新闻话题作进一步拓展,可以做很多新闻版面没有载体做的内容,与新闻版面互为关照,副刊版面立刻生动起来,而且也的确能够锻炼队伍。
文体版面对于像芜湖这样的城市来说,定位比较尴尬。如果刊登全世界全国的文体热点,固然稿子很充分,但是时效性滞后是先天性致命缺陷;如果刊登本地的文体消息,作为一个文体活动并不多的中等城市,容易做成一地鸡毛的画展、社区歌舞,豆腐不上席。芜湖日报副刊另辟蹊径,做文化系列报道。比如2013年下半年,结合阅读立法这个新闻热点,推出一组系列文章《今天,你阅读了吗?》,通过对书店、图书馆、农村书屋、阅报栏、电子阅读以及藏书家等采访跟踪,调查芜湖城乡阅读现状,展现阅读人群、场地、手段的变化,有现场有总结有思考。文体版面的系列专稿,有比较自由宽泛的发挥空间,可以做深做透。在文化强市、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能做的内容很多,只要主题明确,脉络清晰,就能够完成一个好策划。
二、侧重副刊的地域性,做有深度的副刊
做一张有文化深度的副刊,地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根基和宝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也是地市报纸的职责所在。
芜湖日报副刊有一个挖掘芜湖历史文化的专版《芜湖地理》,这个“地理”是芜湖的山水风景,更是历史文化的地理故事。
在传承地方文化底蕴上,需要多层次的挖掘与多角度的传播,而且作为媒体的传播一方面需要融入新闻元素。一方面需要“旧闻”翻新。在地理文化的介绍上,我们采取的是以图为主、文字以辅的方式,版面非常直观。比如《青弋之江流千古》,选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本世纪的青弋江图片,从满目沧桑到翘拔矗立,图片鲜明地展现了时代痕迹。纯粹的图片容易显得浅白,经不起回味,三两千的文字记录压住阵脚,这样的版面可以称得上图文并茂。在历史文化的诠释上,我们采取以文字为主的表达方式,文字唱主角,图片装饰版面。比如展现芜湖老手工业的一个系列——浆染业的《浆染,一个逐渐远去的行业》,弹棉花的《远去的弓声》,编织业的《花街的编织》等等。无论是历史还是地理文化,这种版面不容易做,老照片越来越难找,涉及历史,随便说说或许可以,真见诸报端就要力求翔实,核实工作也很繁琐,但是坚持做下去,不仅仅是为城市历史文化建档,让读者了解身边这座城市,也是激发读者对城市的关注与热爱,这是一件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工作。
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不能仅仅停留在回忆和温习中,还要和时下的新闻宣传相关联,需要具有新闻意义。结合新闻热点去做芜湖地理,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新闻关注点。2012年底,芜湖市全新的元泽桥、花津桥建成通车,中江桥、弋江桥改造方案出炉,青弋江上数座老桥先后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副刊适时推出《芜湖地理·“桥迁”之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历数芜湖段青弋江上的数座老桥的历史与现状。既与新闻版面相呼应,又展现了城市文化地域与历史变迁。
地域文化是报纸副刊必须具备的元素,如何新翻杨柳枝,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创新写作手法与表现方法,是媒体在时代背景下审视历史做好做精做出新气象的编辑思路,也应是副刊的追求所在。
三、强调副刊的原创性,做有温度的副刊
做一张有温度的副刊,需要原创。其实无论新闻还是副刊,无论通讯、消息、特写、报告文学还是散文随笔,都应该追求内容的本土性,作者的原创性。
芜湖日报副刊内容上追求原创性是来自芜湖本土的故事,对芜湖本土的情感,对于本土读者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新媒体的蓬勃兴起,迅速全面地展示了整个世界的讯息,本土性的稿件带有体温和记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来自本土作者的创作是做好副刊版面的要素。一张地市报其实更多意义上是为这个地市的读者服务的,外埠名家作品的确可以提升版面的品位和知名度,但是更多的内容还是要强调本土原创。尤其是现在,网络写手很多,先不论这些写手文字质量,他们以“匠”的性质充斥版面,是版面情感的败笔。
