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来源 :卓越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导向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四个方面的重点:一、老板亲自关注、以身作则;二、从战略源头抓起,抓住老板和高管共同关心的东西;三、绩效考核没有任何理由,有的只是行动和调整;四、高效绩效面谈帮助管理者转变,推动绩效落地。
  总体来说,绩效导向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四个方面的重点:一、老板亲自关注、以身作则;二、从战略源头抓起,抓住老板和高管共同关心的东西;三、绩效考核没有任何理由,有的只是行动和调整;四、高效绩效面谈帮助管理者转变,推动绩效落地,笔者经历过的一个管理咨询项目很好地体现了以上四点,下面笔者将结合这个案例来阐述如何构建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一、大肆宣扬战略思想
  2010-2011年,笔者服务于一家农药企业,为这家企业实施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几个月的管理咨询项目,笔者有一个很大的感受,营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老板的一把手工程,老板关注绩效导向,高管就会关注,进而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也会关注,这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推动绩效管理落地的最原始的动力。
  当初实施管理咨询项目时,这家企业的老板正在上海读中欧,接触了很多前沿理念,而且非常谦虚好学,喜欢和同学交流企业经营发展,交流行业前景,探讨战略。因此,老板每次回到公司的时候,经常要开两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一个是战略计划会,主要在高层之间探讨公司的战略发展问,一个是组织能力建设会,这个会是员工大会,在会上,老板不停地把自己的战略思考和员工灌输。
  刚好,咨询项目有一块内容是战略地图。熟悉平衡计分卡的人都知道这是很好的帮助企业梳理战略目标的工具,项目组就用了这个工具,配套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及标杆企业分析、内部能力分析,最后为企业描述出了未来3年的战略的地图。
  在战略梳理的过程中,老板以各种方式和语言描绘自己的战略构想,项目组采用教练式咨询的方式也进一步激发了高管的思路,使高管和老板的战略思想有了很好的对接。当战略地图明晰之后,老板很热情地宣扬战略地图,每次开会和出差都带着战略地图,在各种场合倡导他的“打造高效运营平台”、“快速反应,24小时交货”、“拓宽渠道,打造大客户体系和直营体系”以及“打造低价高效的产品”等战略思想。
  二、感受到考核的压力
  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项目组采用战略举措分解工具和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工具,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具体化、数字化,最后落实为每个高管的考核指标。
  针对考核指标的讨论整整讨论了三天,期间老板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一方面阐释自己对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帮助各位高管理解考核指标以及具体的策略思路和计划。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考核指标定完了,高管的脸色都暗淡了,为什么?显然是感受到了压力。老板和高管关注的角度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老板的头脑中,他看到的是未来,是好的趋势和诱人的愿景,而高管看到更多的是现实,是基础管理的不完善,是财务资源的不足,是人员数量与素质的差距,是工具方法的缺失
  记得很清楚,当生产副总经理李总的考核指标定完之后,李总的脸上愁云密布,老板笑着说:“呵呵,李总的脸色不大好啊,是不是有什么压力?”李总是和老板一起打拼,从基层做起的,做到现在生产副总经理的位子,已经不容易。当然,内心更多是对老板的认同和追随,尽管自己对战略目标和考核指标由很多没有理解的地方,但他并不认为这就是公开反对老板的理由,所以,李总嗫嚅了一下说,“没事,坚决支持公司的决定,公司指哪我们就打哪。”
  第二天项目组专门和李总做了交流,了解到李总一夜未睡,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一个是公司的战略方向对公司的现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个是绩效考核指标和未来的个人收益密切关联,还有一个是,如何正确理解和领悟这些指标的精神,需要一些时间消化。
  三、考核,没有任何借口
  接下来项目组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分解高管的考核指标,包括中层干部和员工在内,进行了至少三轮讨论。那段日子,整个公司都弥漫着绩效考核的味道,讨论一轮,和老板汇报,老板提出没有达到他理想的地方,再讨论,再汇报,再讨论,最后终于定下来下个月执行。记得第一次全公司绩效考核大会的时候,一个高管发言说“最近光干考核工作了,老婆说我夜里做梦说梦话都说考核表,还有几个指标等等,我们真的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很多企业推绩效,一般都会设置一个试行期,比如三个月,试行期的考核只做参考,通过试行对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再做修正,直到认为磨合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进入正式的考核期。
  而在这家企业,老板的态度很明确,没有考核期,考核指标定完,就开始正式的考核。做过考核的人都知道,一个有效的考核,需要几个东西支撑,首先是充分讨论的考核指标,其次是直线经理的考核技能培训,再次是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考核很容易沦为形式。
  作为咨询顾问,笔者也认为最好设置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大家熟悉一下考核工具和考核程序,便于后续有效推行。无奈,老板决心已定,坚决要求马上实施。项目组也只好满足老板的要求,强力推进考核数据的收集工作,从考核指标确定到考核打分其实没有几天时间。
