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军,永不磨灭的番号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夏天,18军在进军西藏途中,左一为军长张国华。

  在西藏,有很多18军烈士的墓碑。
  在西藏,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18军将士从未倒下过,他们用墓碑站成了喜马拉雅群山的模样。
  他们有的牺牲在平叛战斗中。从1959年到1962年,3年平叛,驻藏部队损失1551人。他们有的牺牲在进藏路上。进藏没有路,他们自己筑路。曾有一个排的官兵把身体绑在石壁上打炮眼,忽然间,地震发生了,整个排随石崖落入了水流湍急的雅砻江,无一生还。在进军西藏的前两年,18军平均每西行434米,就有一名官兵倒下。
  60年过去了,那些健在的18军老兵进入耄耋之年。97岁的阴法唐曾任18军52师副政委,他的妻子李国柱也是首批进藏的女兵。李国柱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现在每天看完新闻联播,马上把频道切到西藏卫视,想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18军军长张国华的女儿张小康采访过数百位18军老兵,他们有的资助了藏族孩子,有的把驻藏的经历写成回忆录……毫无疑问,这些18军老兵的一生,都深深烙上了西藏印记。

张经武赴达赖之约,18军作战室准备应变


  1951年10月,张国华带领18军跋山涉水到达拉萨时,迎接他们的,除了藏民的欢迎队伍,还有四处蔓延的谣言。“解放军来啦!大喇嘛杀死!小喇嘛丢到河里淹死。”“布达拉宫铜佛流泪了。”有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朝欢迎人群和入城队伍扔石子、吐口水。噶厦把18军部队安排在拉萨河北岸的沙滩上,并在周围三面安设军营,暗暗将18军主力置于控制之内。
  对这些布控,张国华非常清楚,但也胸有成竹。他命令部队抓紧休息,随时备战。因为缺粮严重,他决定自己去找噶厦的两名司曹(噶厦的首席执政官员)鲁康娃、洛桑扎西,希望他们卖粮食给18军。
  张国华跨进门口,鲁康娃坐在椅子上,没有正眼看他。“过去,满清大臣也姓张(指清末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他为革新西藏先后提出多条政策,但未能贯彻下去),只在拉萨设了一个衙门,没带什么兵,你何必带这么多军队来。”
  张国华淡淡一笑:“中国幅员辽阔,姓张的人多嘛。”
  鲁康娃背对着张国华说:“西藏不欢迎你们,知道吗?”
  张国华不紧不慢地说:“藏汉同属中华民族一员,不欢迎我们的只是少数人。”“我们到西藏来执行协议,少数人挑拨离间,不许卖粮食,我们正在开荒,会取得丰收的。”
  鲁康娃讥笑道:“你们在昌都打了胜仗,好得很!不过,我想告诉你,打败仗虽然难受,饿肚子比打败仗更难受。”就在一年前,张国华带领18军将士打赢昌都战役。所以,当张国华带兵进入拉萨时,噶厦的一些上层人士感觉“身处危机之中”。
  1952年3月底,在鲁康娃和洛桑扎西的策动下,非法组织“人民会议”公然要求解放军撤出西藏。3月31日,他们以武力包围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的驻地桑都仓,强行要求张经武接见“人民会议”代表。
  针对此次突发事件,中央和西南军区批准了西藏军区和工委的应急方案,命154团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调52师师部、155团各部、军区炮兵营兼程进驻拉萨附近。张国华命18军修筑工事,随时准备自卫。与此同时,张经武紧急致函达赖喇嘛,表明了中央的态度和解放军的容忍与克制。信中写道:“这些反动分子的活动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重要的幕后人物有计划有组织地暗中主持的。对此活动若不立刻制止,势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1956年4月,中央人民代表團赴拉萨庆祝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十四世达赖(右二)和十世班禅(左一)在帐篷里欢迎团长陈毅(右三)和副团长张经武(右一)。

