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判性思维不仅包含批判的能力,也包含批判意识、态度和倾向。批判性思维是立德树人重要的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立德树人;关系;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12-02
一、批判性思维对于立德的价值
批判性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倡导的探究性质疑,被称为“苏格拉底方法”。现代批判性思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探究模型——“反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的合乎逻辑地进行判断与评价的品质和能力。质疑、合理、反思、独立和创新是其基本特征。
很多人对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的理解局限于评价的技能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格雷泽早就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美国哲学协会在1990年调查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他们公认的观点是,既肯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价的技能,同时也认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习惯上是好奇的、见多识广的,相信推理,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评估,诚实地面对个人偏见,审慎地作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用心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寻求学科和探究环境所允许的精确结果”。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不仅指向批判的能力,也指向批判的意识、态度和倾向。这便是批判性思维对立德教育有重要价值的重要理论依据。
批判性思维是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的综合体,不仅指技能,也指价值观和品格。批判性思维倡导对事物的评价要遵循理性、客观、公正和基于客观事实等原则,而这些原则正是一切高尚的道德品格的思想基础。所以余党绪认为,批判性思维价值试图“将人类公认的那些美德,譬如实事求是,理論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转化成一种可以显性化、程序化的思维方式”。所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立德的教育,其精神实质大有相通之处。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立德内涵丰富,下面仅以价值观的形成和德育为例来谈批判性思维对立德的积极影响。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必须要基于人的思维,才能作出认知、判断或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对种种价值和看法进行分析理解和评判的能力,这个能力其实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也是相同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与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高度一致的。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是生活在善恶美丑之中,自然要对各种品行进行认知和评判。一个有思维理性和逻辑的人,就可能作出正确的认知和评判,从而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自己在品行上出现了差错,就可能会受到别人的责备或其他惩罚,这个时候就应反省自己哪些地方不符合道德规范并改正。
学校的德育也与之类似。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理解各种品行,进而判断出这些品行的善恶与美丑,也要时时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表现进行反思,看是否与道德的要求相符。
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两个重要能力,这两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品德的培养也必须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立德之德形成的重要能力,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与立德之德的理念高度契合,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也是品德培养的方法。所以,批判性思维对立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立德教育需要批判性思维的介入。
二、批判性思维对于树人的价值
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要求青年学生“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了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仅包含能力,还要包括个体的知识和价值观及品格。
因此,立德树人之树人应该树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之人。
知识是理性思考的成果,是人类求真的智慧结晶。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体现出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等特点。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学习知识,不能一切跟着感觉走,必须要摒弃感性思维带来的蒙蔽与混沌,弄清知识建立的依据、内在逻辑。
理性而合乎逻辑,正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从某种角度上说,批判性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理性思维。一个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人,也是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
新的知识是人们对原有的认知批判性思考的成果。原有的认知可能是低层次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人们对原有的认知进行质疑、反思和创新,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知识产生的过程,其实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许多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培根说:“我们的思维有很多思维定式,这些思维定式对我们建构知识有严重的误导,不能够让思维自由发展。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有建立在质疑、论证和反思基础上的批判性思维的介入,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定式的影响和误导,使知识的建构变得更加顺利和有效。”因此,批判性思维对掌握和建构知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以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例,谈一谈批判性思维对培养能力的积极影响。
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是各项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解决一般有如下的思维过程:先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提出假设,最后检验假设。心理学家K.敦克尔通过实验证实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是问题解决的两个重要的阶段。杜威提出了反省思维具有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和用行动检验假设五个阶段,也与之有相同之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立德树人;关系;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12-02
一、批判性思维对于立德的价值
批判性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倡导的探究性质疑,被称为“苏格拉底方法”。现代批判性思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探究模型——“反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的合乎逻辑地进行判断与评价的品质和能力。质疑、合理、反思、独立和创新是其基本特征。
很多人对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的理解局限于评价的技能上。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格雷泽早就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美国哲学协会在1990年调查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他们公认的观点是,既肯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价的技能,同时也认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习惯上是好奇的、见多识广的,相信推理,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评估,诚实地面对个人偏见,审慎地作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用心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寻求学科和探究环境所允许的精确结果”。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不仅指向批判的能力,也指向批判的意识、态度和倾向。这便是批判性思维对立德教育有重要价值的重要理论依据。
批判性思维是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的综合体,不仅指技能,也指价值观和品格。批判性思维倡导对事物的评价要遵循理性、客观、公正和基于客观事实等原则,而这些原则正是一切高尚的道德品格的思想基础。所以余党绪认为,批判性思维价值试图“将人类公认的那些美德,譬如实事求是,理論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转化成一种可以显性化、程序化的思维方式”。所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立德的教育,其精神实质大有相通之处。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立德内涵丰富,下面仅以价值观的形成和德育为例来谈批判性思维对立德的积极影响。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必须要基于人的思维,才能作出认知、判断或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对种种价值和看法进行分析理解和评判的能力,这个能力其实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也是相同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与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价值理念是高度一致的。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是生活在善恶美丑之中,自然要对各种品行进行认知和评判。一个有思维理性和逻辑的人,就可能作出正确的认知和评判,从而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自己在品行上出现了差错,就可能会受到别人的责备或其他惩罚,这个时候就应反省自己哪些地方不符合道德规范并改正。
学校的德育也与之类似。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理解各种品行,进而判断出这些品行的善恶与美丑,也要时时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品行表现进行反思,看是否与道德的要求相符。
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两个重要能力,这两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品德的培养也必须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立德之德形成的重要能力,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与立德之德的理念高度契合,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也是品德培养的方法。所以,批判性思维对立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立德教育需要批判性思维的介入。
二、批判性思维对于树人的价值
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要求青年学生“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了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仅包含能力,还要包括个体的知识和价值观及品格。
因此,立德树人之树人应该树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之人。
知识是理性思考的成果,是人类求真的智慧结晶。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体现出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等特点。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学习知识,不能一切跟着感觉走,必须要摒弃感性思维带来的蒙蔽与混沌,弄清知识建立的依据、内在逻辑。
理性而合乎逻辑,正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从某种角度上说,批判性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理性思维。一个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人,也是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
新的知识是人们对原有的认知批判性思考的成果。原有的认知可能是低层次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人们对原有的认知进行质疑、反思和创新,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知识产生的过程,其实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许多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培根说:“我们的思维有很多思维定式,这些思维定式对我们建构知识有严重的误导,不能够让思维自由发展。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有建立在质疑、论证和反思基础上的批判性思维的介入,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定式的影响和误导,使知识的建构变得更加顺利和有效。”因此,批判性思维对掌握和建构知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以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例,谈一谈批判性思维对培养能力的积极影响。
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是各项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解决一般有如下的思维过程:先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提出假设,最后检验假设。心理学家K.敦克尔通过实验证实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是问题解决的两个重要的阶段。杜威提出了反省思维具有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和用行动检验假设五个阶段,也与之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