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关南宋画家牟益的记录,目前可查古籍等资料的记载较为简单,且尚存有疑虑的地方,比如关于牟益的生卒年和任职问题,同时有关其身份特性也没有资料具体指明,本文将致力于对上述提及的三方面做更进一步地分析、论证。
【关键词】:牟益;生卒年;任职;身份特性
一、引言
关于南宋画家牟益,笔者所能查到的、最早的相关著录,是南宋董良史记载于《书录》中有关牟益在书画篆刻方面的一些情况。元代主要的《图绘宝鉴》首次提及了牟益生活的时代。到了清代,需注意《绘事备考》中有关牟益的记载,那是目前可查文献中唯一一条有关牟益任职的记载,信息有疑,须作更为深入地论证。有关画家的身份特性,目前并没有文字资料分析,笔者将着重对其进行考证。
二、牟益小考
(一)牟益的生卒年问题
关于牟益的生卒年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牟益为南宋人是毫无疑问的,需要注意的是和牟益同时代的董良史并没有提及与牟益相关的时间信息。元代的《书史会要》中的著录也基本延续董良史的记载,而同时代《图绘宝鉴》的记载中,突然增加了“理度朝人”这一说法,其后的著录便都基本延续此种说法。台湾史学家翁同文对《图绘宝鉴》中的记载生疑并加以考订,得出的结论是牟益的生卒年为1178——1242年后[1]。生年1178年主要依据牟益在其作品《捣衣图》后的自跋推断的,而卒年则主要参考董良史《书录》中的记载[2]。翁先生还认为《图绘宝鉴》中的“理度朝人”一说应为泛泛的说法。翁先生的整个论证合理可信,笔者也持相同的观点,同时就《图绘宝鉴》中的一些关于时代记述方面的问题,笔者曾看过韩刚先生对其的一些分析。韩刚先生认为《图绘宝鉴》疏于对画家时代的考察,除具体分析南宋画家夏珪任“袛候”、“待诏”的时间外,还举了诸如高士奇等文士的观点来辅证[3]。
参照韩先生的考证,可作为翁先生的“理度朝人”是泛泛之说观点的一个佐证,让笔者更加确信翁先生观点的正确性。
(二)牟益的任职问题
牟益是否入仕为官,相关的文献记载十分欠缺,仅查到一条与之相关的著录。清人王毓贤在《绘事备考》中写道:“牟益,字德新,画能入品,咸淳间待诏”[4]。咸淳为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即1265年——1274年,而按上文提及的牟益的生年1178年推断,咸淳元年时牟益已然八十多岁高龄,此时入宫担任待诏似乎不太符合常理,且根据翁先生的观点和上文的分析得知,牟益生卒年的下限绝对不及度宗朝时期[5]。再加之该条著录生成的时代距离南宋较远,且为孤录,从而可以推断该条著录的内容有疑,不可轻易取信。
(三)牟益的身份特性
有关画家牟益的身份特性,本文将重点围绕其在《捣衣图》上的自跋、搢绅(亦作缙坤)的跋语,以及董良史的记载展开论述。
牟益在《捣衣图》的自跋中提及:“虽不自以为奇,念为之勤,非知音不妄出……始题数语于后,聊披阅以自娱。……仆曰:子以我为难乎?嬉戏鄙事,取之于己而不竭者,于朋友又何难”[6]。上述自跋一方面说明牟益对于自己作品的观赏者十分重视,“非知音不妄出”,而董良史无疑是牟益最为亲密的知音之一。另一方面牟益认为作画乃“嬉戏鄙事”、“聊披阅以自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关注的重点也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非其他。于是在《捣衣图》创作完成后,在看出友人董良史想要画的心意后,牟益率然赠画,并在自跋中提到:“良史好古博雅,藏书万卷,古玩名帖罗列几格,乃欲以此图错置其间,犹肆筵设席,水陆毕陈而山肴野蔌尚所不弃,窃喜小道,独有所偶,于是载书”[7],这段文字不仅说明董良史对博雅之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以“山肴野蔌”比作《捣衣图》,为牟益对其画作的一种自谦,也间接提及了《捣衣图》画面的风格特征。
同样《捣衣图》的拖尾部分,搢绅的跋语中提及牟益符合他心中“妙画又善文”的标准,且对牟益本人也有颇高的评价,“其人大宋一奇士”、“无大名位为可惜”可见一斑[8]。董良史记载的有关牟益的信息也值得注意。他提及的“画入能品”、“晚年尤喜篆书”、“深究古文”等,一方面肯定了牟益画作的品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牟益对书法、古文等的热爱[9]。因董良史与牟益生活于同一时代,其记载的信息颇具可信度,再加之南宋以后诸代的一些著录,如《六艺之一录》、《佩文斋书画谱》等,皆有部分内容摘自董良史的著录,可见其记载对于理解牟益身份特性的意义。
综合牟益的自跋、搢绅的跋语以及董良史的著录可知,对知音、友人的重视,对作画的态度,对书法、古文等的喜爱,以及后人的评价“大宋一奇士”等,无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颇具文人气节的画家牟益,一个有着人文情怀的画家牟益。
三、结论
