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决策进行部署。近两年,相关规划、政策不断出台,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
  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努力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为应对新挑战、构建新优势,世界主要国家紧紧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竞相出台发展战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抢占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例如,美国于2009年和2011年两度发布《国家创新战略》,强调回归实体经济,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研发优势及重点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此外还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将生物技术、健康医疗、清洁能源、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空间技术等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3月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三大重点,确立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优先发展领域,目标是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励创新以实现经济更加健康、更加持续和更为绿色的发展。由此可见,新兴产业将推动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已经错失了四次发展科技的机遇。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而盲目自满,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之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的清朝,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使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使中国失去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而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其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在新一轮的科技和新型产业的竞争中,并非没有机会,我们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必须加快部署、积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从国内发展转型需要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2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经济结构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更加突出。例如,2010年我国消费了全球能源总量的20%,水泥、钢铁近50%,但GDP占世界的比例仅为9.5%;由于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近70%,我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水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15年达到11.4%。“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顺应能源变革和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较快,以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既有比较优势已削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只有加快培育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才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另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那只是在较低需求层次进入了,而高层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怎么办?只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解决。发展新兴产业也能增加有效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们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缓解我国当前的低端产能过剩,更重要的是将在应对全球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两大挑战中抢得先机。
  总之,相对于粗放型的传统产业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大幅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当今时代,国家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我国投身全球化战略性竞争的积极姿态。这不仅是政府层面的号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所趋。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发改委从4方面入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立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吸引社会多元投资。二是从激励创新和引导消费的角度,研究流转税、所得税等环节的支持政策,研究完善地方税政策。三是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交易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现代方式融资。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效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能源配额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包括准入条件、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参与、科研支持与鼓励、融资政策、商业模式、服务支持等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区域发展、重大工程、政策保障措施等。2011年6月15日,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
  推动自主创新,尤其是支持创新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证监会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同时,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比如,四川省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会,搭建“政企对话平台”、“高科技人才对接平台”、“高科技项目转化平台”、“投融资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咨询与评估平台”等。广东省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二五”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将投入220亿元人民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有30亿元为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预计可带动承担单位配套投入达60亿元。另外,还将在高层次人才成果奖励、创业风险投资和投资引导、银行贷款的贴息等方面,分别予以5亿元、30亿元和50亿元的资助。安徽省制定省属企业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在先进制造业、高效能源、优质原材料、现代建筑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等7大领域,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产学研联合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提升、创新平台建设等5大工程。上海也开建都市低碳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等。
  
  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0年,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工业经济的突出亮点,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增幅快于工业0.9个百分点。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继续高增长的动力十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型飞机以及探月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阶段性成果。钢铁烧结脱硫技术、新一代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以及余热、余压、高炉气回收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日产5000吨大型水泥生产成套设备工艺、电解铝新型异型阴极槽制造工艺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TD-SCDMA商用和产业化进展顺利,TD-LTE研发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
  进入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许多亮点。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试点力度加大,25个试点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开始进入市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长较快,节能照明加大推广力度。2011年1~6月,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个百分点。2011年1~5月,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增幅为12.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2.8个百分点,显示出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从各地区发展情况看,战略新兴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江西省确定了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光伏、风能与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上半年,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增速高17个百分点,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3.8%。特别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非国有投资为主体,以民间投资为主力。非国有投资79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投资为747亿元。民间投资的持续活跃和自筹资金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大量社会资金向这些产业的倾斜现状,体现了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的青睐和发展前景的看好。上半年,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0.17亿元,占江西工业的47.4%,同比增长46.4%,高于江西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拉动江西工业收入增长21.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光伏、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增幅远远高于江西工业平均水平。
  上半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累计完成产值3326.58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增加值1030.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2.5%,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中,先进制造行业贡献最大,完成增加值417.74亿,同比增长20.8%;新材料行业发展速度最快,完成增加值228.59亿元,同比增长28.9%,领跑其他行业;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分别完成增加值166.6亿元和57.99亿元,同比增长18.2%和10.5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2005年3季度—2010年4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贸易顺差的实证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顺差存在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人民币的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另外,升值对我国贸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汇率变动是影响初级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的Granger原因,也是影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的Granger原因,汇改后我国贸易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孕后阴道出血,或伴有腰酸、下腹痛症状,在祖国医学上属“胎漏”、“胎动不安”范畴,我们采用寿胎丸加味汤联合黄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以60例骨科创面修复患者为试验对象,分为常规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其中应用传统换药的患者为常规组,应
11月7日,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座谈会在国家信息中心举行。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有关领导、经济学家,全球经济透视集团前主席J.Kasputys博士以及CMI首席执行官Dennis O’Br
捞油泵上提过程中卡泵是捞油生产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笔者从油井井况、钢丝绳、捞油工具和操作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总结分析常见卡泵原因和处理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捞油
为培育黑龙江省粮食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粮食物流,对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是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经济步伐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于现今建筑业来说,应当对外墙保温技术起到足够的重视,并对外墙保温技术水平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以高质量的方式对建筑的节能目标进行实现。在本文中,将就建筑施工中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及施工工艺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施工工艺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
政治教学作为中专学校文化课程中的必修课,对中专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专学校的政治是对学生进行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思想品德、政治行为进行
黑龙江的水稻生产由于自然条件、区域分布的原因,其稻米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为水稻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rn首先,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好.黑龙江省是位于中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