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害怕”:怕黑,怕一个人在家,怕考试,怕当着大家的面发言……当我们勇敢地去面对这些“害怕”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这么勇敢!写写你从“害怕”到“不怕”的故事吧,和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成功和成长。
我十岁的时候,姨夫帮我买了一个篮球给我打。
那时候,我还不敢接球,因为爸爸那时(删去“那时”)扔的球很用力,我害怕球打在我的脸上,所以,爸爸每次扔的球,我都不敢接,结果,爸爸嘲笑我是一个胆小鬼。
那时,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脸变得通红,心里(删去“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决定每天练习篮球。
于是,每天我都练习接篮球,心里时时刻刻在想:一定要超过老爸。过了十几天,我和爸爸比了一场,爸爸扔出球之后,我都认真地看着,扑过去,接住老爸每一个非常厉害的球。
过了40分钟,我和爸爸决心一直打到分胜负为止。他一来,我一往,终于,(加“我”)看到了他的弱点, 一球扔了过去,他一不小心,球进去了,我非常开心,而让我更开心的是我已经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爸爸也向(“向”改成“对”)我说,我不再是一个胆小鬼了,而是一名男子汉。
大家来点评
看了作文,我有点没弄明白你和爸爸是怎么打篮球的?是练习接球吗?可是后面又说“球进去了”,希望小作者能讲清楚。(莫雯迪)
姨夫帮你买个篮球,还是送你一个篮球?是你的十岁生日礼物吗?(蒋泽宇)
我跟许多同学一样,认为你有点夸张。例如“我每天都练习篮球”“接住老爸每一个非常厉害的球”“过了40分钟,我和爸爸不分胜负”。可要实事求是哟!(徐坤)
主持讲评
小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做一些事,这是正常的。“我”就怕篮球打脸,而成了“胆小鬼”。心里感到难受,便想法子去克服,最后“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勤奋练习,成为“篮球高手”,不再怕篮球打脸,成了爸爸眼中的小男子汉。
细读本文,你会发现“我”字出现得较多,难过时、开心时的心理描写很平淡,都是简单一两句。和爸爸的两次打球,都没有语言的描写。要是加上精妙的对话,相信男子汉的形象会更高大哟!
我不怕了
从小到大,没有什么东西让我畏惧的,唯有一样,那就是害怕见到鲜血。
记得我八岁那年,爷爷骑车带我上姑姑家。谁知道,在姑姑家的村口,爷爷为了避让一辆迎面(加“而”)来的拖拉机,紧急刹车,车子冲进了稻田,爷爷的小腿被扎得鲜血直流,我吓得大哭。闻迅(“迅”改为“讯”)起(“起”改为“而”)来的姑姑把爷爷送往医院。一路上,爷爷脚(“脚”改为“腿”)上的血还在流,脸色也越来越苍白。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极力抢救(“极力抢救”改为“治疗”),总算止住了血。那时起,我就害怕见到血。
六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同学们都去操场了,我和季超因为作业写得慢,在做最后的“拼杀”。“总算做好了!”季超的欢呼也让我结束了最后一个字。我们冲向操场。“啊!”季超大叫。不好,季超摔在了地上。等我去扶他时,我一下子吓哭了,季超满脸是血,双手也沾满了血。
这么多血,太可怕了!怎么办?不能让他再流血!我赶紧掏出自己的手帕,硬着头皮,闭上眼睛,双手按住他的额头。不听话的双手直发抖,我不敢睁开自己的眼睛。隔壁班的老师听到了哭声,叫来了我们班主任,俩(“俩”改为“两”)人一起抱走了季超。一下午,季超都没有再来教室,这让我更加害怕。
放学前,班主任告诉我们季超没事了,并表扬我的勇敢举动,我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想想,流血其实也不用害怕它,只要及时止住,就不会发生危险了!看来,我以前还是自己吓自己。
大家来点评
周雨洁同学将自己由怕见到鲜血到不怕的过程,写得清楚又生动,我要向她学习。(张林鑫)
我建议在第二段“我吓得大哭”后加一句:“想起身去帮爷爷,可那满地的鲜血好像在向我示威,越流越多。”可以吗?(李太超)
很多同学觉得第一段中“没有什么东西让我畏惧的,唯有一样”这句话前后矛盾。其实,这是一种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叫“舛互”。像“绝无仅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众人皆醉我独醒”都属于这种用法。(大钟编辑)
主持讲评
这篇习作的小作者描写很细腻:从爷爷车子发生意外,到“我”硬着头皮帮季超,每字、每句都透露出小作者的害怕心理。逼真的心理描写,让每一个阅读本文的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害怕血”。
