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使高校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放低姿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在带教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学生;老师;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主体,即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呢?那就必须以学生为本。我在代课过程中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
一、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我国传统的儒学思想中,有言曰“天地君亲师”,重视师道尊严,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看过一篇报道,说小学生考试,正确答案是“一心一意”,结果写出“全心全意”的学生考卷上,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老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出错的只有学生,他们维护了自己的“权威”,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由学生体现出来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独立主动的活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我们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充满爱心和饱满的热情,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共创民主自由、温暖愉快的学习气氛。许多高校教师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抹杀学生的个性,认为教师就应高高在上,要严厉、严肃,而学生只能恭敬、顺从;可是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是教师的地位,它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修养水平,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风度。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师生之间有学问高低、知识深浅之分,但彼此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平等讨论,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二、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互动
要想成为一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不能光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知道学生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现在的高校考查教师业绩,教师的职称岗位评聘,在很大程度上是评比教师的科研业绩,由此引发的结果是,高校老师多重科研,轻教学,他们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我们许多高校教师是典型的“下了车就上讲台,下了讲台就上车”,忽视了与学生交流,认为自己讲好专业课就没事了,与学生沟通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做的事,与教师无关。其实不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智力、性格、志趣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共创性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学生有自主权,旁观变成参与,被动化为主动;学习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思考、演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增长才识,而且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学生情绪激昂,思维敏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应变、分析和创新等能力因有施展的天地而得以发挥、完善。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完善自我
正人必先正己,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自律、自强。品德高尚的老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能激发学生发自心底的敬畏,有助于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想要给学生传授“一碗水”的知识,老师就要事先准备“一桶水”!在高校,学生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以身作则地让他们领悟什么是“先做人,后做事”,用人格魅力影响他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想要学生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要言传身教地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为人师表,起到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鼓励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严谨笃学、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关键词:学生;老师;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主体,即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呢?那就必须以学生为本。我在代课过程中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
一、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我国传统的儒学思想中,有言曰“天地君亲师”,重视师道尊严,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看过一篇报道,说小学生考试,正确答案是“一心一意”,结果写出“全心全意”的学生考卷上,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老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出错的只有学生,他们维护了自己的“权威”,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由学生体现出来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独立主动的活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我们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充满爱心和饱满的热情,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共创民主自由、温暖愉快的学习气氛。许多高校教师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抹杀学生的个性,认为教师就应高高在上,要严厉、严肃,而学生只能恭敬、顺从;可是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是教师的地位,它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修养水平,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风度。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师生之间有学问高低、知识深浅之分,但彼此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平等讨论,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二、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互动
要想成为一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不能光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知道学生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现在的高校考查教师业绩,教师的职称岗位评聘,在很大程度上是评比教师的科研业绩,由此引发的结果是,高校老师多重科研,轻教学,他们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我们许多高校教师是典型的“下了车就上讲台,下了讲台就上车”,忽视了与学生交流,认为自己讲好专业课就没事了,与学生沟通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做的事,与教师无关。其实不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智力、性格、志趣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共创性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学生有自主权,旁观变成参与,被动化为主动;学习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思考、演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增长才识,而且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学生情绪激昂,思维敏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应变、分析和创新等能力因有施展的天地而得以发挥、完善。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完善自我
正人必先正己,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自律、自强。品德高尚的老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能激发学生发自心底的敬畏,有助于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想要给学生传授“一碗水”的知识,老师就要事先准备“一桶水”!在高校,学生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以身作则地让他们领悟什么是“先做人,后做事”,用人格魅力影响他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想要学生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要言传身教地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为人师表,起到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鼓励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严谨笃学、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