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文教学改革由“单项”走向“整体”,决非是历史的偶然。因为汉语言本身在我们国家里对任何民族来说同样兼具着交际功能、认识效应、教育意义和知识价值,所以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但是,我们蒙族学校广大汉语文教师,主观上,只是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自身完善,以“升学”为价值取向;客观上,蒙族学校的教学用语除了汉语文课外,都是用蒙语授课,加上,内外日常生活用语也基本上善于使用蒙语,明显与汉族学生拉大“距离”。
当然,这种“距离”的缩小,不能用增加汉语文课时的方法,因为它只能冲击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我想提高蒙族学生装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应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课内外结合,建构汉语文教学“立体化”的大思路,解开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高分低能的症结,真正交给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工具。下面围绕“立体化”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如果传授新的语言材料和汉语基础知识,是汉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那么,训练学生所学的语言材料和汉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获得阅读汉语文章的能力,则是汉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初中汉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把读、写基本功抓好、抓实。
一、 在讲读教学中指导写作
在讲读教学中,有必要经常地、画龙点睛地从运用或写作角度研究分析写作特点。以记叙文为例,具体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剪裁局,分段谋篇,以及怎样根据甩要表达的中心与描述事物的需要准确地选词选句修饰文章等。如分析初中汉语文第三册第九课《记金华双龙洞》一文,需要强调四个地方:1.讲清作者的游览顺序,让学生懂得观察一处景物,要按一定顺序看,写要按一定顺序写。2.讲清作者抓住特点写,写“公路盘曲而上”说明在抓山,“迎着溪流”说明溪水是从山洞里流出来,“仿佛到了大会议室”说明外洞大……等,让学生装懂得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写。3.讲清课文重点部分。作者描写最具体的是: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这三部分。因为这是作者观察最细、印象最深的地方,所以写得最详细。4.讲清文章中段与段是怎样连接的,让学生懂得描写一个景物怎样转入描写下一个景物。接着组织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你到过什么地方游览?2.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先看到什么景物?后看到什么景物?3.每个景物都有什么特点?4.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景物?讨论后学生动笔写。
二、 通过自读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现行初中汉语文教材自读课文(不含课外阅读课文)占整套教材总量的30%还多,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内自读课的实现。因此,教师正确地认识自读课的基本特征,充分理解在自读课中学生装个体活动的实践性。自读课教学重在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教师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根据自读课的特点,讲清三个要点:
(1)要提示。每篇自读课文都有“自读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它的作用,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在这基础上,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学,提出一些具体的目的要求,同时可以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提示学习本课的线索、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装掌握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讲,教师是给学生装以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这些话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灌输,而在导向。
(2) 要纠正。自读课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自读”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真正独立思考,独立地钻研,自由地发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时会引起学生的争论,包括对课文深层正确或错误、全面或片面的理解,这时间,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诱发学生的思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甚至展开急诊然后教师作些归纳总结,目的是点拨纠正,分析原因,引补学生在心理上的欠缺,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3) 在鼓励。教师在自读课指导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巡回辅导中,发现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有创见,随时都要进行发扬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差生在读中发现点点的进步,哪怕是对课文浅层问题理解的正确,也应及时鼓励。有差错不随意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耐心诱发点拨,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美好境界。
(4)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第三,随机指导。在课堂上,要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语文新课程在目标、内容以及相应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多维性。课程目标凸现了对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要求。不是单一而是多重的。不是平面而是多层次的;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文本。要求拓宽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链接、校内外联系、学科间综合;教学方法要求能综合运用语言、体态、启发、引导等手法。运用音乐、美术、影视、多媒体等手段:教学活动中要求能体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课堂立体化就是通过多元多维的教学目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来构建一个充满。
总之,建立汉语教学法体系,明确汉语教学法的性质、要求,坚持从学校小课堂汉语教学到社会语言实践的大课堂的“立体化”教学法原则,汉语教学就能更上一层楼。
当然,这种“距离”的缩小,不能用增加汉语文课时的方法,因为它只能冲击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我想提高蒙族学生装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应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课内外结合,建构汉语文教学“立体化”的大思路,解开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高分低能的症结,真正交给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工具。下面围绕“立体化”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如果传授新的语言材料和汉语基础知识,是汉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那么,训练学生所学的语言材料和汉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获得阅读汉语文章的能力,则是汉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初中汉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把读、写基本功抓好、抓实。
一、 在讲读教学中指导写作
在讲读教学中,有必要经常地、画龙点睛地从运用或写作角度研究分析写作特点。以记叙文为例,具体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剪裁局,分段谋篇,以及怎样根据甩要表达的中心与描述事物的需要准确地选词选句修饰文章等。如分析初中汉语文第三册第九课《记金华双龙洞》一文,需要强调四个地方:1.讲清作者的游览顺序,让学生懂得观察一处景物,要按一定顺序看,写要按一定顺序写。2.讲清作者抓住特点写,写“公路盘曲而上”说明在抓山,“迎着溪流”说明溪水是从山洞里流出来,“仿佛到了大会议室”说明外洞大……等,让学生装懂得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写。3.讲清课文重点部分。作者描写最具体的是: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这三部分。因为这是作者观察最细、印象最深的地方,所以写得最详细。4.讲清文章中段与段是怎样连接的,让学生懂得描写一个景物怎样转入描写下一个景物。接着组织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你到过什么地方游览?2.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先看到什么景物?后看到什么景物?3.每个景物都有什么特点?4.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景物?讨论后学生动笔写。
二、 通过自读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现行初中汉语文教材自读课文(不含课外阅读课文)占整套教材总量的30%还多,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内自读课的实现。因此,教师正确地认识自读课的基本特征,充分理解在自读课中学生装个体活动的实践性。自读课教学重在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教师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根据自读课的特点,讲清三个要点:
(1)要提示。每篇自读课文都有“自读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它的作用,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在这基础上,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学,提出一些具体的目的要求,同时可以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提示学习本课的线索、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装掌握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讲,教师是给学生装以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这些话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灌输,而在导向。
(2) 要纠正。自读课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自读”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真正独立思考,独立地钻研,自由地发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时会引起学生的争论,包括对课文深层正确或错误、全面或片面的理解,这时间,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诱发学生的思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甚至展开急诊然后教师作些归纳总结,目的是点拨纠正,分析原因,引补学生在心理上的欠缺,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3) 在鼓励。教师在自读课指导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巡回辅导中,发现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有创见,随时都要进行发扬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差生在读中发现点点的进步,哪怕是对课文浅层问题理解的正确,也应及时鼓励。有差错不随意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耐心诱发点拨,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美好境界。
(4)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第三,随机指导。在课堂上,要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语文新课程在目标、内容以及相应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多维性。课程目标凸现了对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要求。不是单一而是多重的。不是平面而是多层次的;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文本。要求拓宽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链接、校内外联系、学科间综合;教学方法要求能综合运用语言、体态、启发、引导等手法。运用音乐、美术、影视、多媒体等手段:教学活动中要求能体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课堂立体化就是通过多元多维的教学目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来构建一个充满。
总之,建立汉语教学法体系,明确汉语教学法的性质、要求,坚持从学校小课堂汉语教学到社会语言实践的大课堂的“立体化”教学法原则,汉语教学就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