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职教物理难教难学的几个因素
1.学科因素
物理不仅要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还要透过现象找物理规律;不仅要记住和理解物理公式,还要灵活运用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本身就特别依赖数学,数学本来就难,加上物理的概念定理不好理解,这样加到一起就是难上加难了。另外,初中物理与职教物理能力要求衔接不上,课本上习题与辅导书和考试习题相比难度悬殊。
2.学生因素
职教学生在初中时物理底子就弱,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厚,到职教后不知道怎样学物理了,运用公式定理无法解题,成绩下降失去信心。更糟糕的是“屡战屡败”,有的学生从“怕学”发展到“厌学”直至沦为“不学”。
3.学习习惯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多年的懒散习气,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对学习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马虎、敷衍、拖拉、偷工减料。他们对不理想的成绩已经“习以为常”、显得“无动于衷”,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
4.教师因素
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起点、思维高度不够清楚,严格按照自己的备课进行知识的灌输。使“教学双向活动”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效率不高,还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悟性还是有差异的。集体授课形式存在弊端,单一的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均适用,教师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
二、职教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1.巧设激疑情境,激化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化学生好奇心。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着去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时,让学生讨论家里的暖瓶是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而加以隔热保温,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思考后再作具体的分析,双层瓶胆由于抽出了夹层里的空气防止了热对流;而软木塞则是利用了软木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有效减少了热传递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追问,为什么过了几天,暖瓶里的水会变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列如在学习液化知识时,要学生观察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蒸馒头的“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学生通过联想、猜想,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轻松运用所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了想象力,扩大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3.精心设计物理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性质、揭示原理和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演示实验的器材多从生活中寻找,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很紧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反映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当教师用“可乐瓶”“易拉罐”进行实验时,其好奇心被激活了,而当教师成功完成实验后,他的想象力还在驰骋,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用废牙膏管来讨论研究物体的浮沉现象,也可以用两支铅笔展示光的衍射现象等。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走进生活去寻找实验器材本身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加倍膨胀,就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
4.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大胆鼓励学生质疑
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解放学生的头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见解。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敢于独辟蹊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心中有质疑,就会激励他们去钻研、探究,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就慢慢提升了。
作者简介:
杜鹏(1985.2~)男,汉族,甘肃漳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2010年通过国家农村特设岗位教师考试,进入甘肃省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物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
1.学科因素
物理不仅要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还要透过现象找物理规律;不仅要记住和理解物理公式,还要灵活运用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本身就特别依赖数学,数学本来就难,加上物理的概念定理不好理解,这样加到一起就是难上加难了。另外,初中物理与职教物理能力要求衔接不上,课本上习题与辅导书和考试习题相比难度悬殊。
2.学生因素
职教学生在初中时物理底子就弱,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厚,到职教后不知道怎样学物理了,运用公式定理无法解题,成绩下降失去信心。更糟糕的是“屡战屡败”,有的学生从“怕学”发展到“厌学”直至沦为“不学”。
3.学习习惯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多年的懒散习气,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对学习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马虎、敷衍、拖拉、偷工减料。他们对不理想的成绩已经“习以为常”、显得“无动于衷”,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
4.教师因素
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起点、思维高度不够清楚,严格按照自己的备课进行知识的灌输。使“教学双向活动”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效率不高,还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悟性还是有差异的。集体授课形式存在弊端,单一的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均适用,教师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
二、职教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1.巧设激疑情境,激化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化学生好奇心。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着去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时,让学生讨论家里的暖瓶是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而加以隔热保温,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思考后再作具体的分析,双层瓶胆由于抽出了夹层里的空气防止了热对流;而软木塞则是利用了软木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有效减少了热传递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追问,为什么过了几天,暖瓶里的水会变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列如在学习液化知识时,要学生观察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蒸馒头的“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学生通过联想、猜想,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轻松运用所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了想象力,扩大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3.精心设计物理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性质、揭示原理和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演示实验的器材多从生活中寻找,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很紧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反映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当教师用“可乐瓶”“易拉罐”进行实验时,其好奇心被激活了,而当教师成功完成实验后,他的想象力还在驰骋,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用废牙膏管来讨论研究物体的浮沉现象,也可以用两支铅笔展示光的衍射现象等。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走进生活去寻找实验器材本身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加倍膨胀,就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
4.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大胆鼓励学生质疑
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解放学生的头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见解。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敢于独辟蹊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心中有质疑,就会激励他们去钻研、探究,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就慢慢提升了。
作者简介:
杜鹏(1985.2~)男,汉族,甘肃漳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2010年通过国家农村特设岗位教师考试,进入甘肃省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物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