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是生态选线理念的体现。以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段路线设计为例,根据沿线不同的生态区域调整路线的布局位置,如何依据生态选线的理念,将路线布设与沿线城市、乡镇规划相协调,最大可能避绕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节约农田资源,保护环境,从根本上缓解公路修建对周边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选线路线设计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理念,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公路作为自然界的人工构造物,其位置走向不仅受地形、地质、生态等条件的影响,而且反作用于自然,对自然、生态有着或多或少的破坏,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限度地破坏”,使公路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路线方案设计是关键性的一步。
公路路线方案设计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路线走向并确定路线空间位置的过程。生态选线是人们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控制指标的一种选线理念。根据沿线不同的生态区域调整路线的布局位置,以便合理布置公路路线,保护生态环境,使工程项目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将公路生态、环保思想纳入公路选线设计中,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行为,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公路修建对周边的影响。
1工程概况
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段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原巢湖市境内(全线图见图1),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向西的延伸线,也是高速公路网中的“横6”——南通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往西方向,沟通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一”(徐州至杭州)、“纵二”(徐州至福州)南北两条纵线。项目起点接马鞍山长江大桥北岸接线姥桥互通立交,在姥桥镇李村连接滁马高速,终点在含山县林头镇卧虎村附近与合巢芜高速公路交叉,路线全长35.77公里。
2生态选线理念的应用
2.1 生态选线的原则
1、最大可能避绕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尽可能的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当公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切实可行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的限度。
2、路线布设与沿线城市、乡镇规划相协调,遵循“靠而不近,离而不远”的原则,既不干扰城鎮发展,也便于车辆上下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时合理运用指标,减少房屋拆迁、减少管线干扰、减少占用土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减小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路线设计方案使平纵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
4、路线设计在充分满足路线纵坡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填挖平衡,尽量减少占用水田等耕地,以减少取土和弃土,降低土石方工程量,节约造价。
5、优化平纵面的组合设计,使立体线形更符合汽车动力学的要求,减少汽车排气污染及噪音对村庄、学校的干扰。
2.2 生态选线理念的应用
2.2.1路线设计与地形的结合
北沿江高速公路地处长江北岸平原丘陵区,起点段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其余大部分区域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土地以低山、岗丘和山间耕地和水塘间隔形式为主,沿线大部分公路占地是林地和耕地,需要严格保护,因此路线方案设计全面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灵活运用标准、指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平、纵、横等多方面检查设计效果,使路线方案与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
在局部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路段,路线设计时灵活应用指标,顺应地形,顺势而行,处理好线形与地形之间的关系,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方工程,节约土地,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在路基填挖平衡上的精细设计,避免了对环境的过大破坏。
以K20+000——K30+000路段为例,工可方案在GK25+500~GK26+500段经过茶林地、GK26+900~GK28+500段为农田(见图2),占用较多耕地资源与优质茶林地。路线方案设计时路线尽量往南沿山坡布设,避开大片茶林地和农田。通过对全线路线方案的优化,明显节约耕地资源,体现了“节约、环保、和谐”的设计思想。
2.2.2 路线设计与重要城镇的规划的协调
本项目路线方案设计时,结合沿线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做到与其相协调,依照“近而不入,远而不离”的设计原则,在充分吸引交通量的同时,发挥沿江经济干线的作用。本项目沿线主要经过的重要城镇有和县县城、含山县县城、陶厂镇、原巢湖市市区。和县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远景规划西到十里埠,北至双河桥,东临长江,南抵太阳河。本项目从和县县城西南部通过,距其城镇规划区外围约8.5km(见图3)。本项目路线方案从含山县县城南部通过,据城镇规划区外围约5KM(见图3)。本项目路线方案布设时,考虑了陶厂镇的现状及规划,在陶厂镇的北侧规划区外围通过,避开陶厂镇及规划区约6km。本项目从原巢湖市东南部通过,距城市规划区约8KM。
