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古往今来,美术大师能够在创作中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正是因为他们运用了创造性思维,在各自现有的条件下,敢于突破传统,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的事,从而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杰出美术作品。
为什么有人会出现创造性思维的衰退和匮乏?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成长过程中的自然衰退。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精力分散,疏远美术,从而导致美术创作的创造性思维衰退和丧失。对于这一点,如果我们采取终生美术教育和加强个人美术修养的做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二、美术教学的方法不当。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学生技法、技能等客体的培训,忽视了学生自我绘画意识主体的培训,使得学生只能动手不能动脑,导致了美术创作的创造性思维衰退和丧失。对后者,我们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
少儿有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他们来到世界的时间不长,成年人的法则对他们还不起作用,在他们眼里,事无定论,想到哪就做到哪,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创造性思维以最大的程度展示出来。
然而,少儿的创造性思维还是处在一种原始、无意识的阶段,还不能被充分把握和支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少儿的这种原始、无意识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延续、发展,并使其顺利地转变为有意识的、成熟的创造性思维。
一、训练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创造想象和创作的构思才可实现。如绘画构图虽然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像有些渔民画并不依照常理法则,随心所欲,看似“悖理”,但其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再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其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中,每张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画面。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会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一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像力,促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如果某学生过去在色彩构成练习中,只想到画非常具象的图案,而这次有了变化:画面中出现了多种几何体组合等较抽象的图案。同别人比较,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于他自己却是有新意的作品。
三、实行教学民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动脑、乐于发表意见,敢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采取交流、评述、辩论、质疑等多种形式,在重点、难点、观点上的分歧处,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合作中锻炼能力,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眼、口、手、脑全方位、多功能地运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把课堂教学搬到社会中去
在长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单调、枯燥情绪,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去,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提高有一定益处。如走向自然,游览山川、大河、原野、大海、岛屿等,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但应当注意的是,在举行这些活动时,老师要加以指导,有计划、有目的,而不能流于形式。在课堂应向学生讲明要求、意义,避免存在走马观花的倾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最后,要进行总结,布置相应的作业。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在于使不同先天素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干净整齐”、“像不像”作为衡量学生作品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探索创新,重视个性,杜绝平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杜绝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或只求共性而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避免学生生产出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而无创新意识和见解。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已成为检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应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服务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展开。
为什么有人会出现创造性思维的衰退和匮乏?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成长过程中的自然衰退。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精力分散,疏远美术,从而导致美术创作的创造性思维衰退和丧失。对于这一点,如果我们采取终生美术教育和加强个人美术修养的做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二、美术教学的方法不当。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学生技法、技能等客体的培训,忽视了学生自我绘画意识主体的培训,使得学生只能动手不能动脑,导致了美术创作的创造性思维衰退和丧失。对后者,我们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
少儿有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他们来到世界的时间不长,成年人的法则对他们还不起作用,在他们眼里,事无定论,想到哪就做到哪,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创造性思维以最大的程度展示出来。
然而,少儿的创造性思维还是处在一种原始、无意识的阶段,还不能被充分把握和支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少儿的这种原始、无意识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延续、发展,并使其顺利地转变为有意识的、成熟的创造性思维。
一、训练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创造想象和创作的构思才可实现。如绘画构图虽然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像有些渔民画并不依照常理法则,随心所欲,看似“悖理”,但其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再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其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中,每张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画面。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会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一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像力,促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如果某学生过去在色彩构成练习中,只想到画非常具象的图案,而这次有了变化:画面中出现了多种几何体组合等较抽象的图案。同别人比较,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于他自己却是有新意的作品。
三、实行教学民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动脑、乐于发表意见,敢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采取交流、评述、辩论、质疑等多种形式,在重点、难点、观点上的分歧处,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合作中锻炼能力,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眼、口、手、脑全方位、多功能地运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把课堂教学搬到社会中去
在长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单调、枯燥情绪,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去,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提高有一定益处。如走向自然,游览山川、大河、原野、大海、岛屿等,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但应当注意的是,在举行这些活动时,老师要加以指导,有计划、有目的,而不能流于形式。在课堂应向学生讲明要求、意义,避免存在走马观花的倾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最后,要进行总结,布置相应的作业。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在于使不同先天素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干净整齐”、“像不像”作为衡量学生作品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探索创新,重视个性,杜绝平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杜绝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或只求共性而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避免学生生产出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而无创新意识和见解。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已成为检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应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服务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