  在老板规定的考核时间里,有两个场面非常值得一提,一个是考核现场,老板知道考核要想取得效果,最好采用面谈的形式,因此要求咨询顾问、负责考核数据收集的信息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参与他和高管的面谈,另一个是考核数据收集整理现场,这个现场主要咨询顾问、信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组成,满屋子都是考核表和数据收集表,上面按计划进行考核面谈,下面紧张准备下一个面谈者的考核数据。
  第一个考核面谈的对象就是前面提到的生产副总经理,显然,他比较紧张,坐在老板对面,周围做了一群观察者,他说话的声音有些发抖,这时候,老板开始按照顾问给他的面谈顺序和生产副总经理面谈,“李总,按照计划我们今天开始面谈,你先整体说一下上个月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然后,重点说一下做的好的方面,再说说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改进计划。”   于是,李总开始哆哆嗦嗦地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阐述,过程当中老板不断插话,对自己关心的问题开始质询,还好,这个月生产部的工作完成得不错,基本上是按照老板的“打造高效运营平台”的战略思路展开的,尽管最后只得了70几分,但是生产副总经理的态度和战略导向思维的转变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之后,项目组多次参与老板和高管的面谈,每次面谈高管都要受到老板战略思想和绩效导向的洗礼,通过每个月的面谈,高管和老板之间对战略和绩效的认识越来越一致,高管的思维也逐渐转向老板希望的方向。
  四、可贵的转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副总经理和营销副总经理。
  前面提到,当考核指标定完的时候,生产副总经理很苦恼,很担心,没有思路,但是这只是开始的时候,后来,他找到了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指标分解把这个压力分解到部门负责人身上,把老板和高管讨论指标的方式用到了自己和部门负责人的身上,经常在下班之后讨论指标,讨论完成指标的工作计划,甚至还专门对部门负责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这些手段,李总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因为他发现,他所担心的问题,现在有人帮他关注,他和下属聊天的时候,下属的思维在转变,所以,他的担心逐渐变成了动力。把自己从老板那里学来的面谈方法用在了下属身上,帮助下属转变,他开始逐渐享受这个过程。
  后来,在项目组和他交流的过程中,他会自豪地说,“赵经理,不是和你吹,现在看岗位说明书能一眼就看出问题在哪里,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可不行,现在经过战略和绩效,我觉得我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岗位的要求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谢谢你们,我觉得绩效考核是个很好的工具”。
  笔者听到这个话,心里倍感欣慰,也十分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从最初的担心害怕到中间的努力挣扎到最后的轻松自由,他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心理转变历程,也从中获得了很多。
  再说说营销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刘总开始对项目工作根本不关心,项目组需要找他讨论的时候都是追着跑,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能投入进来,这也许和营销工作的特点有关,他更关注业绩指标的完成,对于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则不甚关心。
  但是在老板的强压下,他开始慢慢转变,从最初的不管不问,到后来的被动配合项目组工作,到后来主动和销售经理,大区经理,业务探讨战略导向,探讨考核指标,也慢慢进入了良性循环。
  其实,老板特别关注营销系统的绩效考核,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把他对重点盈利产品和新产品推广的思路贯穿下去,为此,老板对这两种产品给予高比例提成,特别新产品的提成比例比老产品翻了一番,为的就是激发营销团队的工作热情,按照公司的战略导向做事情。
  实际上,老板的这种战略思想也得到了落实,通过强化销售经理、大区经理和业务的考核,重点盈利产品和新产品的销售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
  而且,营销副总经理也开始从关注具体的业绩指标转向了关注战略和绩效考核,经常和下面的经理开会,探讨营销策略和渠道布点。在后续的绩效考核面谈中,也开始注意向销售经理灌输战略思维,比如“不要一直抱怨,要结合公司的战略导向做计划,只有结合了公司的战略,你才能和公司要到资源,才能实现你的目标”,比如“你想一下,如果你的销售计划不准确,会影响到什么?是不是会影响到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不准确又影响了谁?很直接的就是你的销售业绩吧,客户要的货交不了,做出来卖不出去?对吧?所以,动动脑子,不要一提到考核,就认为是扣钱,考核销售计划准确率其实是在帮助你提升销售业绩。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了。”
  通过持续跟踪了三个月的考核面谈,深刻地感受到绩效导向文化的作用,当老板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略和绩效中,和高管进行面谈,帮助高管梳理思路,进而通过高管把这种思路传递下去,逐步形成了整个公司的绩效导向文化,当老板各个办公室走一走,发现大家都在正式地做绩效面谈的时候,这个企业的绩效落地就有了根基,绩效管理致力于帮助企业落实战略,帮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的目标和定位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一句口号!
