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基层做过组织部长,与年轻干部接触较多。通常,了解一个年轻干部,主要是三个方面:察其言,观其行,听反映,即除了考察工作实绩、倾听外界评价外,听他说话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年轻干部说话,不囿于传统思维和表达的模式,活泼、直率、谦逊、新语迭出,体现出能摆正位置、善于思考、思路明快、观点新颖的语言风格,大家比较愿意听。
但有的年轻干部说话不分对象、不看场合、不顾时间,听似正确,实则空泛。有的事先不做调查、不做功课,故而无从说起,即便硬着头皮说上几句,也像隔日蔬菜,干瘪软涩。当然口无遮拦、胡乱说话的是极个别的。
年轻干部应该怎样说话呢?我以为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分清场合,看准对象
比如参加会议,就要注意区分场合,要紧扣主题说,不要处处都讲些可以“百搭”的大道理。
大型会议讲话注重突出气势,句式工整,时间略长无妨;小型会议或座谈会发言则凸显个人主张,言简意赅。工作汇报论据充分,数据翔实,找出问题、拿出办法;工作布置要有重点、有思路。
需注意的是,口头发言和书面讲话语气迥然不同,口头发言要求语言生动,更接地气,切忌晦涩难懂。孔子就非常强调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身份。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要根据对象选择说话方式。
我在基层工作时遇到一位大学时学哲学的省级机关年轻处长调研环卫工作,他在讲话时,言语中常常使用哲學词汇,谈农村卫生工作重要性要从几个维度看,说抓工作时强调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等,说的都对,但却让满座村长支书们听得云里雾里、面面相觑。
这就是没有根据听众身份来变通说话方式,没有在讲“大道理”和说“通俗话”之间依据听众作出正确选择,没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难以达到满意的沟通效果。
事前调研,多做功课
年轻干部阅历少,如果讲话前再不事先了解情况,不是说些外行话,就是说些官话套话空话,自然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个别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年轻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多坐农家凳,实际了解情况,包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至少要看看材料,熟悉相关情况,然后梳理归纳。这才是你的思想,才是活的东西。
这样讲话才能有的放矢,避免了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信口开河、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否则,任你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其效果都是眼药水往腿上抹。如果经过精心准备,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做了一个既简明又系统的发言,或是发言中有三两个能让人记住的金句,或是引用了几句朗朗上口的群众语言,能给人以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年轻干部参加会议或向上级汇报工作前,一定要认真准备。
当好翻译,通俗实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落实政策不能“上下一般粗”,即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要一出口都是文件语言,都是中央领导的口气,而要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加以宣传贯彻。
我的一位老领导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得。他说,宣传部门的同志,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中央和上级精神宣传送达基层,这就要当好“翻译”,将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把“普通话”转为“地方话”,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我深以为是。
宣传部门是这样,我们年轻干部说话何尝不应如此。在践行党的宗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推进上级布置的工作时,要先做好“翻译”工作,不能只当“复印机”。
要摈弃书生气、文件腔,多说地方话、家常话、实在话,善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少说正确的套话、漂亮的空话,更别说违心的假话。
要学会从群众角度、用群众思维来解读政策,以朴实稳重的方式跟基层沟通,以通俗直白的语言与群众交流,以深入浅出的表达和大家互动,找到上级精神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
少一些文绉绉的长句,多一些大众化的短语,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党为民本色的体现。
须知,能与基层党员群众打成一片的年轻干部,无一是靠所谓的高深理论支撑门面、华丽辞藻彰显水平而实现的,那些带露水、沾泥土、冒热气的通俗话实在话,更能叩开群众的心扉,拉近与基层的距离。
杜绝官腔,绝不妄言
最近我到基层调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发现一些年轻干部相互称呼时都带上官衔,什么“张镇长、李局、刘科”等,我当即指出,此风不可长。
年轻干部之间为什么不能称“小张、小李”,为什么不能称“同志”,而非得时时处处把官衔挂在嘴上?这说明要消除我们一些年轻干部内心深处的官本位意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与群众打交道要平等交流,注意倾听,回应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度。群众提出问题,以“研究研究”“大概、也许、再说”之类话语搪塞,这就是耍官腔,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年轻干部绝不能沾染。
同时,要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导向,真心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事既然承诺了,就要像南京老百姓常说的“石门坎上擂鼓,实打实”,说过了,就必须兑现。
对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要说明情况,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千万不要学“猪八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说时信誓旦旦,胸脯拍得咚咚响,头一转脚底抹油。
做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事,以后谁还相信你?往小里说这会降低你个人的可信任度,往大里说就是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为基层党员群众所深恶痛绝的。