  “达赖喇嘛也感觉到问题越闹越大,就邀请张代表上布达拉宫商讨事情。”阴法唐回忆说。布达拉宫是当时达赖喇嘛的居所,也是西藏的神经中枢,那里既有噶厦的军队,又有武装僧人,全部荷枪实弹。张国华非常担心张经武的安危。
  但张经武说:“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我都必须前往布达拉宫,向达赖喇嘛当面讲明中央的态度和我们的立场,同他共同商讨处理办法,表示我们对他的尊重。”“现在,我们有解放军驻在西藏,我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又是达赖喇嘛约请我去的,谅那些反动分子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看他们也没有这个胆量。”“但如果我回不来,我将和达赖喇嘛一起在布达拉宫观看同志们的自卫还击作战,你们的胜利越快,我平安返回的可能性就越大。”
1951年9月,18军进藏途中翻越雅安泥巴山。

  军区作战室里,张国华、谭冠三等神情严肃,密切关注着张经武进入布达拉宫的情况。军区机关、部队和炮兵营的指战员都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到达布达拉宫后,张经武向达赖喇嘛提出撤销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名司曹职务的要求。达赖喇嘛表示,骚乱是不许可的,但对张经武提出的要求不置可否。张经武见此,义正辞严,“从即日起,本代表不再承认两司曹的职务,不再和他们商讨任何问题”。
  终于,侦察员确定张经武走出了布达拉宫,守候在作战室的张国华、谭冠三等人松了一口气。   4月27日,达赖喇嘛下令撤销鲁康娃和洛桑扎西的职务。西藏军区和西藏地方政府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人民会议”为非法组织。但是,西藏的叛乱势力并未收手,反而越发猖狂。
  1958年7月21日,武装叛乱分子在拉萨以东的墨竹工卡县伏击解放军汽车团运输车。两个月后,叛乱分子从西藏地方政府武器库中取出各种轻重型武器,在南木林县以东的乌郁乡,伏击前往日喀则为当地百姓和边防部队进行医疗服务的西藏军区门诊部的车队,将16名医护人员全部杀害。

忍无可忍、让无可让,被迫还击


  1959年的平叛作战起始于一场演出。
  当年3月初,达赖喇嘛要求到军区来看演出,时间由达赖喇嘛的近侍官定在3月10日。达赖喇嘛主动要求到军区来,这是18军进藏以来的头一次。阴法唐回忆,“当时军长张国华在内地养病,军区工作由谭冠三政委主持”。
  3月10日清晨,军区大院内洋溢着一派节日气氛,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飞舞,清水洒道。上午11时,谭冠三等军区领导到军区礼堂前厅准备迎接嘉宾,僧俗官员也纷至沓来。12时整,喇叭里响起了迎宾曲,一切准备就绪,就等达赖喇嘛,但他迟迟未到。
  正在此时,拉萨街道上却上演了恐怖的场景:爱国进步人士堪穷·索朗降错被叛匪打死后,遗体被绑在马尾巴上,拖到市内游街示众。叛乱分子胁迫群众上街同他们一道游行,呼喊“西藏独立了”“汉人滚回去”等口号。2000多名不明真相的群众涌向罗布林卡,这其中隐藏着300多名携带枪支的武装分子。与此同时,噶厦又从拉萨三大寺庙调集了1400多名武装僧人进入市区。叛乱一触即发。
