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引路
一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郑振铎《猫》
阅读心得
因为猫对黄鸟的“关注”和“凝望”,“我”和妻子误以为猫杀了鸟!这是第一重误会。大伙找猫却未果,“误会”加深,猫“畏罪潜逃”了!这是第二重误会。找到猫时,猫的“态度”又使“误会”深入。这第三重误会使情节达到高潮。于是,猫受到了惩戒。但随着黑猫的出现,误会解除,“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
二
后来我就经常见到这老头了,人家都叫他老刘,听同学说是附近村里的一个老农民,跟县里的某位领导有点亲戚关系,托后门进来的。
虽然老刘兢兢业业,每天停车场收拾得井井有条,地上连一片落叶也不见,但越这样,我们就越瞧不起他。特别是男孩子,经常故意捉弄他。车停成一排,看着是好看,但往往靠边的一辆倒掉,会连累其他,一整排像骨牌一样跟着倒掉,彼此挤压,非常难扶。
老刘耳朵不好,加上腿有残疾,根本追不上那些调皮的男生,没办法,他只好一辆一辆地自己去扶,我经常见他肩上搭着条毛巾,弯下腰气喘吁吁地扶起一辆车子,然后再扶起另一辆。
……
老刘在的那几个月里,自行车一辆也没丢过。很快,我们要搬校区了,新校区院墙上都装了电子脉冲防盗网,再也不用担心丢自行车了。
搬迁前一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传说中跟老刘有亲戚关系的县领导也来了,发言中他提到了老刘。领导说老刘是他的老排长,当年两人都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刘的左腿和耳朵就是那时候受的伤。后来老刘解甲归田,在乡里粮食站里做了半辈子职员,退休后想发挥余热,所以才找他帮忙找个活干。老刘是不要工资的,他有退休金。
——白诗淇《白杨林里的看车人》
阅读心得
一个耳朵不好、腿有毛病的看车人,因为他的出现,原本可以随意停放的自行车都要规规矩矩放好,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以至于连走后门这样的话也泼来,他却不澄清,直到“亲戚”县领导的讲话说出实情,大家才明白原因。
写作借鉴
在写作的时候,为了掀起波澜,使作文情节发展曲折多变,可采用误会法。那么,如何运用误会法呢?
1.在铺陈叙述中巧设误会。运用误会法,可以在开头先巧设悬念,然后在叙事铺陈中不断地制造误会,将读者的思路引向与故事结局相反的方向,到最后突然笔锋一转,呈现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回味无穷。
2.在细节描写中加深误会。为了让读者在“歧途”中越陷越深,可以通过细节描写,让误会加深,使作文内容曲折生动,更加耐读。如片段一,作者在设置误会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加深误会,坐实猫的罪状:猫对鸟的凝视、妻子的提醒、“我”和妻子的愤怒、猫的逃匿、猫晒太阳的神情等。
3.在合情合理中解除误会。让读者产生误会,是为了使作文情节一波三折,更有起伏感。但是,设置的误会不能没有“回头路”,要在设置误会的过程中,为下文的“解误”做铺垫,使作文在最后亮出谜底时更加合情合理。
学子仿作
拥挤的公交车
一考生
“别挤,别挤……”上车时,人们不停地喊着,但都是一边叫别人别挤,一边却拼命挤别人。一个“纤纤女郎”和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大爷同时被人挤上了车。车上此时只剩下一个座位,“纤纤女郎”礼貌地让老大爷坐下。车上的人纷纷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车开动了。
“各位乘客請主动买票……”售票员开始忙碌了。老大爷从裤兜里掏出一元钱,微笑地递给售票员,售票员熟练地撕了一张票给老大爷。“纤纤女郎”也买了票,随后弯下腰,也许是在擦那双同她一样漂亮的凉鞋吧。车缓缓地开着,闷热的天气让每个人都不想多说一句话。