沿线主要经过的重要城镇有和县县城、含山县县城、陶厂镇、原巢湖市市区。和县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远景规划西到十里埠,北至双河桥,东临长江,南抵太阳河。本项目从和县县城西南部通过,距其城镇规划区外围约8.5km。本项目路线方案从含山县县城南部通过,据城镇规划区外围约5KM。本项目路线方案布设时,考虑了陶厂镇的现状及规划,在陶厂镇的北侧规划区外围通过,避开陶厂镇及规划区约6km。本项目从原巢湖市东南部通过,距城市规划区约8KM。
3.2.3、路线设计与水系的协调
路线跨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向阳水库和清溪河上游支流(拟建公路与和考塘水库、向阳水库的关系见图4)。向阳水库库区附近无工业企业与工业污染源,水库主要功能为当地农业灌溉养殖,水库内无取水口。向阳水库属于小型水库(库容小于0.1亿方),主要功能为灌溉用水和饮用水,水库内与2008年12月新建了陶厂利民第二水厂,在水库中设置了取水口。根据《引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基数规范》(HJT338-2007),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路域,或一定高程以下的路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本项目在路线设计时避开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路线距离取水口最近的距离大于200m。
2.3 生态选线应用的效果
北沿江高速公路作为安徽横向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持,对实现影响区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路线设计时充分考虑并避让了沿线众多风景名胜区,线路距鸡笼山国家三林公园、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巢湖风景名胜区、褒禅山风景区距离分别为16km、7km、4km、12km。路线布设与沿线重要的城镇规划靠而不近,离而不远,既不干扰城镇发展,也便于车辆上下高速公路。同时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标准、指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平、纵、横等多方面检查设计效果,使路线方案与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尽可能避让城镇、减少拆迁、少占良田,保护水资源的一条舒适、和谐、生态、美观的最佳路线方案。
3 小结
路线设计时应活用指标,减少房屋拆迁、减少管线干扰和占用土地,对沿线每一处村庄、每一条道路进行调查,相应的设置通道、天桥等,解决沿线居民的出行问题,减轻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的阻隔现象。路线设计时应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将工程、经济、环保三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严格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地形环境和谐相融,保护好环境,使本项目真正 “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概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生态选线路线设计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理念,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公路作为自然界的人工构造物,其位置走向不仅受地形、地质、生态等条件的影响,而且反作用于自然,对自然、生态有着或多或少的破坏,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限度地破坏”,使公路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路线方案设计是关键性的一步。
公路路线方案设计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路线走向并确定路线空间位置的过程。生态选线是人们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控制指标的一种选线理念。根据沿线不同的生态区域调整路线的布局位置,以便合理布置公路路线,保护生态环境,使工程项目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将公路生态、环保思想纳入公路选线设计中,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行为,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公路修建对周边的影响。
1工程概况
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段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原巢湖市境内(全线图见图1),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向西的延伸线,也是高速公路网中的“横6”——南通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往西方向,沟通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一”(徐州至杭州)、“纵二”(徐州至福州)南北两条纵线。项目起点接马鞍山长江大桥北岸接线姥桥互通立交,在姥桥镇李村连接滁马高速,终点在含山县林头镇卧虎村附近与合巢芜高速公路交叉,路线全长35.77公里。
2生态选线理念的应用
2.1 生态选线的原则
1、最大可能避绕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尽可能的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当公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切实可行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的限度。
