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鲜明的特点。计算机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计算机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采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案例教学法
建構主义认为,知识并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更多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案例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呈现,并作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案例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案例。通过对案例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过程如下:展示案例→分析案例→完成案例→归纳总结→拓展训练
首先,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给学生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如:在Word的“图形处理”章节,教师可以将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运用Word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贺卡。
其次,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第三,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接受询问,启发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贺卡的主题,搜集制作贺卡所需的图片等素材(通过网络或本机搜索、查找的图片或素材)。按照教师的提示和相关的知识点,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怎样插入图片?如何根据页面的需要调整图片的大小?怎样为图片插入主题文字及祝福语?案例的完成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来进行。
第四,在完成案例的制作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归纳Word中各种图形的插入、编辑,艺术字的插入、编辑、美化,文本框的用处、插入、编辑等,以及对多个图形对象组合。这些知识和操作对本案例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对案例完成的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补充一些关于图片处理在本案例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如文本框的其他功能、操作,图形的叠放次序、旋转、超链和翻转等。
最后,结合案例知识点,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训练,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如:在完成以上的案例之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身边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本案例的知识和补充的知识点,在课外制作一份电子宣传板报。使学生在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关于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以项目案例为对象,将教学目标包含于项目案例中,通过完成具体的案例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
1.重视案例的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其作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案例包含的教学目标,明确案例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案例完成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案例完成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帮助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案例。
3.注重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是:将新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师在完成本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常言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案例中包含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案例的完成,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鲜明的特点。计算机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计算机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采用何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案例教学法
建構主义认为,知识并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更多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案例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呈现,并作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案例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案例。通过对案例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过程如下:展示案例→分析案例→完成案例→归纳总结→拓展训练
首先,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给学生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如:在Word的“图形处理”章节,教师可以将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运用Word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贺卡。
其次,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第三,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接受询问,启发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贺卡的主题,搜集制作贺卡所需的图片等素材(通过网络或本机搜索、查找的图片或素材)。按照教师的提示和相关的知识点,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怎样插入图片?如何根据页面的需要调整图片的大小?怎样为图片插入主题文字及祝福语?案例的完成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来进行。
第四,在完成案例的制作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归纳Word中各种图形的插入、编辑,艺术字的插入、编辑、美化,文本框的用处、插入、编辑等,以及对多个图形对象组合。这些知识和操作对本案例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对案例完成的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补充一些关于图片处理在本案例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如文本框的其他功能、操作,图形的叠放次序、旋转、超链和翻转等。
最后,结合案例知识点,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训练,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如:在完成以上的案例之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身边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本案例的知识和补充的知识点,在课外制作一份电子宣传板报。使学生在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关于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以项目案例为对象,将教学目标包含于项目案例中,通过完成具体的案例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
1.重视案例的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其作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案例包含的教学目标,明确案例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案例完成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案例完成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帮助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案例。
3.注重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是:将新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师在完成本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常言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案例中包含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案例的完成,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