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學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学校教育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大学教育和社会现实发展有着明显的脱节问题,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大量的能力和知识需要重新学习和锻炼,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心怀忧虑和不满。本文将从高校思政教育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综合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创业教育;教学分析;实践策略
  传统的学校教育深受应试教育和儒家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大学教育中这种思想得到了延续,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有“大学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续”这种错觉。大学的思政教育作为对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行积极的构建和培养,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保持多样想法和实践素养,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作出更多样的尝试。
  1大学思政教育的综合价值
  1.1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进一步增长
  大学思政教育重要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理念的认识和影响,使学生形成“又红又专”的“新一代青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长期生活在封闭的校园中,对自己的实践能力、社会现实的利益问题缺乏深刻认知,对政治制度的认识比较片面。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思潮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红色思想显得愈发困难。
  1.2使学生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
  大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对学生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进行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保持上进意识,对自己的能力实践保持多样性积极认识。但是在实践指导教学中,对学生积极精神面貌的培养显得尤为困难。学校的思政教育内容十分刻板,教师对学生有“俯视”的教学思想和态度,师生之间缺乏人文性的联系。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犹如“打包”展示的文件,学生是否从心理上认同积极的价值内容,不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对此在新的教学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理性的精神面貌,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措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保持多样思考。
  1.3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素养的发展
  当前大学思政教育仍以成绩教学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成绩教学给学生带来一种认知错觉,即实践仍不重要,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到了真正的实践问题上,学生却显得“百无一能”。教师教学的内容并未对学生做到科学有效指导。对此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要尝试将课堂教学向现实社会中拓展,降低理论教学和应试教育内容的比重,给学生留下更多样的实践任务和作业,降低对学生的“硬性”束缚,使学生对社会实践保持更多样思考。
  2大学思政教育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策略
  2.1教师保持更多样的人文关怀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教师要保持和学生“平视”的基本教育准则,本着为学生长远能力发展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学生保持多样性的交流和互动,给学生的现实实践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具体的问题解决路径。使学生对教师保持基本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之间保持深刻联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逐渐被消解。但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上,网络社交却成为教师进一步管理学生的工具,学生的行为被严重限制,教师的教学思维比较刻板和固化。对此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总结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纰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积极帮助和回馈。同时学校教育也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素养的审核和培养,使教师的教学思路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确保教师的教学思路具备一定先进性。同时降低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束缚,使师生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2.2设计更多样的实践探索课程
  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余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并记录一系列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报告。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集体学习的机会,开展更多样的社会实践内容。例如基础性的对学校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对当地的政治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调查活动,对当地的民生问题、优秀政绩进行了解。鼓励学生用思政哲学原理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等。以此使学生将学习视野投入到现实生活中,降低学生的课堂“学究”思想,促进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对思政理论形成更现实的认识。
  2.3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社会志愿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多样的校园、社会公共组织。应试教育的严重弊端之一,便是学生在长期的封闭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自我封闭倾向。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社交意识、博爱精神、实践理念、担当意识等。教师在思政课堂教育中,要尝试对学生失去的能力进行重塑和培养,促使学生对社会实践形成新的视野,激励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
  3对未来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教师要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加入更多样的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保持理性思维和设身处地的实践思维,使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教育和社会发展问题,促使学生保持理论和实践兼有的基本政治素养。促使学生把握身边的发展机会,对创新和创业保持更深刻的认识。在新的教学时期,学校需要积极考虑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和信心应对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如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校园宣传、组织活动,激励学生参与校园兴趣组织、互助组织。引导学生和社会中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进行接触和了解,使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运转状态做到清晰了解,对社会集体保持积极的看法和认知,促使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交流中找到更多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阅历和视野。
  4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有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学校教育需要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补充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失去的基础素养,给学生提供更积极科学的实践指导。使学生对大学教育形成新的理解和思考,积极提升、完善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长期的发展中获取多样机会和可能。
  参考文献
  [1]胡建梅.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20(23).
  [2]朱艺璇,朱珠.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8).
其他文献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却没觉得吃过什么苦。小时候,有父母的疼爱,后来,有国家的关心。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父亲患病了,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父亲住院要花好多好多的钱,可是钱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能再为了买漂亮的小裙子哭闹了。有病人的家庭总是很容易被拖垮,家里的境况一天不如一天,而这些并没有打扰到我的正常生活,我仍是每天背着小书包,带着妈妈为我准备的文具去学校,我认认真真的学习,上课从
期刊
◆摘 要:古诗词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古汉诗皆吟咏,100多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而所有认字的中国人都是会吟诵的。只因为1912年国民政府的蔡元培先生下令废除读经后,学校才断绝吟诵之声,如今它正面临失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吟诵;古诗;兴趣;精神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汉语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和发展思想,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懷和责任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的最新表达。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要将理想信念会化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激情与能量,更需要我们夯实理论根基,加强党性修养,用心用力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关键词:新时代;理想信念;使命担当   马克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是国家新时期提出的全新发展战略,对于我国以及沿线的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一路一带一路开发建设的过程之中,国内企业的涉外发展需要更多的司法保护。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发展角度,立足于司法保护需求,分析了一带一路企业涉外发展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从诉讼服务方面提出了司法保护的思路,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研究为一带一路企业涉外发展的司法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涉外发展;司法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进入教学管理者的视野。在技术化社会的背景下,将教学资源与其他多种资源融合,能够推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艺术类学科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为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应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使学生形成创新多元的实践习惯,在生活中自主搭建多领域行为融合体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以艺术类大学生创新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给党群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政工干部应该及时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全面促进党建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并坚持为人民全心全意地进行服务,帮助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思想,不断提高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对新时代政工干部如何做好党群工作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政工干部;党群工作  随着十九大会议的召开,在十九大会议精
期刊
◆摘 要: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发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个阶段都为党的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即在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党的政治路线作为建设的主体部分,通过党的政治路线来强化党政治建设,使政治建设更加符合党的不同时期的建设标准。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党政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党和国家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体现,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升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小学是学生思想的启蒙阶段,在小学生心中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
期刊
◆摘 要: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基于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意义和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发展;路径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随后,教育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教育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因此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想。醒狮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校园之后既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又能让学生吸收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本文以新时代下醒狮文化走进校园的价值及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研究为题展开深入研讨。  ◆关键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