  3月15日,张国华带病飞到北京,准备16日进藏。但他突然接到通知,中央办公厅安排他和张经武去武汉。在武昌,二人惊喜地见到了毛泽东,听取了毛泽东对如何处理西藏问题的指示。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们要闹事,他们总以为还有资本,总是手中发痒。他们要叛乱,无非是想把你张国华赶走嘛。”
  张国华向毛泽东报告说他准备这两天就返回拉萨。毛泽东问他:“你不是身体有病吗?有病就在内地多治。”
  张国华答:“西藏现在这么乱,留在内地睡不着觉。”
  毛泽东关切地说:“有病还是要治的,西藏的建设可离不开你这个司令喏。”
  这期间,在拉萨,谭冠三3次跟达赖喇嘛通信。达赖喇嘛在3月16日回复的第三封信中说:“我正用巧妙的办法,在政府官员中从内部划分进步和反对革命的两种人的界限。一旦几天之后,有了足以信赖的人之后,将采取秘密的方式前往军区。”但没想到的是,“3月17日晚,达赖就跑了。”阴法唐说。达赖喇嘛与噶伦索康·旺清格勒等人悄悄地从热玛岗渡口坐船逃离了拉萨,前往武装叛乱根据地山南,随后又逃往印度。
  3月20日凌晨3时40分,叛乱武装在拉萨河热玛岗渡口附近首先向控制该渡口的一个解放军分队开枪射击。随即,盘踞在罗布林卡、药王山和拉萨城区的叛乱武装向驻拉萨的党、政、军机关和事业单位发起全面进攻。“拉萨的枪声响了。到处告急啊!邮电局被围攻了,银行、贸易公司被围攻了,到处都打响了,到处都在被围攻。”时任18军53师159团副团长吴晨回忆。
  谭冠三向中央发出了西藏叛乱情况的电报,中央的回复还没到,各防区指挥员不断询问他处置意见。
  “会议上,大家都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平叛。谭冠三脱掉军大衣,说中央追究责任,由我负责,打!其他的军区领导也纷纷表示,中央若追究起来,甘愿受罚。”阴法唐说。3月20日10时,驻藏部队在反复劝阻无效,忍无可忍、让无可让的情况下,被迫对武装叛乱分子还击。“先打药王山,控制制高点。把药王山控制住,就把敌人‘切断了’。再集中兵力打罗布林卡。”吴晨回忆。当天下午5点多,战斗就结束了,“一代本(藏军团长)投降,罗布林卡的问题解决了”。拉萨战役开始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时确定了平息西藏叛乱的方针,同时急速增派部队入藏作战。
  20日,江孜地区平叛也开始了,但这场战斗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也没有杀死一个叛乱分子。阴法唐当时带兵驻守江孜,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叛乱分子事先都有活动,我们也摸清了。所以,没等他们组织起武装力量,我们当天就把他们拘捕了。”
  经过三天两夜的战斗,拉萨的武装叛乱被18军平息。3月26日,张国华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和血压升高的病痛回到拉萨,研究山南一战的作战方针和行动部署。3月2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张国华下达了作战命令。此后,断断续续用了3年时间,到196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宣告,历时3年的西藏平叛斗争胜利结束。