其他文献
解毒:解开消费者心结  品牌危机所产生的毒性会波及企业价值网或价值链上的每一个成员,而消费者是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也是品牌危机的核心关切者,这就决定危机公关解毒的核心在于消费者。  品牌危机之毒对消费者的毒害表现为物质毒害与精神毒害。经济损失可以弥补,身体伤害也可以最大化挽救,社会关系损失也可以挽回,唯独精神与情感上的伤害难以愈合。所以,一切危机公关行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消费者“解
期刊
9月14日,美联储启动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3)。可以说,尽管QE3推出国内批评者不少,但不可否认,QE3推出对国内外金融市场之影响一点都不可低估,而且其实际效果如何并非就是否认就可一了百了的事情,而是要评估及观察,这才是面对问题所在。在此,我们先来看QE3的特点,然后再来讨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与冲击。  可以说,从QE3的内容来看,它与前两次的QE不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Q
期刊
日前,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2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报告》受到网友的热议。根据汇丰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武汉和西安8大主要城市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大城市家庭的流动资产均值为38.6万元,而在过去的一年中,超过6成(64%)的受访家庭表示实现财富增长。23%的受访家庭表示承受了资产减值,这些家庭的资产配置多以股票和基金为主。  这份调查报告受到广大网友的质疑。如果
期刊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百倍,成了千万富翁。新闻记者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想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会更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果,
期刊
在独立理财顾问模式远未成熟的情况下,迷惘的投资者所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集科学完整性和操作便利性于一体的投资系统,帮助他们获得稳定无忧回报。这好比用科学配置的“营养套餐”来代替跟着感觉走的“自助餐”,有针对性地帮助陷于迷惘的投资者走出困境。  “始于迷惘,而止于更深的迷惘”,这恐怕是当前许多投资者的真实写照,更是让广大投资者难以释怀的心结。为何投资者始终未能摆脱迷惘的境地呢?对此困境,新老投资者都有一本
期刊
一则寓言说,狼每天要吃一只羊,又不想羊群反抗,就把羊群分为胖羊和瘦羊。想吃瘦羊时,就在胖羊群里喊:我是不是该吃掉一只瘦羊?于是立刻得到胖羊的支持。想吃胖羊时,就会站在瘦羊群中如法炮制。到了只剩下最后一只羊的时候,羊的态度已不重要——只顾眼前利益,你必将失去长远。  这则寓言,映照出了今日中国商业的业态。当想想已没有什么东西能放心吃时,后脊梁背不由得一阵阵冒汗:国人处境比羊还惨!而那个吞噬人们鲜活生
期刊
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从中可领略到微博的凶猛。  其实,微博是最近3年内才在国内兴起的社交网络平台。2009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开通,迅速在国内掀起微博风潮。此前就有国内微博先驱者在探索,但均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方便迅捷,但我们的工作却变得日益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大量信息与知识的爆发,已经严重超出人力所控制的范围。人们不再局限于单行业、局部的、线性的思维模式,而是要跨行业、跨领域、面向全世界的多线程视角。在企业中,有两类人越发受到复杂性的挑战。一是高层管理人员,二是技术型的专家,如工程师、风险分析师、外科医生等。  美国四位研究组织行为的心理学家合著了一本书,中
期刊
很多国内企业集体性地陷入竞争迷局,一些企业也曾试图像以往那样凭借更强势的广告战、更残酷的渠道战、更凶猛的价格战扭转被动局面,但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截然相反,犹如落入浮沙,愈挣扎愈深陷。而且这种突如其来的局面,颇具传染力,大有迅即覆盖其他行业和企业的趋势。在诸多理论界人士看来,企业集体陷入迷惘,找不到策略方向和策略手段得以突围了,谓之中国企业陷入“营销困境”。  理论因其带有前瞻性,也就难免有时会“危言
期刊
管理团队中具备各具特质的成员并不容易,人力专家指出,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最佳管理者非《西游记》里的唐僧莫属,因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悟净师徒四人,靠着紧密的团队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西方取经任务,这也为我们的职场生态提出新的启发。只要学会做唐僧,你就是最成功的管理者。  差异管理:协助团队完成任务  人力专家认为,唐僧在故事中就是西方取经团队中的领导人,他的工作不是练就十八般武艺,而是要有坚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