突然,“纤纤女郎”大叫起来:“我的钱包哪儿去了?谁看见我的钱包啦?啊!我的天呀!”车内一阵骚动,大家都赶紧翻自己的包,摸自己的兜,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人们都为这个“纤纤女郎”着急。只见一个穿运动服的年轻人走到一个身穿白色衬衣的中年男子面前,说:“老兄,我观察你很久了。不错,动作很麻利,不过手快不如眼快,怎么样?拿出来吧!”中年男子狠狠地瞪了一眼年轻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粉红色的钱包递给年轻人,然后溜到车门口,拉开车门,甩了一句“你给我记着”,以最快的速度跑了。
“谢谢你。”“纤纤女郎”说,然后她伸手去拿自己的钱包。年轻人却一闪身,说:“怎么,不给点报酬吗?喏,你衣兜里不是有50元钱吗?”“可是,那是我……”“纤纤女郎”的脸不晓得怎么就红了,无可奈何地掏出50元钱给了年轻人,自己也很快下车了。
车上的人议论纷纷,尽管年轻人捉住了小偷,但却没有一个人表扬他。年轻人似乎没有听见人们的议论,他把50元钱递给那位老大爷,说道:“大爷,这50元钱是您的,那女子不老实,您掏车票钱时掉了,她捡起来放到自己兜里了……”
全车的人都愣住了,虽然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都在心里默默地夸着年轻人呢!他这一举动就像大热天的一丝凉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让人觉得好惬意。
点评
小作者在大热天公交车上拥挤的环境下展开让座、买票、遭遇盗贼、抓贼索酬、酬归失主几个情节的叙述。第一个情节中,“纤纤女郎”主动给老大爷让座,让人误以为她品格好,从心里对她产生了好感。最后两个情节中,年轻人抓贼后先向“纤纤女郎”索要报酬,让人误解他的动机和人格;再把“报酬”奉还老大爷,让人对他陡生敬意。这样,年轻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与“纤纤女郎”拾金而昧的不道德行为就形成了鲜明对比,“纤纤女郎”外表的漂亮与内心的不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年轻人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马德均)
一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郑振铎《猫》
阅读心得
因为猫对黄鸟的“关注”和“凝望”,“我”和妻子误以为猫杀了鸟!这是第一重误会。大伙找猫却未果,“误会”加深,猫“畏罪潜逃”了!这是第二重误会。找到猫时,猫的“态度”又使“误会”深入。这第三重误会使情节达到高潮。于是,猫受到了惩戒。但随着黑猫的出现,误会解除,“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
二
后来我就经常见到这老头了,人家都叫他老刘,听同学说是附近村里的一个老农民,跟县里的某位领导有点亲戚关系,托后门进来的。
虽然老刘兢兢业业,每天停车场收拾得井井有条,地上连一片落叶也不见,但越这样,我们就越瞧不起他。特别是男孩子,经常故意捉弄他。车停成一排,看着是好看,但往往靠边的一辆倒掉,会连累其他,一整排像骨牌一样跟着倒掉,彼此挤压,非常难扶。
老刘耳朵不好,加上腿有残疾,根本追不上那些调皮的男生,没办法,他只好一辆一辆地自己去扶,我经常见他肩上搭着条毛巾,弯下腰气喘吁吁地扶起一辆车子,然后再扶起另一辆。
……
老刘在的那几个月里,自行车一辆也没丢过。很快,我们要搬校区了,新校区院墙上都装了电子脉冲防盗网,再也不用担心丢自行车了。
搬迁前一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传说中跟老刘有亲戚关系的县领导也来了,发言中他提到了老刘。领导说老刘是他的老排长,当年两人都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刘的左腿和耳朵就是那时候受的伤。后来老刘解甲归田,在乡里粮食站里做了半辈子职员,退休后想发挥余热,所以才找他帮忙找个活干。老刘是不要工资的,他有退休金。
——白诗淇《白杨林里的看车人》
阅读心得
一个耳朵不好、腿有毛病的看车人,因为他的出现,原本可以随意停放的自行车都要规规矩矩放好,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以至于连走后门这样的话也泼来,他却不澄清,直到“亲戚”县领导的讲话说出实情,大家才明白原因。
写作借鉴
在写作的时候,为了掀起波澜,使作文情节发展曲折多变,可采用误会法。那么,如何运用误会法呢?