那小作者是如何战胜这种害怕心理的呢?同学流血了,很危险。“我”不得不承担起救护他的责任,在一系列自我突破的经历中,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自我。文章的脉络清晰,情节的发展水到渠成。
我十岁的时候,姨夫帮我买了一个篮球给我打。
那时候,我还不敢接球,因为爸爸那时(删去“那时”)扔的球很用力,我害怕球打在我的脸上,所以,爸爸每次扔的球,我都不敢接,结果,爸爸嘲笑我是一个胆小鬼。
那时,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脸变得通红,心里(删去“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决定每天练习篮球。
于是,每天我都练习接篮球,心里时时刻刻在想:一定要超过老爸。过了十几天,我和爸爸比了一场,爸爸扔出球之后,我都认真地看着,扑过去,接住老爸每一个非常厉害的球。
过了40分钟,我和爸爸决心一直打到分胜负为止。他一来,我一往,终于,(加“我”)看到了他的弱点, 一球扔了过去,他一不小心,球进去了,我非常开心,而让我更开心的是我已经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爸爸也向(“向”改成“对”)我说,我不再是一个胆小鬼了,而是一名男子汉。
大家来点评
看了作文,我有点没弄明白你和爸爸是怎么打篮球的?是练习接球吗?可是后面又说“球进去了”,希望小作者能讲清楚。(莫雯迪)
姨夫帮你买个篮球,还是送你一个篮球?是你的十岁生日礼物吗?(蒋泽宇)
我跟许多同学一样,认为你有点夸张。例如“我每天都练习篮球”“接住老爸每一个非常厉害的球”“过了40分钟,我和爸爸不分胜负”。可要实事求是哟!(徐坤)
主持讲评
小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做一些事,这是正常的。“我”就怕篮球打脸,而成了“胆小鬼”。心里感到难受,便想法子去克服,最后“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勤奋练习,成为“篮球高手”,不再怕篮球打脸,成了爸爸眼中的小男子汉。
细读本文,你会发现“我”字出现得较多,难过时、开心时的心理描写很平淡,都是简单一两句。和爸爸的两次打球,都没有语言的描写。要是加上精妙的对话,相信男子汉的形象会更高大哟!
我不怕了
从小到大,没有什么东西让我畏惧的,唯有一样,那就是害怕见到鲜血。
记得我八岁那年,爷爷骑车带我上姑姑家。谁知道,在姑姑家的村口,爷爷为了避让一辆迎面(加“而”)来的拖拉机,紧急刹车,车子冲进了稻田,爷爷的小腿被扎得鲜血直流,我吓得大哭。闻迅(“迅”改为“讯”)起(“起”改为“而”)来的姑姑把爷爷送往医院。一路上,爷爷脚(“脚”改为“腿”)上的血还在流,脸色也越来越苍白。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极力抢救(“极力抢救”改为“治疗”),总算止住了血。那时起,我就害怕见到血。
六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同学们都去操场了,我和季超因为作业写得慢,在做最后的“拼杀”。“总算做好了!”季超的欢呼也让我结束了最后一个字。我们冲向操场。“啊!”季超大叫。不好,季超摔在了地上。等我去扶他时,我一下子吓哭了,季超满脸是血,双手也沾满了血。
这么多血,太可怕了!怎么办?不能让他再流血!我赶紧掏出自己的手帕,硬着头皮,闭上眼睛,双手按住他的额头。不听话的双手直发抖,我不敢睁开自己的眼睛。隔壁班的老师听到了哭声,叫来了我们班主任,俩(“俩”改为“两”)人一起抱走了季超。一下午,季超都没有再来教室,这让我更加害怕。
放学前,班主任告诉我们季超没事了,并表扬我的勇敢举动,我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想想,流血其实也不用害怕它,只要及时止住,就不会发生危险了!看来,我以前还是自己吓自己。
大家来点评
周雨洁同学将自己由怕见到鲜血到不怕的过程,写得清楚又生动,我要向她学习。(张林鑫)
我建议在第二段“我吓得大哭”后加一句:“想起身去帮爷爷,可那满地的鲜血好像在向我示威,越流越多。”可以吗?(李太超)
很多同学觉得第一段中“没有什么东西让我畏惧的,唯有一样”这句话前后矛盾。其实,这是一种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叫“舛互”。像“绝无仅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众人皆醉我独醒”都属于这种用法。(大钟编辑)
主持讲评
这篇习作的小作者描写很细腻:从爷爷车子发生意外,到“我”硬着头皮帮季超,每字、每句都透露出小作者的害怕心理。逼真的心理描写,让每一个阅读本文的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害怕血”。
那小作者是如何战胜这种害怕心理的呢?同学流血了,很危险。“我”不得不承担起救护他的责任,在一系列自我突破的经历中,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自我。文章的脉络清晰,情节的发展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