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日记是一个人日常生活缩影的记录。关于这一点,我在要求学生记日记的第一堂课上就做了详尽的阐述。对此,学生也都能够很好地领悟。但是,在批改日记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在日记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所记内容大都千篇一律,每天不外乎吃饭、上学、写作业、睡觉这几项内容,总感觉孩子们无话可说、无内容可记,从而使日记失去应有的鲜活性,很难反映出小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涵语言表达上大都以平铺直叙为主,像记流水账一样,缺少生动性。
为了使这种记日记犯难、日记写作质量不高的情况有所改观,使日记发挥其搜集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我认为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必须向学生阐明日记写作的基本架构,即日常生活见闻加上自我感受。记日常生活见闻比较容易做到,而自我感受这一部分,学生的日记却很少涉及。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学生阐明这一部分应该如何展开,它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等。让他们明确根据自己的见闻所想到的相关事情,以及对此自己所想要抒发的喜或悲、怒或嬉等情感都属于感受的范畴,而且,对这种感受的阐述少则几字;多则几句话即可。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防止学生走入结构与模式等同起来的误区。因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就会千篇一律,从而束缚了学生在结构创新方面的手脚。因此,在平时练习当中,我们应积极提倡学生创作形式的多样化。
其次,引导学生扩大日记写作的取材范围。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生活见闻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日常生活的小圈子,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写作取材的范围扩大了,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关于这一点,2004~2005学年我所带班级中一位学生的日记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了海啸,沿岸许多国家受灾,对此,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这位学生从一个小学生的认知角度去关心海啸受灾地区的小朋友,连续写了几篇日记。其中一篇,他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的关心,抒发了对他们的同情之心,特别是那些鼓励他们的话,更成为该篇日记的一大亮点。当然,取材范围的扩大,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真正地去留心生活,才能保持敏感性,日记写作才会真正成为写作素材与生活感悟的储蓄所,进而解决学生为“写什么”而犯愁的问题。
再次,提倡学生将日记写作与日常阅读相结合。阅读各类书籍是学生课外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充分的利用。所谓的日记写作与日常阅读结合,至少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日记作为写作素材的“储蓄所”,可以将平时阅读的精彩段落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是一笔不菲的素材资产;另一方面,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想,也可以作为日记写作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提高其写作能力。
以上所述大都从日记内容方面入手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除此之外,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也有必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并进行相关指导。我们知道,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大都来源于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日积月累,因此,解决语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训练与努力。日常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语言精彩的段落、篇章,对于其中精彩之处要给予分析,使学生明白其精彩所在。特别是对其中所涉及的成语、修辞方法等,在细致讲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去运用以加深理解,而这种运用可通过要求学生写片断作文或在日记中仿写来完成。
日记写作中难题的解决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努力,对于教师自身也应当有相关要求。从宏观上来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改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观念,而代之以“授之以渔”,注意方法上的引导。同时,还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满堂灌式的教书匠向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引导者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学习中的切实互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为了使这种记日记犯难、日记写作质量不高的情况有所改观,使日记发挥其搜集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我认为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必须向学生阐明日记写作的基本架构,即日常生活见闻加上自我感受。记日常生活见闻比较容易做到,而自我感受这一部分,学生的日记却很少涉及。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学生阐明这一部分应该如何展开,它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等。让他们明确根据自己的见闻所想到的相关事情,以及对此自己所想要抒发的喜或悲、怒或嬉等情感都属于感受的范畴,而且,对这种感受的阐述少则几字;多则几句话即可。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防止学生走入结构与模式等同起来的误区。因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就会千篇一律,从而束缚了学生在结构创新方面的手脚。因此,在平时练习当中,我们应积极提倡学生创作形式的多样化。
其次,引导学生扩大日记写作的取材范围。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生活见闻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日常生活的小圈子,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写作取材的范围扩大了,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关于这一点,2004~2005学年我所带班级中一位学生的日记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了海啸,沿岸许多国家受灾,对此,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这位学生从一个小学生的认知角度去关心海啸受灾地区的小朋友,连续写了几篇日记。其中一篇,他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的关心,抒发了对他们的同情之心,特别是那些鼓励他们的话,更成为该篇日记的一大亮点。当然,取材范围的扩大,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真正地去留心生活,才能保持敏感性,日记写作才会真正成为写作素材与生活感悟的储蓄所,进而解决学生为“写什么”而犯愁的问题。
再次,提倡学生将日记写作与日常阅读相结合。阅读各类书籍是学生课外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充分的利用。所谓的日记写作与日常阅读结合,至少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日记作为写作素材的“储蓄所”,可以将平时阅读的精彩段落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是一笔不菲的素材资产;另一方面,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想,也可以作为日记写作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提高其写作能力。
以上所述大都从日记内容方面入手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除此之外,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也有必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并进行相关指导。我们知道,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大都来源于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日积月累,因此,解决语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训练与努力。日常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语言精彩的段落、篇章,对于其中精彩之处要给予分析,使学生明白其精彩所在。特别是对其中所涉及的成语、修辞方法等,在细致讲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去运用以加深理解,而这种运用可通过要求学生写片断作文或在日记中仿写来完成。
日记写作中难题的解决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努力,对于教师自身也应当有相关要求。从宏观上来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改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观念,而代之以“授之以渔”,注意方法上的引导。同时,还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满堂灌式的教书匠向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引导者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学习中的切实互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