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f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政党外交 党的对外工作 新型政党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开拓中前进。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实现了党的对外工作的新跨越。系统总结党的对外工作百年历史经验,尤其是对新时代政党外交的经验启示进行归纳梳理,是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正确处理实践中的各种关系,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思维贯穿党的对外工作的各方面,创新可谓新时代政党外交的鲜明特色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坚持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以“十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表现在政党外交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和政党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前进方向和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政党外交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坚定政党自信,使党的对外工作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二,明确新的时代观、全球观、政党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奠定理论基础。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为新时代观;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是为新全球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②政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主体,是为新政党观。
  第三,明确界定中国共产党的双重身份和国际使命,为新时代政党外交提供了基本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③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上升到“使命”高度,表明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责任、引领人类进步事业的决心,赋予了党的政治身份以双重属性。
  第四,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三个定位”,即“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④。政党外交既要服务于党的事业的总体目标,也要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既同国家总体外交相辅相成,又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党的特点和属性,在党言党、在黨为党;通过党际渠道,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明交流互鉴,赋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第五,提出“新型政党关系”重要思想,强调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这一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而且与“新型国际关系”相联系,把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作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这是新时代政党外交重要政治原则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和履行国际使命的责任担当。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外交活动的策划设计,力求取得最大效果。要做好外交工作的统筹兼顾,组织和协调好方方面面,注意发挥各自优势。”⑤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实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任务职能和业务内容的拓展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对外工作方针政策进行了调整,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际关系促进国家关系,成为政党外交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政党外交双重属性的定位,一方面,探索以多种方式直接服务和对接国家重大外交议程和外交任务。在国家推进与东南亚、非洲、中东阿拉伯国家、中东欧、拉美等区域合作过程中以及主办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等多边外交议程中,中联部举办了相应的政党专题会、对话会、论坛等配套活动。在南海、台湾、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以及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外交斗争中,党际渠道都发挥了争取和扩大“朋友圈”为中国发声的积极作用,有力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另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政党、抓调研、抓人脉、抓形象”总要求,政党外交着力做好加强政治引领、促进政党交往、深化特色调研、构建人脉网络、提升国际形象、夯实民意基础等各项工作,通过加强与各国政党的交流,加强对外国政党治党治国经验的比较研究,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借鉴启示。
  第二,政党交流常态化机制化的逐步完善。与国家关系相比,由于政党本身在政治地位(在朝在野、合法非法)以及对政党外交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党际交往具有自身特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探索与外国政党交流常态化机制化建设。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一些主要政党建立了定期互访、合作举办商贸会、理论研讨会、定向考察等交流交往机制,如中美政党对话、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交往平台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继续完善诸如“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中拉政党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中国—中亚政党论坛”“上合组织政党论坛”等对应区域合作的政党平台机制的同时,搭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一方主体、面向世界各国政党的战略沟通平台,即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此外,中联部自2016年初发起主办的“万寿论坛”,成为以政党外交为牵引、连接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平台纽带。   第三,务实合作议题的创新引领。对于政党交往而言,思想理念的交流互鉴固然是题中之义,但也需要以务实合作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注重根据全球治理国际合作议程和国家重大外交议题设计主题。例如,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提出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同年10月,中联部即在重庆召开以“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进一步拓展延伸G20杭州峰会成果。又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反响,中联部及时组织发起政党专题会议,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同时,针对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希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摆脱贫困等现实需求,中联部先后举办了多次以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交流会、专题宣介会,向外国政党政要介绍中国共产党促进“三农”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与实践情况,获得外方的高度关注,引发热烈反响。
  第四,把新媒体技术融入政党外交。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送和获取方式。近年来,微信、抖音、快手、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和“云服务”新技术进入党的对外工作部门。中联部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CPC WORKS英文微信公众号,通过短视频、图文推送,系统宣介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并发布政党交往、政党政治、政党动态要闻以及时评和重要文章,推出“中国扶贫人物故事”“中国快讯”等系列版块,通俗易懂地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各国交往严重阻隔的情况下,党的对外工作充分发挥“线上”优势,陆续推出“中国抗疫人物故事”等系列宣介产品,推进“云外交”“云交流”,与各国政党政要、智库学界就共同抗疫等重大问题进行在线研讨,提升了增信释疑、对外宣介的工作实效。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党以视频方式举办培训班、研修班,一般都会邀请中国共产党方面出席并进行经验交流。后疫情时代,“云外交”或将成为党的对外工作的新常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创新发展中需处理好六大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临全新的内外环境,把握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关系这一重要主题,立足新的任务要求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加深的实际,在开拓创新中着力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第一,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在不同历史阶段,政党外交不断协调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相互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党的对外工作,突出意识形态的作用,同时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准则,把国家利益作为党的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同时,赋予国家利益以新的时代内涵。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斗争精神时提出:“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⑥这里不仅明确了新时代我们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要敢于斗争,也为我们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关系提供了认知基础。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动摇,是新时代中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这就把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和谐统一提升到了新高度。
