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今生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作品虽然看上去主题很多,但是如果真的了解我,还是能看到我的一种内在的延续的,例如主题、题材,还有风格。我的作品,从长时间看,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包括从早期的自拍像到现在,连续二十多年了,在各种情况下拍的自拍像。自拍像变化、发展的方向,从关注个人到关注社会,有所加强。写日记也是这样,事情发生愈多我就越写,太平淡的时候我就不想写。其实我不是每一天都写,要是事情特别多的时候,感觉特别累了,那个时候我还是逼着自己写。一定要自律,哪怕写不动了,还得写。因为不写时过境迁遗忘了太可惜。
  周国平说,你的灵魂很清醒,在临界状态,人往往被肉体的痛苦给支配了,而你的灵魂在那个时候却格外清醒。这是一种特质。
  我的前世今生是自拍的延伸,用长卷的形式,这也有点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一直有这个情结,做系列的作品,都是连续几张讲一个故事。都是单独拍的,拍了大概两三千张,选好了再合成。我就想用一种形式,一种中国的形式,一种长卷的形式。中国古代用长卷是有它的道理的,那时候没有电影,所以它有一点电影的因素,它可以把一段时间展开,把一段历史展开。摄影是很受局限的,它不像文字可以讲述历史,或者分析精神的各种层面的东西,但它直观,你至少在很少的时间内看到它,在十五米长度之内,看到一百年的变化。不是表面的变化,其实人的气质也都有变化。
  你看从前的服装,那种精致啊,那种精美啊,那种美学上的水准有多高啊。这件袍子全部是用真金线绣的。而“文革”前后,那么无聊、枯燥、乏味,抹煞女性色彩。当时的蓝布裤子居然用白的线包缝,粗糙到这种地步。这个作品的服装都是向上海电影厂借的。这是当年宫廷里贵夫人的衣服,那时就算农妇的衣服它也很讲究模样,盘扣啊,绣花啊等等。“文革”时候的衣服绝对不会想着给你在腰部处理一下的。70年代的衣服也都是很傻的,但有了花边和格子,已经很了不起了。7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点喇叭裤,当时不太有高跟鞋,大多都是平底的布鞋。人的表情动作也是不一样的,后来就比较开放了,有人说是我们的时代“她时代”,这个世纪是“她世纪”, 过去女人没有什么地位。
  有人说我这是自恋,虽然我不这么看,但我觉得就算是自恋,也没什么错。人不自恋反而不健康,没有人会不爱自己,不爱自己的人也很难去爱别人,他连自己都讨厌,还怎么去爱别人。所以我说,如果不是不健康的自恋,就很好。但是,如果把这个作品只看成是自恋,我觉得有点悲哀,我这么大的功夫白花了,他根本没看懂我的作品。
  “前世今生”本身就是从佛教里来的。但“前世今生”这个词,这层意思在英文、德文里都无法译。我有时候很直觉地想一些问题,德国人写我是同时活过七条生命,还有人看我做过的事情像经历了一百年,这两个比喻启发了我,所以这个作品我译成“我的最后一百年”,叫“My last hundreds Years”,本来想的是“past hundreds”,就是“过去的一百年”,后来想还是“last hundreds”(最后的一百年),前面还有好多的一百年呢。我当时是这样写说明文的:“这是中国女人百年生活的意象/我在每个年代找到自己/历史在我身上流逝/浓缩为影像的瞬间变幻”。
  我其实还做了一个影像作品,更有意思,真的是图像一直在变、在变。五分钟的时间,全部是这些影像一点点在变幻。就是把照片变成动的了。这部影像作品,在意大利的中国艺术节上展,很多意大利人来看,他们都特别喜欢。在开幕式上,中国文化部长陪同意大利州长啊,还有很多官员和媒体都来了,一般在开幕式上都是礼节性地看一下,但是他们那天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热烈鼓掌。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有几千名艺术家曾经在纽约和伦敦举办过个展,但到了2007年,只有不到20个人的作品能够出现在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场上。——但这并不是说上了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场,戴着明星的光环就意味着从此之后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今天说起“欧内斯特”这个名字,世人只记得欧内斯特·海明威,大概很少人知道欧内斯特·特罗瓦。  佩斯画廊的老板马克·格利姆彻在最近对美国Daily Beast新闻网的记者说:“特
期刊
根据唐·汤普森的统计数据:纽约大约有4万名艺术家,伦敦也差不多。在这8万名艺术家当中,大约有千分之一,位居金字塔尖的80名艺术家明星,年收入过百万美元。金字塔尖再下一级,有大约300名成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大型画廊展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年收入数十万美元。金字塔的中部是5000名与主流画廊合作的艺术家,他们的收入除了出售艺术品之外,另一半来自教书、写作或艺术基金的赞助。——绝大多数艺术家穷其一