2、路线布设与沿线城市、乡镇规划相协调,遵循“靠而不近,离而不远”的原则,既不干扰城鎮发展,也便于车辆上下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时合理运用指标,减少房屋拆迁、减少管线干扰、减少占用土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减小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路线设计方案使平纵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
4、路线设计在充分满足路线纵坡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填挖平衡,尽量减少占用水田等耕地,以减少取土和弃土,降低土石方工程量,节约造价。
5、优化平纵面的组合设计,使立体线形更符合汽车动力学的要求,减少汽车排气污染及噪音对村庄、学校的干扰。
2.2 生态选线理念的应用
2.2.1路线设计与地形的结合
北沿江高速公路地处长江北岸平原丘陵区,起点段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其余大部分区域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土地以低山、岗丘和山间耕地和水塘间隔形式为主,沿线大部分公路占地是林地和耕地,需要严格保护,因此路线方案设计全面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灵活运用标准、指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平、纵、横等多方面检查设计效果,使路线方案与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
在局部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路段,路线设计时灵活应用指标,顺应地形,顺势而行,处理好线形与地形之间的关系,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方工程,节约土地,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在路基填挖平衡上的精细设计,避免了对环境的过大破坏。
以K20+000——K30+000路段为例,工可方案在GK25+500~GK26+500段经过茶林地、GK26+900~GK28+500段为农田(见图2),占用较多耕地资源与优质茶林地。路线方案设计时路线尽量往南沿山坡布设,避开大片茶林地和农田。通过对全线路线方案的优化,明显节约耕地资源,体现了“节约、环保、和谐”的设计思想。
2.2.2 路线设计与重要城镇的规划的协调
本项目路线方案设计时,结合沿线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做到与其相协调,依照“近而不入,远而不离”的设计原则,在充分吸引交通量的同时,发挥沿江经济干线的作用。本项目沿线主要经过的重要城镇有和县县城、含山县县城、陶厂镇、原巢湖市市区。和县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远景规划西到十里埠,北至双河桥,东临长江,南抵太阳河。本项目从和县县城西南部通过,距其城镇规划区外围约8.5km(见图3)。本项目路线方案从含山县县城南部通过,据城镇规划区外围约5KM(见图3)。本项目路线方案布设时,考虑了陶厂镇的现状及规划,在陶厂镇的北侧规划区外围通过,避开陶厂镇及规划区约6km。本项目从原巢湖市东南部通过,距城市规划区约8KM。
沿线主要经过的重要城镇有和县县城、含山县县城、陶厂镇、原巢湖市市区。和县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远景规划西到十里埠,北至双河桥,东临长江,南抵太阳河。本项目从和县县城西南部通过,距其城镇规划区外围约8.5km。本项目路线方案从含山县县城南部通过,据城镇规划区外围约5KM。本项目路线方案布设时,考虑了陶厂镇的现状及规划,在陶厂镇的北侧规划区外围通过,避开陶厂镇及规划区约6km。本项目从原巢湖市东南部通过,距城市规划区约8KM。
3.2.3、路线设计与水系的协调
路线跨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向阳水库和清溪河上游支流(拟建公路与和考塘水库、向阳水库的关系见图4)。向阳水库库区附近无工业企业与工业污染源,水库主要功能为当地农业灌溉养殖,水库内无取水口。向阳水库属于小型水库(库容小于0.1亿方),主要功能为灌溉用水和饮用水,水库内与2008年12月新建了陶厂利民第二水厂,在水库中设置了取水口。根据《引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基数规范》(HJT338-2007),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路域,或一定高程以下的路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本项目在路线设计时避开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路线距离取水口最近的距离大于200m。
2.3 生态选线应用的效果
北沿江高速公路作为安徽横向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持,对实现影响区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路线设计时充分考虑并避让了沿线众多风景名胜区,线路距鸡笼山国家三林公园、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巢湖风景名胜区、褒禅山风景区距离分别为16km、7km、4km、12km。路线布设与沿线重要的城镇规划靠而不近,离而不远,既不干扰城镇发展,也便于车辆上下高速公路。同时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标准、指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平、纵、横等多方面检查设计效果,使路线方案与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尽可能避让城镇、减少拆迁、少占良田,保护水资源的一条舒适、和谐、生态、美观的最佳路线方案。
3 小结
路线设计时应活用指标,减少房屋拆迁、减少管线干扰和占用土地,对沿线每一处村庄、每一条道路进行调查,相应的设置通道、天桥等,解决沿线居民的出行问题,减轻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的阻隔现象。路线设计时应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将工程、经济、环保三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严格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地形环境和谐相融,保护好环境,使本项目真正 “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概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