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理科学史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以“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为例

来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科学史,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地理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文章以中图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为例,将地理科学史融入教学过程,为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地理科学史辅助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文章提出主题式实践活动的概念,从概念与内涵解析、基本原则分析及具体案例实施方面,探讨如何开展主题式地理实践活动,为中学地理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一、试题设计rn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东部的钓鱼岛隆褶带上,该隆起的褶皱带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主岛钓鱼岛现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南部海岸有倒石堆分布.倒石堆为崩塌形成的堆积地貌,由石块、碎屑物组成,规模大小不等,多呈倒三角形或半圆形.图1为钓鱼岛地貌示意.
期刊
从深化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出发,选择腾冲北海湿地作为研学旅行目的 地,依据“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内涵与表现及水平划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课程设计.研学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三个维度展开,同时针对研学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阐释了项目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以及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并以“重庆市彭水县庙池村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探讨基于问题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提供具体的参考模式.
研学旅行契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有助于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能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文章介绍了在新疆罗布人村寨开展研学旅行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情况,并展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