年轻干部说话,不囿于传统思维和表达的模式,活泼、直率、谦逊、新语迭出,体现出能摆正位置、善于思考、思路明快、观点新颖的语言风格,大家比较愿意听。
但有的年轻干部说话不分对象、不看场合、不顾时间,听似正确,实则空泛。有的事先不做调查、不做功课,故而无从说起,即便硬着头皮说上几句,也像隔日蔬菜,干瘪软涩。当然口无遮拦、胡乱说话的是极个别的。
年轻干部应该怎样说话呢?我以为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分清场合,看准对象
比如参加会议,就要注意区分场合,要紧扣主题说,不要处处都讲些可以“百搭”的大道理。
大型会议讲话注重突出气势,句式工整,时间略长无妨;小型会议或座谈会发言则凸显个人主张,言简意赅。工作汇报论据充分,数据翔实,找出问题、拿出办法;工作布置要有重点、有思路。
需注意的是,口头发言和书面讲话语气迥然不同,口头发言要求语言生动,更接地气,切忌晦涩难懂。孔子就非常强调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身份。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要根据对象选择说话方式。
我在基层工作时遇到一位大学时学哲学的省级机关年轻处长调研环卫工作,他在讲话时,言语中常常使用哲學词汇,谈农村卫生工作重要性要从几个维度看,说抓工作时强调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等,说的都对,但却让满座村长支书们听得云里雾里、面面相觑。
这就是没有根据听众身份来变通说话方式,没有在讲“大道理”和说“通俗话”之间依据听众作出正确选择,没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难以达到满意的沟通效果。
事前调研,多做功课
年轻干部阅历少,如果讲话前再不事先了解情况,不是说些外行话,就是说些官话套话空话,自然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个别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年轻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多坐农家凳,实际了解情况,包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至少要看看材料,熟悉相关情况,然后梳理归纳。这才是你的思想,才是活的东西。
这样讲话才能有的放矢,避免了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信口开河、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否则,任你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其效果都是眼药水往腿上抹。如果经过精心准备,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做了一个既简明又系统的发言,或是发言中有三两个能让人记住的金句,或是引用了几句朗朗上口的群众语言,能给人以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年轻干部参加会议或向上级汇报工作前,一定要认真准备。
当好翻译,通俗实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落实政策不能“上下一般粗”,即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要一出口都是文件语言,都是中央领导的口气,而要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加以宣传贯彻。
我的一位老领导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得。他说,宣传部门的同志,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中央和上级精神宣传送达基层,这就要当好“翻译”,将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把“普通话”转为“地方话”,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我深以为是。
宣传部门是这样,我们年轻干部说话何尝不应如此。在践行党的宗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推进上级布置的工作时,要先做好“翻译”工作,不能只当“复印机”。
要摈弃书生气、文件腔,多说地方话、家常话、实在话,善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少说正确的套话、漂亮的空话,更别说违心的假话。
要学会从群众角度、用群众思维来解读政策,以朴实稳重的方式跟基层沟通,以通俗直白的语言与群众交流,以深入浅出的表达和大家互动,找到上级精神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
少一些文绉绉的长句,多一些大众化的短语,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党为民本色的体现。
须知,能与基层党员群众打成一片的年轻干部,无一是靠所谓的高深理论支撑门面、华丽辞藻彰显水平而实现的,那些带露水、沾泥土、冒热气的通俗话实在话,更能叩开群众的心扉,拉近与基层的距离。
杜绝官腔,绝不妄言
最近我到基层调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发现一些年轻干部相互称呼时都带上官衔,什么“张镇长、李局、刘科”等,我当即指出,此风不可长。
年轻干部之间为什么不能称“小张、小李”,为什么不能称“同志”,而非得时时处处把官衔挂在嘴上?这说明要消除我们一些年轻干部内心深处的官本位意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与群众打交道要平等交流,注意倾听,回应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度。群众提出问题,以“研究研究”“大概、也许、再说”之类话语搪塞,这就是耍官腔,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年轻干部绝不能沾染。
同时,要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导向,真心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事既然承诺了,就要像南京老百姓常说的“石门坎上擂鼓,实打实”,说过了,就必须兑现。
对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要说明情况,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千万不要学“猪八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说时信誓旦旦,胸脯拍得咚咚响,头一转脚底抹油。
做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事,以后谁还相信你?往小里说这会降低你个人的可信任度,往大里说就是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为基层党员群众所深恶痛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