综上文,可得之:首先,有关《图绘宝鉴》始记的牟益为“理度朝人”一说,对后代文献影响颇深,但经考订实为有疑,断不可轻易沿用。其次,对于《绘事备考》中记载的牟益为咸淳年间待诏,依据牟益的生卒年等相关内容推断,该条著录亦应有疑,不可轻信。最后回归画家本身,牟益应非当时的画工一类人士,而是一个颇具文人气节与人文情怀的画家。
注释:
[1]详见翁同文:《画人生卒年考》,《艺林丛考》,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33-34页。
[2]同上。
[3]详见韩刚、黄凌子:《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宋)》,开明出版社,2013年10月,第49-50页。
[4]清·王毓贤:《绘事备考》卷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8页。
[5]详见翁同文:《画人生卒年考》,《艺林丛考》,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33-34页。
[6]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五画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96页。
[7] 同上。
[8] 详见搢绅的跋语:“妙画又善文,自王右丞苏内翰来寥寥矣,此牟祈画又识语甚佳,其人大宋一奇士,无大名位为可惜。”转引自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五画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97页。
[9] 详见董良史的跋语:“余亡友牟德彰,画入能品,晚年尤喜篆书,深究古文,尝取石鼓诅楚钟鼎等文,为辨证一编,以纠前时释文之误,未脱稿而君遂亡。”转引自南宋·董更:《书录》下篇,清知不足斋丛书本,第26页。
参考文献:
[1]翁同文著《画人生卒年考》,《艺林丛考》,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
[2]韩刚、黄凌子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宋)》,开明出版社,2013年10月。
[3]清·王毓贤著《绘事备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清·卞永誉著《式古堂书画汇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南宋·董更著《书录》,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关键词】:牟益;生卒年;任职;身份特性
一、引言
关于南宋画家牟益,笔者所能查到的、最早的相关著录,是南宋董良史记载于《书录》中有关牟益在书画篆刻方面的一些情况。元代主要的《图绘宝鉴》首次提及了牟益生活的时代。到了清代,需注意《绘事备考》中有关牟益的记载,那是目前可查文献中唯一一条有关牟益任职的记载,信息有疑,须作更为深入地论证。有关画家的身份特性,目前并没有文字资料分析,笔者将着重对其进行考证。
二、牟益小考
(一)牟益的生卒年问题
关于牟益的生卒年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牟益为南宋人是毫无疑问的,需要注意的是和牟益同时代的董良史并没有提及与牟益相关的时间信息。元代的《书史会要》中的著录也基本延续董良史的记载,而同时代《图绘宝鉴》的记载中,突然增加了“理度朝人”这一说法,其后的著录便都基本延续此种说法。台湾史学家翁同文对《图绘宝鉴》中的记载生疑并加以考订,得出的结论是牟益的生卒年为1178——1242年后[1]。生年1178年主要依据牟益在其作品《捣衣图》后的自跋推断的,而卒年则主要参考董良史《书录》中的记载[2]。翁先生还认为《图绘宝鉴》中的“理度朝人”一说应为泛泛的说法。翁先生的整个论证合理可信,笔者也持相同的观点,同时就《图绘宝鉴》中的一些关于时代记述方面的问题,笔者曾看过韩刚先生对其的一些分析。韩刚先生认为《图绘宝鉴》疏于对画家时代的考察,除具体分析南宋画家夏珪任“袛候”、“待诏”的时间外,还举了诸如高士奇等文士的观点来辅证[3]。
参照韩先生的考证,可作为翁先生的“理度朝人”是泛泛之说观点的一个佐证,让笔者更加确信翁先生观点的正确性。
(二)牟益的任职问题
牟益是否入仕为官,相关的文献记载十分欠缺,仅查到一条与之相关的著录。清人王毓贤在《绘事备考》中写道:“牟益,字德新,画能入品,咸淳间待诏”[4]。咸淳为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即1265年——1274年,而按上文提及的牟益的生年1178年推断,咸淳元年时牟益已然八十多岁高龄,此时入宫担任待诏似乎不太符合常理,且根据翁先生的观点和上文的分析得知,牟益生卒年的下限绝对不及度宗朝时期[5]。再加之该条著录生成的时代距离南宋较远,且为孤录,从而可以推断该条著录的内容有疑,不可轻易取信。
(三)牟益的身份特性
有关画家牟益的身份特性,本文将重点围绕其在《捣衣图》上的自跋、搢绅(亦作缙坤)的跋语,以及董良史的记载展开论述。