文学版的原创强调的是作者的本土、感情的本土。在党报最难定位最难拿捏分寸的言论板块,原创性体现在编辑在选题上与当下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保持一致,与宣传热点同步,以本土的新闻热点为话题,请本土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与新闻版面呼应。地市报纸的一个困惑是没有那么多有高度的作者,缺少有质量的稿件。如果强调本土作者,往往会一个面孔频繁出现。再好的作者,也不可能篇篇是好文章,更容易导致一个版面文字风格雷同,见解思路相似。芜湖日报化解这一难题的办法,一是着力引导有关注度的话题,编辑因为岗位原因更具备对本土新闻話题热点话题的敏感,要有意识地组织话题,组织作者,不能坐等来稿。靠天收偶或为之尚可,三两期下来版面质量下去了,精神气就泄了;二是报网互动,依靠本集团的新闻网与作者加强联系,开办一些门槛较低的言论栏目,只需要微博一样的一两百字的容量。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有能力或者时间谋篇布局形成千字文,但是对于经济、民生等社会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建言献策,谈几句真知灼见。不要求太高,也没有必要要求太高,言之有物富有见地即可。因为门槛低参与者众,角度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有力的丰富了版面,活跃了气氛。通过不同的栏目吸引不同的作者参与,也会吸引到不同层次的读者,实现以言论立报的目的。
新闻性,让副刊新鲜靓丽;地域性,让副刊有深度;原创性,让副刊有温度。一张好看的副刊版面,可以是一份报纸的延伸阅读,可以使一份报纸有厚度的支撑,也是一份报纸的回归。现在的报纸副刊,不能阳春白雪似的曲高和寡,也不能是家长里短无病呻吟,要周密策划,认真组织,做扎扎实实的内容,干干净净的版面,赋予副刊激情和生命力。
(工作单位:芜湖日报报业集团)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副刊 新闻性 地域性 原创性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作为新闻版面的支撑与补充,副刊在报纸宣传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和水滴石穿的效果。新闻在于发现,副刊在于有新意的策划,有深度的思想,有温度的文字。芜湖日报副刊始终坚持加强新闻性、侧重地域性、强调原创性,打造一张具有新闻元素、地域气息、思想高度的现代报纸副刊。
一、加强副刊的新闻性,做有新鲜感的副刊
做一张有新鲜生命力的副刊,就要加强报纸副刊的新闻性,让副刊的路子往宽里走,具备参与性和创造力,通过文学与新闻的互相渗透与和谐融合,实现报道形式的创新,与新闻板块互动,做新闻版面的深度延伸。新闻性一方面让副刊不会游离于报纸,被边缘化,副刊是报纸的副刊,应当具备新闻纸的某些元素;让副刊队伍增强新闻素质、保持新闻敏感,不游离于新闻队伍。
副刊所做的新闻性稿件版面,不是纯粹的新闻,也不是纯粹的副刊,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芜湖日报副刊有一个新闻性很强的版面《真情》,讲述城市百姓群体的经历、情感、生活,展示平凡故事平凡人物的闪光点。亮点在于故事的真实性和人物的草根性。版面重点是人和情,通过见人见事折射出现象背后情感的高度或者社会的深度。现在这个版面已经成为副刊部乃至日报一张很有分量的版面,比如我们推出的以反映芜湖城市志愿者爱心陪护QQ群的人物特写《这条路我会坚持走下去》专稿,通过一位志愿者一个爱心团体的故事,展示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芜湖2012年9月推行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活动受到广泛关注,运行到年底,新闻版面做了一些盘点,《真情》版推出专稿《“绿色”风景线的守护者》,走进公共自行车调度站,记录公共自行车背后运行、维护的故事,将笔触伸到更细微更感人更有可读性的地方。对当下社会热点新闻话题作进一步拓展,可以做很多新闻版面没有载体做的内容,与新闻版面互为关照,副刊版面立刻生动起来,而且也的确能够锻炼队伍。
文体版面对于像芜湖这样的城市来说,定位比较尴尬。如果刊登全世界全国的文体热点,固然稿子很充分,但是时效性滞后是先天性致命缺陷;如果刊登本地的文体消息,作为一个文体活动并不多的中等城市,容易做成一地鸡毛的画展、社区歌舞,豆腐不上席。芜湖日报副刊另辟蹊径,做文化系列报道。比如2013年下半年,结合阅读立法这个新闻热点,推出一组系列文章《今天,你阅读了吗?》,通过对书店、图书馆、农村书屋、阅报栏、电子阅读以及藏书家等采访跟踪,调查芜湖城乡阅读现状,展现阅读人群、场地、手段的变化,有现场有总结有思考。文体版面的系列专稿,有比较自由宽泛的发挥空间,可以做深做透。在文化强市、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能做的内容很多,只要主题明确,脉络清晰,就能够完成一个好策划。
二、侧重副刊的地域性,做有深度的副刊
做一张有文化深度的副刊,地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根基和宝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也是地市报纸的职责所在。
芜湖日报副刊有一个挖掘芜湖历史文化的专版《芜湖地理》,这个“地理”是芜湖的山水风景,更是历史文化的地理故事。