期刊
就在安迪·沃霍尔利用肖像画实施了“失败者的逆袭”的1975年,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展,他是古根海姆美术馆历史上举办个展最年轻的艺术家。  20世纪80年代,罗丝·布莱克纳被誉为最有前途的青年当代艺术家,他是美国新光效应艺术的中坚力量。1991年,《名利场》杂志称他为:苏荷的教父。4年之后,《纽约时报》在做一份艺术家未来之路的分析报告时,指出:布莱克纳有一个绊脚石,那
期刊
他是《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中豪气粗犷的鲁智深,他是《鹿鼎记》中的权臣鳌拜、《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还是新《西游记》中的沙和尚。谁料,这位一米八六的硬汉,竟是水墨丹青的科班出身。投入影视二十余载,在屏幕上快意恩仇的徐大侠,内心时常舞文弄墨,生活中雅好收藏,喜交艺友。  近年他重拾毛笔,追逐年少时的梦想,展开一段人生新图景。卸掉演员的面具与盔甲,且看且感画家徐锦江的柔情慧心。  明媚和煦的午后
期刊
19世纪的传奇画商约瑟夫·亨利·杜文在对客户推销画作时,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虽然花了大钱,但是买到了无价之宝,算是捡到大便宜了!”但是还有一句潜台词他从来不会跟客户吐露:这件“无价之宝”,也许有一天要打折。  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就曾经是19世纪的“无价之宝”。他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最重要的人物,法国第一个“矫饰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荷兰美术院院士,欧洲三国荣誉爵士,布格
期刊
与前面介绍的九位艺术家相比,最后一位的赫斯特显然很特别。首先,他特别富有,前九位的身家全部加起来都比不上他。其次,他特别有争议性,前面九位艺术家身负的非议与嫉恨全部加起来,也比不上他。  作为当代最富有和最具争议的艺术家,赫斯特的那些著名作品就算是完全不懂艺术的人都很熟悉:1200万美元的鲨鱼、1700万美元的药房、1亿美元的钻石骷髅……赫斯特用他的艺术来挑战人们的承受力,同时挑战一个个天价新纪录
期刊
每个大时代的终结,都有一些人做殉葬品。每一次市场泡沫的破碎,都要拉一批艺术家与藏家做陪葬品。唐纳德·苏尔坦很不幸地成为90年代初全球艺术品市场崩盘的陪葬品之一。  美国艺术家唐纳德·苏尔坦擅长大幅静物画,同时还是出色的版画家和雕塑家。1977年在纽约举办首次个展。10年之后,他同时在布鲁克林美术馆、现代艺术美术馆(MoMA)和Blum Helman画廊等艺术殿堂举办个展。当时唐纳德的作品在拍卖场上
期刊
西姆金斯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她曾经是一位崭露头角的国际艺术明星。毕业后不久就在查尔斯顿美术馆、纽约美术馆、美国国家设计院、巴黎沙龙等艺术殿堂开办画展。30年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西姆金斯回到达拉斯,逐渐淡出艺术圈。如今她的画作售价3000—6000美元。评论家认为,这颗国际艺术新星的黯然失色,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推销的能力不足,使其渐渐失去了影响力。就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她的同
期刊
最近,中央台纪录频道正在热播大型纪录片《京剧》,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镜头里有一位气质儒雅的老先生在教戏,或端坐,或示范,手执折扇一柄,颇有当年梅兰芳先生的神韵。他就是舒昌玉先生。  曾经上海滩百年老店舒同寿药店的小开,因为痴迷京剧,放弃祖传家业,成为了梅兰芳先生的入室弟子。  一曲《凤还巢》,拜得大师门下  程家夫人为貌丑亲女雪雁定下夺夫之计,最终还是貌美的二小姐雪娥入了洞房。舒昌玉以一曲梅派名剧《凤
期刊
一大早被闹钟吵醒,从睁开双眼就开始刷微信微博,你我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在漫天资讯里过滤信息、逐条点“赞”——现代人一天的生活由此开始。没有人再来赞美微风习习,所以就算还有人在画拂面杨柳、潋滟水波、一叶扁舟浮游天地,也不过是对遥远古意的缅怀与追忆,笔墨之外早已不见彼时的大师气韵。  怅然和无可奈何之后,我们不得不重又提出这个问题:生活在当代的水墨艺术家们到底该创作、能创作些什么?他们怎么去弥补断裂、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