  第二,超越意识形态与价值引领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超越意识形态”成为发展党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超越并不等于放弃意识形态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自信开放的胸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发展新型政党关系,反对在国际政治中“以意识形态划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一带一路”时明确表示“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⑦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际间不同思想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明确提出“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確的声音先入为主”。⑧据此,政党外交积极作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所谓政治引领,包括方向、理念、认知、责任四大引领,“就是通过交往、交流、交心,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导各国政党、政要和政治组织等理解、尊重、认同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方针政策,并深入探寻中国内外政策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我们一道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⑨政治引领包括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战略引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对各国政党的方向引领以及以增强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理解支持为主要任务的认知引领。显然,新时代政党外交既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大力拓展“朋友圈”,又坚持意识形态信仰理念,追求意识形态价值目标,为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发挥政党的独特作用。
  第三,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机统一。世界历史进入新时期,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要保持国家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秉持“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理念,既实现自身发展,又带动别国发展,促进人类共同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一带一路”倡议,这可谓中国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战略连接和根本路径。近年来,政党外交利用党际渠道以多种方式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以及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积极推动这些理念和目标,结合沿线国家具体国情和项目落地生根,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汇聚各国政党力量;坚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定位,凝聚发展中国家政党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制度性权力和话语权,在建设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伙伴关系中发挥政党引领作用,致力于打通、平衡好中国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   第四,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的辩证统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并在实践中形成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用以指导开展同外国政党的党际交往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致力于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建立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为内涵的新型政党关系,继承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政党关系都以“相互尊重”为原则基础,都以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一方面,新型政党关系要以新型国际关系为基础,每个政党都要以自己所在国家为依托,政党关系受制于、服务于国家关系。另一方面,新型政党关系对新型国际关系具有引领作用。政党作为当代世界政治的运作主体和各国的“政策源头”,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大有可为。政党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在于摒弃功利主义的短浅目光和国际关系旧思维,不搞赢者通吃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特别是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必须着眼国际合作的大局和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敢于担当,做新型国际关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作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政党关系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挥大国执政党的引领作用和中国制度的优势,通过打造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和国家伙伴关系网络,促进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五,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在全球视域中既维护国家利益,又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引领的需求日益凸顯,原本作为中华民族价值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关联性问题的义利观,便在党的对外工作中突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11政党外交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一方面通过党际渠道,积极阐释宣介这一理念,坚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塑造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的道义形象和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智囊智库作用,在“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与合作机制中,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协助政府规范企业的跨国行为,引导企业正确把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在所在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智力支持,有效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体现正确义利观。
  第六,正确处理“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党根据国内外局势和国家长远发展要求,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外交工作要更加“奋发有为”,使党的外交方针发展到新阶段;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国要做学习大国,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妄自尊大。”12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年来,政党外交始终遵循这一要求,在党际关系和国际共运中坚持“不出头”,对“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这样的左翼政党协作机制,既高度重视又把握分寸。同时又积极作为,紧密配合国家重大外交进程,不断提高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贡献率;特别是针对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外交”和不同文明的相互激荡,既超越意识形态,又坚持价值引领,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2018年5月28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深圳举行,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框架下首次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共产党及左翼政党专题研讨会,既体现了“不扛旗”的要求,又在新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上述六大关系中,前三对都属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关系这条轴线及其延伸,后三对则属于党的十八大后政党外交新理念、新课题。六大关系中存在着两大关键,一是“国家利益至上”,即所有关系最终都以国家利益为总依归;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各大关系的方向引领和目标归旨。正确处理六大关系的辩证统一,既是新时代政党外交经验的集中体现,同样也反映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创新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历史经验表明,继续推进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继续坚持“超越意识形态”,加强政治引领。在“两制并存、资强社弱”的时代,国际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攻击从未停止,冷战结束以后,这种情况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有所加剧。2020年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却遭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肆意攻击和抹黑。以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为首的反华分子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的抗疫行动,全面否定中国,故意制造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抗,试图拼凑所谓“民主国家”的反华联盟,鼓吹“脱钩”和“新冷战”。面对这种蓄意制造意识形态对立的图谋,新时代政党外交要继续坚持超越意识形态,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同时,在党际交流互鉴中,鼓励各国政党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简单照搬中国的做法,警惕西方一些势力借发展中国家政党学习中国经验的名义,鼓吹新的“中国威胁论”,干预这些国家的发展进程。