在传承地方文化底蕴上,需要多层次的挖掘与多角度的传播,而且作为媒体的传播一方面需要融入新闻元素。一方面需要“旧闻”翻新。在地理文化的介绍上,我们采取的是以图为主、文字以辅的方式,版面非常直观。比如《青弋之江流千古》,选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本世纪的青弋江图片,从满目沧桑到翘拔矗立,图片鲜明地展现了时代痕迹。纯粹的图片容易显得浅白,经不起回味,三两千的文字记录压住阵脚,这样的版面可以称得上图文并茂。在历史文化的诠释上,我们采取以文字为主的表达方式,文字唱主角,图片装饰版面。比如展现芜湖老手工业的一个系列——浆染业的《浆染,一个逐渐远去的行业》,弹棉花的《远去的弓声》,编织业的《花街的编织》等等。无论是历史还是地理文化,这种版面不容易做,老照片越来越难找,涉及历史,随便说说或许可以,真见诸报端就要力求翔实,核实工作也很繁琐,但是坚持做下去,不仅仅是为城市历史文化建档,让读者了解身边这座城市,也是激发读者对城市的关注与热爱,这是一件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工作。
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不能仅仅停留在回忆和温习中,还要和时下的新闻宣传相关联,需要具有新闻意义。结合新闻热点去做芜湖地理,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新闻关注点。2012年底,芜湖市全新的元泽桥、花津桥建成通车,中江桥、弋江桥改造方案出炉,青弋江上数座老桥先后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副刊适时推出《芜湖地理·“桥迁”之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历数芜湖段青弋江上的数座老桥的历史与现状。既与新闻版面相呼应,又展现了城市文化地域与历史变迁。
地域文化是报纸副刊必须具备的元素,如何新翻杨柳枝,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创新写作手法与表现方法,是媒体在时代背景下审视历史做好做精做出新气象的编辑思路,也应是副刊的追求所在。
三、强调副刊的原创性,做有温度的副刊
做一张有温度的副刊,需要原创。其实无论新闻还是副刊,无论通讯、消息、特写、报告文学还是散文随笔,都应该追求内容的本土性,作者的原创性。
芜湖日报副刊内容上追求原创性是来自芜湖本土的故事,对芜湖本土的情感,对于本土读者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新媒体的蓬勃兴起,迅速全面地展示了整个世界的讯息,本土性的稿件带有体温和记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来自本土作者的创作是做好副刊版面的要素。一张地市报其实更多意义上是为这个地市的读者服务的,外埠名家作品的确可以提升版面的品位和知名度,但是更多的内容还是要强调本土原创。尤其是现在,网络写手很多,先不论这些写手文字质量,他们以“匠”的性质充斥版面,是版面情感的败笔。
文学版的原创强调的是作者的本土、感情的本土。在党报最难定位最难拿捏分寸的言论板块,原创性体现在编辑在选题上与当下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保持一致,与宣传热点同步,以本土的新闻热点为话题,请本土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与新闻版面呼应。地市报纸的一个困惑是没有那么多有高度的作者,缺少有质量的稿件。如果强调本土作者,往往会一个面孔频繁出现。再好的作者,也不可能篇篇是好文章,更容易导致一个版面文字风格雷同,见解思路相似。芜湖日报化解这一难题的办法,一是着力引导有关注度的话题,编辑因为岗位原因更具备对本土新闻話题热点话题的敏感,要有意识地组织话题,组织作者,不能坐等来稿。靠天收偶或为之尚可,三两期下来版面质量下去了,精神气就泄了;二是报网互动,依靠本集团的新闻网与作者加强联系,开办一些门槛较低的言论栏目,只需要微博一样的一两百字的容量。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有能力或者时间谋篇布局形成千字文,但是对于经济、民生等社会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建言献策,谈几句真知灼见。不要求太高,也没有必要要求太高,言之有物富有见地即可。因为门槛低参与者众,角度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有力的丰富了版面,活跃了气氛。通过不同的栏目吸引不同的作者参与,也会吸引到不同层次的读者,实现以言论立报的目的。
新闻性,让副刊新鲜靓丽;地域性,让副刊有深度;原创性,让副刊有温度。一张好看的副刊版面,可以是一份报纸的延伸阅读,可以使一份报纸有厚度的支撑,也是一份报纸的回归。现在的报纸副刊,不能阳春白雪似的曲高和寡,也不能是家长里短无病呻吟,要周密策划,认真组织,做扎扎实实的内容,干干净净的版面,赋予副刊激情和生命力。
(工作单位:芜湖日报报业集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