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知知识。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著名学者杜威也曾说:“学习是基于真实情景中的体验。”的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情境创设为基础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数学情境中,以此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学习新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加强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以学生的生活为蓝本,创设出生活的情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进行乘加、乘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算出乘加和乘减的题目。同时要了解运算规律,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为此,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教学情境,如:生物小组同学将他们所养的金鱼带到了课堂中,出示四个鱼缸,其中三个鱼缸中有四条金鱼,只有第四个鱼缸中有两条金鱼。在最后一个鱼缸上做好遮挡。提出问题:生物小组共养了多少条金鱼,学生就会很快得出3×4=12。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最后一个鱼缸的遮挡物拿走,并让学生列出算式,得出生物小组共带了多少条金鱼到教室中?进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3 2=14。这种通过生活中常见小动物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动手操作,在体验中拓展认知
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因为操作是一种多感官协作的活动。如在“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组织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动手去拼一拼,然后讨论,推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一半。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增强,因此对于得出的结论有很深地认识。这样的数学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拓展了学生认知。
合作探究,在体验中碰撞思维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一样。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反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不同来引发学生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互相促进,在合作中碰撞思维。这样的体验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调查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他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补充认识的不足,然后再推荐一人,代表小组表达意见。介绍时,他们从颜色说到大小,从大小说到图案,再从图案说到背后的故事,甚至还有孩子提到了有关假币的识别常识。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分享了智慧。
回归生活,在体验中享受成功
学习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新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将有助于加深理解,也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时,分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份“缤纷周末”活动计划书,要求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时间及程序体现出来,这一开放性的作业源于学生生活,又融合了合理的自主意见,学生喜闻乐见,展开创新的思绪,将学会的知识应用在了计划书中,出色完成了一份份周末活动计划。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体验中享受了成功。又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环节,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设计出喜欢的事物,如汽车、楼房、花盆……学生纷纷在自己的稿纸上画起来,兴趣十足,课堂也进入了高潮,在一张张白纸上,呈现的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原创作品,教师随机抽取了几份典型作品,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设计者解读这份作品由哪些图形组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图形?教师再给予及时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使用数学知识带来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知识获取过程,不仅是动脑动手,更是用“心”去学习,去感受,理解的过程,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走上“体验教学”之路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切合小學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努力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体验,同时适时的展开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汉英.刍议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苑时空,2011(12).
[2]李怡.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01).
[3]徐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著名学者杜威也曾说:“学习是基于真实情景中的体验。”的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情境创设为基础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数学情境中,以此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学习新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加强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以学生的生活为蓝本,创设出生活的情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进行乘加、乘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算出乘加和乘减的题目。同时要了解运算规律,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为此,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教学情境,如:生物小组同学将他们所养的金鱼带到了课堂中,出示四个鱼缸,其中三个鱼缸中有四条金鱼,只有第四个鱼缸中有两条金鱼。在最后一个鱼缸上做好遮挡。提出问题:生物小组共养了多少条金鱼,学生就会很快得出3×4=12。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最后一个鱼缸的遮挡物拿走,并让学生列出算式,得出生物小组共带了多少条金鱼到教室中?进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3 2=14。这种通过生活中常见小动物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动手操作,在体验中拓展认知
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因为操作是一种多感官协作的活动。如在“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组织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动手去拼一拼,然后讨论,推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一半。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增强,因此对于得出的结论有很深地认识。这样的数学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拓展了学生认知。
合作探究,在体验中碰撞思维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一样。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反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不同来引发学生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互相促进,在合作中碰撞思维。这样的体验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调查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他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补充认识的不足,然后再推荐一人,代表小组表达意见。介绍时,他们从颜色说到大小,从大小说到图案,再从图案说到背后的故事,甚至还有孩子提到了有关假币的识别常识。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分享了智慧。
回归生活,在体验中享受成功
学习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新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将有助于加深理解,也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时,分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份“缤纷周末”活动计划书,要求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时间及程序体现出来,这一开放性的作业源于学生生活,又融合了合理的自主意见,学生喜闻乐见,展开创新的思绪,将学会的知识应用在了计划书中,出色完成了一份份周末活动计划。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体验中享受了成功。又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环节,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设计出喜欢的事物,如汽车、楼房、花盆……学生纷纷在自己的稿纸上画起来,兴趣十足,课堂也进入了高潮,在一张张白纸上,呈现的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原创作品,教师随机抽取了几份典型作品,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设计者解读这份作品由哪些图形组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图形?教师再给予及时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使用数学知识带来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知识获取过程,不仅是动脑动手,更是用“心”去学习,去感受,理解的过程,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走上“体验教学”之路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切合小學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努力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体验,同时适时的展开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汉英.刍议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苑时空,2011(12).
[2]李怡.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01).
[3]徐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