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就地取材”方法探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优化英语教学是老师们一直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三点阐述就地取材优化英语教学:首先是活用教材;其次是巧用教具;最后是妙设情景。
  [关键词]就地取材 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课程资源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老师通常被迫上演独角戏。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在英语教学中就地取材,用技巧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成为英语课堂中真正的“演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几点有关如何就地取材,优化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活用教材
  
  教材只是学习语言的一个范本。在英语教材中,由于篇幅、体系等原因,一些内容被简化,留存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空白。教师应及时把这些深藏不露的空白之处挖掘出来,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使教材在“无中生有”中变得丰富多彩,使教学内容增值。当然教师也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板块都教完,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任务都做完。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处理教材,大胆删减,增补,使教材得到创造和升华。
  英语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用英语》每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话题,学完一个话题同学们就应该能把这个话题中所学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篇文章。也就是说,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不需要刻意为之,我们老师可以就地取材,根据每个单元所学话题,让同学们把所学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篇文章。
  在学习《实用英语》第一单元Text A College—A New Experience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应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用英语谈体会,组织学生谈论自己对大学生活的体验;是否喜爱大学生活及其原因;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然后要求同学们去以My College Life 为题让同学们去写一篇文章。由于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已经大量积累了素材,所以他们写起来就能言之有物,写这样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经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实用英语》每个单元有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老师指导阅读。老师的引导、帮助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克服困难、增强自信的关键因素。第一篇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不懂的生词、疑难句子划出来,对它们要区别对待:有些生词,不影响整体理解,暂时不究;有些生词,分析其结构,运用构词法知识可知其义;有些生词,一看字体就知是专有名词,知其属于人、物、地名、组织等类别就可以;有些生词后有同位语,可帮学生确定其义;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根据段意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并提炼中心,如找出每段的主题词、支持句、结构句等。第二篇文章要求课外阅读。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手边的资料,精、泛结合,持之以恒,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巧用教具
  
  教具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挂图、卡片、实物、模型、电化教学设备等等。其实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活”教具,他们穿着打扮,喜怒哀乐,举止言行是最好的教具。英语教师要充分用好老师、同学这一“教具”资源,用他们来演绎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英文词汇言语。
  1.教师运用非交际语言,优化教学
  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这种交际的实现主要通过体态语,诸如手势、面部表情、视线接触、身体姿势、穿着装束等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优化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单词时利用手指对空书写,教学句子时运用动作,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如教学发型这一课时,可就地取材,灵活运用。这天,教师可特意做一种发型,并事先指定几个留有各异发型的学生,以配合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这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语言材料,使之觉得英语是看得见的,贴近我们的生活的。
  2.教师运用学生资源,优化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统的英语课堂管理者就是英语教师一人。他掌控了课堂的一切步骤,从知识的传播、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的评价等等。我们可以选择英语课代表来管理课堂建设。当然课代表从来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约束、勉励、变化中。这个“课代表群”,少则5—6人,多则10几人。他们根据英语课堂的需要和自己能力爱好不同各自承担了不同的工作,却又相互学习合作,从而保证了英语课的各项活动良好地开展并得到了较好的监督。比如上课前几分钟,老师进行英语单词听写,老师可以组织善于单词拼写的课代表进行单词的批改。事实证明,学生有天生的学习和管理能力,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并给他们机会,他们就是课堂建设管理中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3.师生互动,优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英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态度,教师要及时捕捉,巧妙地利用和转化,使其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例如一次课堂上讲情态动词的用法,我罗列了一系列的情态动词,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两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了,也许他们觉得这些用法离他们很远。看到此情景,我想到刚刚讲的“should”的一种用法:表示吃惊,不可理解的语气。于是我就说了一个句子:Itis odd that some students should be sleeping in such an important lesson.学生们开始窃笑了,趴在桌上的同学也猛然抬头。我微笑着问:What does“should”mean in this sentence?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竟然。”我点头表示肯定。就地取材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也不露声色地警告了上课睡觉的同学,大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还记得这个句子及它的这种用法。
  
  三、妙设“情景”,营造氛围
  
  妙设情景,就是创造逼真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触景生情,见情思义,加深感性认识,增强实践活动的广度。如:在教室内的“学习园地”办一些英文专栏,展出一些用英文写作的习作;收集与英语有关的东西建成英语展览角;在教室墙上挂上一个漂亮的小黑板,每天让值日生写上一句漂亮的英语,可以是谚语、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一句英语笑话、一个脑筋急转弯,或是学生自己的精彩表达,也可以写上长一点的,如一条谜语、一个故事或一篇精短美妙的英文小品供大家交流欣赏。它既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为素材,贴近生活的事例,营造自然生动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词汇学习中,教师恰当地利用当时的环境,幽默举例就地取材,能够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辨析go out(vi. 熄灭)和put out(vt.扑灭、关灯)时,正好是第一节课,由于是冬天,教室里的灯还亮着,我突然把灯关了,学生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问他们:“What happened?”有的学生答:“The lights went out.”也有的学生答:“The lights put out.”我就抓住机会更正:“Yes, the lights went out.It’s I who put out the lights just now.”然后我把这两个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其区别,帮他们得出结论。这样就把抽象、难懂的东西具体化、情景化,在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英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生,只要老师心里有学生,处处留心,钻研教材就能做到就地取材,优化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廖荣莲.让英语教学“材”源茂盛[J].中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2006(4).
  [3]邓小春.阳光下的舞蹈——试谈英语课堂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8(5).
  
其他文献
和是冯梦龙创作的两部传奇,作者试图借此树立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范式,以达到“导愚适俗”的创作目的.这本有合理之处,但是,冯梦龙以牺牲艺术为代价,使其笔下的任务只能成为伦
本文试图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对近20年来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客家文学研究状况进行清理,对以下问题逐一进行考察:“客家文学”概念最初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个概念
本项目围绕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物联网、信息安全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开展一系列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相关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研
我国要在高校的实验管理中达到人本化管理的目的,就不得不对人本化管理的途径进行探索.本文从人本化途径的概述中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期解决高校实验管理在实现人本化管理过程
历来客家学者习惯于把粤东北客家、闽西客家和赣南客家视为中国大陆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客家板块,而散居其他地区的客家,包括台湾、广西、四川以及分散在广东省内珠江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始于春战,盛于雄秦,没于威汉的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有着特殊的存在性,“外儒内法”“阳儒阴法”,让法家的存在总是被隐于地下.乱世中,法家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指引光明,盛世中,法
德育的重要地位不必多说,但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又是令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能精通这一门艺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谈谈如何以多元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一、巧用周记本,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作为语文教师,我享有了解学生、与之沟通的独特渠道——周记本。由于学生平时可以倾诉的对象太少,因此,在周记本中,学生基本上是“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 开封。她肇始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 校,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见证了河南高等教 育的变革发展,目睹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经
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向光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20日与世长辞。向光忠先生,1933年生于湖北枝江。195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