1.在铺陈叙述中巧设误会。运用误会法,可以在开头先巧设悬念,然后在叙事铺陈中不断地制造误会,将读者的思路引向与故事结局相反的方向,到最后突然笔锋一转,呈现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回味无穷。
2.在细节描写中加深误会。为了让读者在“歧途”中越陷越深,可以通过细节描写,让误会加深,使作文内容曲折生动,更加耐读。如片段一,作者在设置误会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加深误会,坐实猫的罪状:猫对鸟的凝视、妻子的提醒、“我”和妻子的愤怒、猫的逃匿、猫晒太阳的神情等。
3.在合情合理中解除误会。让读者产生误会,是为了使作文情节一波三折,更有起伏感。但是,设置的误会不能没有“回头路”,要在设置误会的过程中,为下文的“解误”做铺垫,使作文在最后亮出谜底时更加合情合理。
学子仿作
拥挤的公交车
一考生
“别挤,别挤……”上车时,人们不停地喊着,但都是一边叫别人别挤,一边却拼命挤别人。一个“纤纤女郎”和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大爷同时被人挤上了车。车上此时只剩下一个座位,“纤纤女郎”礼貌地让老大爷坐下。车上的人纷纷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车开动了。
“各位乘客請主动买票……”售票员开始忙碌了。老大爷从裤兜里掏出一元钱,微笑地递给售票员,售票员熟练地撕了一张票给老大爷。“纤纤女郎”也买了票,随后弯下腰,也许是在擦那双同她一样漂亮的凉鞋吧。车缓缓地开着,闷热的天气让每个人都不想多说一句话。
突然,“纤纤女郎”大叫起来:“我的钱包哪儿去了?谁看见我的钱包啦?啊!我的天呀!”车内一阵骚动,大家都赶紧翻自己的包,摸自己的兜,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人们都为这个“纤纤女郎”着急。只见一个穿运动服的年轻人走到一个身穿白色衬衣的中年男子面前,说:“老兄,我观察你很久了。不错,动作很麻利,不过手快不如眼快,怎么样?拿出来吧!”中年男子狠狠地瞪了一眼年轻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粉红色的钱包递给年轻人,然后溜到车门口,拉开车门,甩了一句“你给我记着”,以最快的速度跑了。
“谢谢你。”“纤纤女郎”说,然后她伸手去拿自己的钱包。年轻人却一闪身,说:“怎么,不给点报酬吗?喏,你衣兜里不是有50元钱吗?”“可是,那是我……”“纤纤女郎”的脸不晓得怎么就红了,无可奈何地掏出50元钱给了年轻人,自己也很快下车了。
车上的人议论纷纷,尽管年轻人捉住了小偷,但却没有一个人表扬他。年轻人似乎没有听见人们的议论,他把50元钱递给那位老大爷,说道:“大爷,这50元钱是您的,那女子不老实,您掏车票钱时掉了,她捡起来放到自己兜里了……”
全车的人都愣住了,虽然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都在心里默默地夸着年轻人呢!他这一举动就像大热天的一丝凉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让人觉得好惬意。
点评
小作者在大热天公交车上拥挤的环境下展开让座、买票、遭遇盗贼、抓贼索酬、酬归失主几个情节的叙述。第一个情节中,“纤纤女郎”主动给老大爷让座,让人误以为她品格好,从心里对她产生了好感。最后两个情节中,年轻人抓贼后先向“纤纤女郎”索要报酬,让人误解他的动机和人格;再把“报酬”奉还老大爷,让人对他陡生敬意。这样,年轻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与“纤纤女郎”拾金而昧的不道德行为就形成了鲜明对比,“纤纤女郎”外表的漂亮与内心的不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年轻人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马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