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两全话木兰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星空里,描写男性豪杰的文章可谓繁若星斗,但着力表现巾帼英雄的文章,也确实是寥若晨星,木兰便是这为数不多的晨星中熠熠生辉的一颗。国难当头,木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忠于国家,但她又孝敬父母,可谓忠孝两全。
   《木兰诗》中除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和最后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绝大部分文字都明确显示木兰是女郎。如果解读文章内容不能围绕一个“女”字展开,那么分析木兰形象就偏离了文本。
   1.代父从军显忠心。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征兵的文告连夜发到千家万户,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侵犯,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征兵催促之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家中父老弟幼,无人应征,是代父从军还是留在家中,着实让木兰犯愁了。这是情感和勇气的较量,这是人性和理性的挣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经历了一番反复权衡之后,木兰终于战胜自我,做出勇敢的选择,杀敌报国,尽显忠心。其实人生处处都在选择,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没有国家哪有自家,国难当头,应以国家安危大局为重,木兰深明这一点。文章中木兰刚出场,就有与众不同的女性气息,就有女性少有的阳刚之气。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如果说是体察“阿爷”之难的话,更应该说是对国家忠心的显露。
   2.征战沙场见忠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
   明代谭元春道:“尤妙在语带香奁,应男子征戍气。”木兰“替爷征”只好女扮男装,奔赴沙场,她身跨战马,随着出征大军穿过一道道险关,飞跃一座座高山,不远万里向前线进发,勇猛无比。边塞凛冽的寒风她不顾,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她不怕,坚苦卓绝的生活她承受。一个女子和男子一样英勇杀敌,可歌可泣。由此可见,女子如果施展才华和胆略,并不逊于男子。千百年来,木兰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女性气息让多少男子感到自愧不如!读着上面的诗句,一个忠于祖国的巾帼英雄的高大形象正仿佛矗立于广阔的天幕之下,须仰视才见!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木兰立功之大,战功显赫,天子非常器重,因此赏赐之多,这是从侧面写她基于对国家的忠心而得到应有的回报。
   3.征途思亲有孝心。踏上征途的木兰心里有什么想法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初次离家,露宿在空寂旷野中的木兰,耳边没有父母唤女的温馨,一个柔弱女子内心涌起对家人强烈的思念与牵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时的木兰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奔赴战场,渴望杀敌;另一方面孤独寂寞,思念亲人。这既有柔弱的一面,又有刚健的一面;既有报国的一面,又有孝心的一面。两个“不闻……但闻……”相对照,既描写了宿营地夜晚空寂荒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又表现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征途牵挂父母正是木兰有孝心的表现。木兰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英雄。木兰思亲,非但未削弱木兰的英雄形象,反而使她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富有个性,更可爱、可信、可敬。家中老父已年老体弱,无法上战场,正需要她照顾,难怪她征途牵挂,这也不正是说明她具有孝心吗?国家危难,应去杀敌,保家卫国,她把对父母的思念、孝心自觉地转化为杀敌报国的决心和行动,是一个好女子。
   4.辞官还乡尽孝心。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仗打完了,木兰立下战功,“可汗问所欲”是应当的,当“尚书郎”也是应该的,但“木兰不用”表面上表现了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实际上是她爱家乡,更是她愿意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以尽孝心。“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十年过去了,父母更加衰老,从“出郭相扶将”一句可以看出父母相互搀扶出城高兴地迎接她,体力更加不支,确实到了需要用人伺候的地步了,难怪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正是木兰对家乡如此依恋,对父母如此思念,如此想尽孝心,所以才会为保卫国家而奋不顾身。爱国,爱家,有孝心,才是一个真正感人的木兰,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木兰。
   综上所述,“木兰是女郎”是民歌构思的核心。文章着力写她尽忠国家,思念家乡,孝敬父母。同时在文章最后写她入闺房,“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写她打扮的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神姿风韵,把心灵美和外表美融合在木兰身上。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在中国历史上,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忠孝两全,既有女儿娇美的气息又有男子刚健气魄的女性,却只有木兰一人!这正是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适应士官教育改革需要,改进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对物理教学语言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士官教育 物理教学语言  Research on the physics teaching language   Liu Shuncheng Wu Xiaolu  【Abstract】To meet the need of the NCO education innovation, the
期刊
【摘要】教学提问艺术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1.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这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中学语文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我深知:严格执行教研制度,推进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那不过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培养一支品质高尚、教学技艺高超、综合素质过硬、敢于实践新课程的教师队伍,才是我们最为关切的。因为它关乎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到学生的未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研科研教师培训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search system effectively wit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十多年来,语文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语文课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突显了许多问题。审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只重视学生应试知识、应试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研究能力的提高;只重视教学模式,忽视教学创新;只重视学生眼前的利益,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这些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很有必要矫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突
期刊
【摘要】《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文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前不久聆听我校两个老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有感于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使我得益匪浅,特作整理,以自勉。  【关键词】黄鹤楼送别 片断 赏
期刊
【摘要】语感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如语音准不准,用词当不当,句子通不通,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实质上,语感是心灵的感觉,是社会人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培养语感必须以人为本,体验生活,勤思多练。具体来说,要在读上下功夫;加强训练,培养语感分析能力;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这样,由语感到语文能力才能水到渠成。  【关键词】教师 语感 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永恒内容与最高主题。在历史文化教学中,蕴含着丰富、深厚、具体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包括民族自豪感、文化、民族气节、伦理道德、国情、团结统一等多个方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期刊
【摘要】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利用语言模因论探索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指出基于重复与类推这两种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写作教学应充分利用背诵与仿写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 英语写作 仿写    The Implication of Linguistic Memetic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Chen Caix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仍然流行,因此,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探索,试图构建初中历史“五导”教学模式。  【关键词】历史 教学模式 导读 导思 导议 导结 导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