牟益在《捣衣图》的自跋中提及:“虽不自以为奇,念为之勤,非知音不妄出……始题数语于后,聊披阅以自娱。……仆曰:子以我为难乎?嬉戏鄙事,取之于己而不竭者,于朋友又何难”[6]。上述自跋一方面说明牟益对于自己作品的观赏者十分重视,“非知音不妄出”,而董良史无疑是牟益最为亲密的知音之一。另一方面牟益认为作画乃“嬉戏鄙事”、“聊披阅以自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关注的重点也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非其他。于是在《捣衣图》创作完成后,在看出友人董良史想要画的心意后,牟益率然赠画,并在自跋中提到:“良史好古博雅,藏书万卷,古玩名帖罗列几格,乃欲以此图错置其间,犹肆筵设席,水陆毕陈而山肴野蔌尚所不弃,窃喜小道,独有所偶,于是载书”[7],这段文字不仅说明董良史对博雅之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以“山肴野蔌”比作《捣衣图》,为牟益对其画作的一种自谦,也间接提及了《捣衣图》画面的风格特征。
同样《捣衣图》的拖尾部分,搢绅的跋语中提及牟益符合他心中“妙画又善文”的标准,且对牟益本人也有颇高的评价,“其人大宋一奇士”、“无大名位为可惜”可见一斑[8]。董良史记载的有关牟益的信息也值得注意。他提及的“画入能品”、“晚年尤喜篆书”、“深究古文”等,一方面肯定了牟益画作的品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牟益对书法、古文等的热爱[9]。因董良史与牟益生活于同一时代,其记载的信息颇具可信度,再加之南宋以后诸代的一些著录,如《六艺之一录》、《佩文斋书画谱》等,皆有部分内容摘自董良史的著录,可见其记载对于理解牟益身份特性的意义。
综合牟益的自跋、搢绅的跋语以及董良史的著录可知,对知音、友人的重视,对作画的态度,对书法、古文等的喜爱,以及后人的评价“大宋一奇士”等,无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颇具文人气节的画家牟益,一个有着人文情怀的画家牟益。
三、结论
综上文,可得之:首先,有关《图绘宝鉴》始记的牟益为“理度朝人”一说,对后代文献影响颇深,但经考订实为有疑,断不可轻易沿用。其次,对于《绘事备考》中记载的牟益为咸淳年间待诏,依据牟益的生卒年等相关内容推断,该条著录亦应有疑,不可轻信。最后回归画家本身,牟益应非当时的画工一类人士,而是一个颇具文人气节与人文情怀的画家。
注释:
[1]详见翁同文:《画人生卒年考》,《艺林丛考》,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33-34页。
[2]同上。
[3]详见韩刚、黄凌子:《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宋)》,开明出版社,2013年10月,第49-50页。
[4]清·王毓贤:《绘事备考》卷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8页。
[5]详见翁同文:《画人生卒年考》,《艺林丛考》,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第33-34页。
[6]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五画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96页。
[7] 同上。
[8] 详见搢绅的跋语:“妙画又善文,自王右丞苏内翰来寥寥矣,此牟祈画又识语甚佳,其人大宋一奇士,无大名位为可惜。”转引自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十五画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97页。
[9] 详见董良史的跋语:“余亡友牟德彰,画入能品,晚年尤喜篆书,深究古文,尝取石鼓诅楚钟鼎等文,为辨证一编,以纠前时释文之误,未脱稿而君遂亡。”转引自南宋·董更:《书录》下篇,清知不足斋丛书本,第26页。
参考文献:
[1]翁同文著《画人生卒年考》,《艺林丛考》,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
[2]韩刚、黄凌子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宋)》,开明出版社,2013年10月。
[3]清·王毓贤著《绘事备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清·卞永誉著《式古堂书画汇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南宋·董更著《书录》,清知不足斋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