  二是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根据国家外交总体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以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进全球和地区治理议程为重点,深化与周边、亚洲、非洲、拉美国家政党的交流合作,推动更多政党引导本国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进程中。继续加强与社会党等西方主流政党的交流沟通,增信释疑。这些政党虽然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抱有偏见,但由于中国党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其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意愿也在不断上升。以适当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共产党等世界左翼政党的关系,这些党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相近,尽管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分歧,但在涉及中国主权以及人权、抗疫等问题时,总体上对中国共产党是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同时,探索以多种方式同“国际民主联盟”(保守党国际)、“国际自由联盟”(自由党国际)这两个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国际组织接触、联系、交往,扫除涉台外交斗争的“盲区”,积极服务国家对台工作,并进一步深化完善政党外交全方位交往格局和多层次交流机制。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完善党的对外工作协调机制,发挥政党外交的引领作用。国外政党政治的周期轮替容易出现政局不稳、政策不连续的情况,给双边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党际关系对于维系双边国家关系具有引领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但单纯依靠政党渠道难以全面化解政治风险。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13的要求,探索形成“政府政党相促进、中央地方配合做、官方民间齐动手、精英草根两头抓、热灶冷灶一起烧”的整体联动协调机制。近年来,中联部积极探索打造以政党外交为牵引、连接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平台纽带,2016年初发起主办的“万寿论坛”,就是一项创举。要在强化这一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议会外交、地方外交(二者都兼具官方背景和非官方色彩,在性质上与政党外交存在同一性)的协同机制。在国外,议会既是立法机构、民意机构,又是政党政治的主要平台,把政党外交与议会外交结合起来,有助于在政党外交中将形成的共识、协议转化为对象国的国家意志,化解对象国政党轮替带来的风险;涉及与国外政党议员、议会党团、议会的交往交流,党的对外工作宜加强与全国人大外事工作协调沟通。在地方外交中,要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为地方政府“走出去”提供包括干部培训在内的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同时推进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党的对外工作为窗口,积极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地方的实践成就。近年来,中联部举办了十余场“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地方省委的实践”专题宣介会,旨在向国际社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地方的实践和成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争取了更多理解者、支持者和同行者。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按照党中央要求,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结合党和国家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通盘考虑,梯次推进,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为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范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康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项目“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19ZGA00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⑥⑦⑩13《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69页、第265页、第101页、第33页、第10页。
  ②⑤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08页、第67-68页。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7—58页。
  ④宋涛:《赓续对外工作百年辉煌 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求是》,2021年第9期,第45页。
  ⑧《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9页。
  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中联部部长宋涛谈2016年党的对外工作》,《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9日。
  11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
  12习近平:《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人民日报》,2014年9月19日。
  责编/周小梨 美编/陈媛媛
其他文献
现有斑马线设计存在警示滞后、作用力低、时效性差、持续性低等问题。为了让行人过街时尽早注意到红绿灯,在走上斑马线前做出行为决策,从而降低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的频率,达到使行人安全过街并提高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效率目的,应对斑马线设计进行改进。新型LED电子斑马线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将LED灯具安装于首尾两条斑马线边缘及其余每条斑马线长度方向的两端,LED灯显示的颜色与红绿灯颜色保持一致,当红绿灯变成绿灯时,LED灯也是显示为绿色,提示行人可以通过斑马线过马路,当红绿灯变成红色时,LED灯转变为红色,警示行人不可以
强制亲职教育是指对于监护不当导致被监护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遭受侵害的监护人,由司法机关强制其接受一定时间的关于监护义务履行、教养子女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强制亲职教育制度在我国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以湖北省、上海市和四川省的实践最具有代表性,对这些省份及城市的实践成果进行检视,有助于发现该制度在适用对象范围、实施主体及强制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在总结我国强制亲职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未成年保护法律的修订及最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从明确适用对象范围、明确实施主体、增强强制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确定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奋战,到2020年底,全国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谱写出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中国"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为全球13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期刊
课题组通过实证调研了解到,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是平武法院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刑事案件.该法院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形成了独特的司法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简单地描绘为:邀请更多主体参与
【关键词】异地回乡 人才流动 交流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异地回乡政策在各地频频出台。该政策主要吸引在外本籍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主要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类)等回乡发展,即通过地方政策,吸引这些人员向家乡回流。异地回乡政策是城市间人才大战和“能人回乡”的接续反应,是欠发达地区及三四线城市对人才争夺的一次“反击”。从2017年起,一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手中央、省级媒体组织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追寻红色足迹,讲传人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用有革命情怀、有民生温度的人社故事,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不仅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党的一百年,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设国家的一百年,也是党为了人民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
环境问题和环境犯罪治理近年倍受关注,当前环境犯罪追诉仍举步维艰,原因在于:立法不足,导致刑事司法力度受限;侦查取证和鉴定困难,导致有罪难究;“两法”衔接机制不畅,导致以罚代刑;打击环境犯罪专业力量不足,影响工作效率等。从运筹学角度,未来的环境犯罪治理方向是:以预防和控制为先,防止形成严重后果;完善刑事立法,为打准打实提供有力司法依据;破解侦查取证难,树立打早打小预防性司法观;加强“两法”衔接,打击犯罪与恢复性司法并举;重视专业力量,提升现有环境司法力量专业性。
通过对38份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有关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认定存在诸多问题:涉案物品性质的认定只依靠行政机关的审读意见;行为人主观明知的推定依据不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不明。解决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司法认定问题的应有思路是:对于涉案物品的性质,应当将行政机关出具的审读意见仅仅作为证据类型中的鉴定意见,在庭审中进行充分举证质证,司法机关在此基础上综合认定;关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应当完善准法律推定制度并允许被告人进行反驳;关于情节严重,应进一步完善个数与时长相结合
【关键词】中国企业 企业形象 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过程中,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之一。当前,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