“18军是最完美人格的代表”


  如今,60年过去了,张国华将军已经去世47年,18军的番号也早已撤销。但西藏人民并没有忘记张将军和他领导的18军。
  今年3月下旬,《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张国华将军的女儿张小康。前几年,她曾到西藏一个村子里走访。陪她去的当地干部跟老乡说了一句藏语,大意是,她是张國华将军的女儿。很快,几乎所有村民都从家里走了出来,“简直人山人海,围着我,献上的哈达不知有多少。”张小康说。
  还有一次,张小康到边防地区做客,晚上跟门巴族的老乡唱歌跳舞。其间,有3个藏族同胞走过来说:“张大姐,能不能出来一下,我们想单独跟你说几句话。”她原本以为只是简单问候,没想到他们极为虔诚地说了这样几句话:“你爸爸是我们心中的活佛。他已经化作了雪山,留在了西藏。”
  几年前,张小康写了一本名为《雪域长歌》的书,记录了18军官兵将士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故事。写作之前,她跟一位藏族作家提起这个念头。那位作家说,要是我写,书名就叫《十八军》。“我说这名字太生硬了吧?他却说:你不懂。在我们藏族人心中,18军不仅是一个部队的番号,那是最完美人格的代表。”
  为何西藏人如此珍视张国华和18军这两个名字?答案可能源于很多个细节。比如,下面这些规章制度:
其他文献
万象更新时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访问期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796件中国文物回归祖国。    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举行会见、出席签字仪式之后,孔特请习主席走到距离签字厅不远处的一个房间,那里展示着部分回归中国的历史文物。  曾经的“政治素人”孔特对此了如指掌。他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行动中解救了796件来自中国的考古发掘文物,很快这些文物将全部归还中国,此为其中部
那是1971年11月一个雨天的下午,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机场人潮熙攘,很多人着急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祝第二天的感恩节。一名身着黑色雨衣、脚蹬棕色皮鞋的中年男子,信步走向西北航空公司的柜台,购买了一张飞往西雅图的单程机票。这名自称“丹·库珀”的男子宽额头、薄嘴唇,手上只提一个公文包,没有托运行李。  几个小时后,库珀在他所乘坐的305航班上,制造了一起劫机事件——他勒索了20万美元,并成功逃脱。
于谦  爱听德云社相声的人都知道,“第一捧哏”于谦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和烫头。新书《于谦动物园》里,于大爷介绍自己的第四大爱好:看动物吃饭!  于谦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打小住在花鸟鱼虫市场边,那里遛鸟的、斗蛐蛐儿的,热闹得很。大人们爱问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其他人都想当科学家,于谦满怀憧憬:要当动物饲养员!  1982年,于谦刚上初中,他放弃了正常的升学之路,去考北京市曲艺团,学说自己喜欢
黎巴嫩丨贝鲁特  2021年8月4日是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爆炸一周年纪念日。官方数据显示,去年这场爆炸共造成20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 数十万人因房屋损毁无家可归。爆炸发生后,政府对事故的问责一直停滞不前:是谁下令存放、运输这些引起爆炸的化学物品,以及为什么官员无视关于其危险性警告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答。8月4日,许多示威者来到议会附近进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对爆炸事件进行透明、有效、彻底和公
92岁的金钟泌被救护车送入首尔顺天乡医院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他曾经因脑中风而在这所医院长期住院治疗,据说“顺天乡”的名字也是他起的。医院宣布,金钟泌于2018年6月23日8时15分去世。  在上世纪90年代韩国的政坛巨变中,金钟泌与前总统金大中、金泳三并称为“政坛三金”。3年前,金钟泌坐着轮椅去吊唁已故的金泳三。他说:“泳三也走了,只剩我一个人了。造物主把我留在人世,看来是让我好好善后。”
星云大师  大原幽学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农业改良运动领袖,对于日本农村的改革有相当大的贡献。27岁时,大原幽学到近江国(今日本滋贺县)松贺寺参学,一进寺里,便被领到厨房,负责淘米的工作。  一天,寺里的提宗和尚到厨房里,忽然间大声喝斥大原幽学:“堕落啊!你给我过来看看!”  大原幽学赶紧放下手边的工作,跑了过去。  只见提宗和尚指着水池,说:“你瞧瞧,这一粒米就是你淘米时冲到水池边的,真是暴殄天物
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从2月起,朝阳咖就一直惦记着一件事,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说要送的羊到底啥时候兑现。最近,官方终于给了准信——小肥羊们9月来。看到这儿,朝阳咖的嘴角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蒙古国人民不仅礼物选得贴心,时间也卡得精准,待到小羊上桌时,正好能为广大群众贴秋膘出一份力。  这波送羊操作,总结下来就是有面儿、有情、有热搜。首先,蒙古国的经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佩斯科夫  俄罗斯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翻译官, 1967年10月17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外交官家庭,1989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从2008年起正式担任普京的新闻秘书。  普京喜欢瑞典音乐”“普京不爱用手机”“普京离婚了”……诸如此类关于俄罗斯总统的八卦几乎都源自同一个人——德米特里· 谢尔盖耶维奇·佩斯科夫。但凡普京出现的场合,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但凡有人
阿来(左)、张同道(中)与摄影师大飞在四川阿坝草原。  导演张同道始终好奇,如果鲁迅用带着浙江口音的民国国语读起他的《阿Q正传》,会是怎样一种感觉。  这种好奇,只能在想象中发酵滋长。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繁花烂漫,却没有一台摄像机为鲁迅留下一段活动影像。等到明星电影公司带着摄像机赶来时,先生已经在去万国殡仪馆的路上。  这是莫大的遗憾,张同道想。多年前,他到鲁迅的家乡绍兴去,看那些小桥、流水、
陈升为他唱歌,姜文为他拍戏    人物简介:  张北海,祖籍山西,1936年生于北平,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72年定居纽约,在联合国担任翻译和审校工作20多年。著有《美国,八个故事》《人在纽约》《侠隐》等作品。  初见张北海,相约在纽约联合广场的书店里。尽管《环球人物》记者提前10分钟到达,但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先生还是更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