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情景教学”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笔者总结出,一个好的情景练习,不但要克服过于追求“创意”,忽视“个体差异”等因素,而且还要体现出“多元评价”和“民主”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其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意;个别差异;多元评价性;民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0031-02
  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当前的活动与以往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所以“情景”的创设理所当然的就应当贴近生活,最好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总结,对情景教学的运用方面有了些许的体会,特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望批评指正。
  一、“情景”的创设不能过分追求“创意”
  例如最近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课题是耐久跑),为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创设了“太空探索情景”(在场地上画5个圆,分别代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让学生按图示跑动),还有的老师创设了“环球旅行情景”(每个圆代表了世界各大城市的名字)。不能说课上得不好,但是总有一种把“情景”强加给学生的感觉,可以说这些情景离大多数学生很遥远。即使学生能勉强接受,练习的积极性也不会保持的太久。可以把校内的各种事物(某棵树、假山、足球门、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当作标志物让学生按不同的路线绕行进行“定向运动”练习,学生不但熟悉环境,教师设计路线时可供选择的标志物也多,省时、省力、省物。
  二、“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这里所指的“个别差异”有两个含义,一是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二是各组人数上的差异。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千差万别的,各组的人数也不可能正好一样,然而笔者在观摩一些公开课或一些教学录像时常常发现很多老师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个问题,所有学生的任务(练习密度、运动量等)都是一样的,各组的人数也相等且成偶数,几乎没有人在讲解时说明,如有学生体力不支怎么办?需要学生跳绳或跳高时学生完不成任务怎么办?游戏比赛时某一组多出一个人怎么办?平常教学中不但不能剥夺每个学生的练习权利,还得让他们尽量参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教师在情景的创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也正是我们看课(学习)的“看点”(“学点”)之一。不妨举例来交流一下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解决“个别差异”的。在力量练习时设计“愚公移山”的游戏情景,就是让学生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背人走完规定的距离。然而,有的学生身材矮小,有的时候各组人数不相等,身材矮小的同学有可能背不动其他同学,你能不让他(她)参与练习吗?多一个人的组也不能丢下这个多的学生,于是笔者就规定,身材矮小的同学可以两个人或多人合作完成任务,但是合作的次数要与共同合作的人数相等,例如:如是两个人合作的,这两个人要连续共同完成两次任务;少一个人的组可以让本组的人推荐一位同学背两次,多一个人的组教师可以指定多出的同学和本组的某一位同学当成一个人。这样不仅达到了体育教学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在输赢时也不会因为人多人少等原因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有效解决了个别差异问题。
  三、“情景”的创设要有一定的“多元评价性”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当某个竞赛练习只是以单一的评价形式判断输赢时,容易让优生产生骄傲心理,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放弃,导致练习的积极性下降,还有可能会出现各组都不愿意要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现象,对这些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往返类的速度练习等,教师总会在终点线后放一个标志物,笔者最常用的是矿泉水瓶。如果仅仅把矿泉水瓶当成标志,那么评价输赢时就是看哪组最先完成,评价比较单一。然而笔者在矿泉水瓶里装了满满的水(最好做到各组水瓶一样,水往外淌时拧上瓶盖,当着学生的面夸张地倒水更好),让各组的第一名学生跑到终点后拧开瓶盖,把瓶盖放在瓶子旁边,然后空手返回,与下一名同学击掌后,下一名同学再跑过去拧上瓶盖,以此类推,最后一名同学把瓶子带回。打开瓶盖或拧上瓶盖的行为,本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但是这种“情景”的创设却让最后评价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跑的快且瓶子剩余水量较多的队胜,跑的快但瓶中的水量较少,则平局,如果双方都承认在速度上分不清输赢,那么水多的组胜。评价方法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思维必定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四、“情景”的创设要能体现“民主性”
  集权型的“情景”创设完全是教师通过讲解灌输给学生的,在这种灌输中学生是被动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可能有所削弱,然而民主型的“情景”创设则是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体会教师的意图,学生在讨论、分析、合作中会更容易进入到创设的“情景”中去。例如:笔者设计过“守株待兔”游戏“情景”,把学生尽量分成人数相等、实力相当的各组,分别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画一条与起点线平行且相距30米的终点线,分别为各组在两线间画一个宽两米的跑道,各组20个装满水的旧矿泉水瓶(当树),分别无规则的摆放在跑道上,然后各组的第一位同学听信号后跑出,躲闪瓶子向终点跑出,到终点后举手,下一位同学跑出,如跑动中碰倒瓶子(兔子撞到树了),要原地摆好后再跑,并记1分,且累加。最后用时最少且积分最少的队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可以放权让学生相互摆瓶子,学生们为了本队能取胜就会想方设法的通过摆瓶子来增加对手跑动的难度,他们就会讨论各种方法并急于去验证,事实证明这种民主型(学生相互摆瓶子)要比集权型(教师摆瓶子)练习积极性高,往往一次练习后,输的队都会积极要求再来比一次,说明他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应该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观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等,而不是教师自己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自我表现。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多媒体时代,体育教师有责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理解和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教学视频对室内、室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弥补教师的一些缺陷;利用同伴教学视频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以此褒扬优秀的学生并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利用自我镜像视频可以让学生个体对自己进行直观反思。体育教学工作者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学视频,可以让教学过程更有效,学
“关键事件”具有典型性和主观性的特征。所谓典型性,是说“关键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反思的价值。而主观性指的是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兴趣偏好来判断哪些事件具有意义、对教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教师自己创造了“关键事件”。因此,笔者非常注重通过“抓住体育课中的关键事件”来进行课后的反思与提升。  一、课后及时“勾事”  所谓“勾事”,就是通过回忆的方式,勾勒“关
体育专业高考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需要带队训练的老师付出辛勤的汗水。系统地对体育高考生进行训练,需要训练计划的支持,制订长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是
学习目标 1.学生明确侧滚翻技术的动作要领,并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2.9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侧滚翻动作,平衡及协调能力得到较好发展。3.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
我们已对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多数教师也有了进行课后反思的习惯,那么怎样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并借此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呢?  一、反思要及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所教的学生往往是同一个年级的数个班,同一个教学内容会上数节课,这就更加突出了课后反思的重要性与及时性。  第一节课下来,就要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梳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了吗?主教材的教学是否顺利?针对本节课
90年代初期,笔者在参加浙江省体育高考体操专项训练时,教练特地托学校木匠师傅为本人特制了一副倒立架,以作双杠训练辅助之用。自从有了那副木制倒立架后,自身控杠能力大为提升,保持双杠上手倒立动作可达5分钟而“巍然不动”。至今,笔者仍对那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情感。笔者虽年已不惑,但杠上手倒立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水准和状态;这都得益于我校器材室里的木制倒立架。  后来,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木制倒立架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比较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同时也与体育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探讨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不
对象:水平三至四  目标:发展腿部力量和团队协调配合能力,学习提高负重快速跑技能。  方法:  1.以48人的班为例,把跑道400米起点作为游戏起点,在起点处放置蚂蚁的家当(用4只篮球、4只小垫子和1块大海绵垫替代)。2.将学生平均分成3队,各队再分成4个小组分别在距终点百米处等待。3.游戏开始,每队第1小组从起点启动把家当搬到第1站,第2小组再把家当搬到第2站……以此类推,直到把家当全部搬到终点
案例描述  一堂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上,在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后,开始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各种姿势的起跑。有两个学生在起跑时互相推攘,教师看见后连忙上前制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一个同学的脚不小心勾住另一个同学的裤子,导致另一名同学摔了一跤。教师连忙上去扶起孩子,察看伤情,发现还好,只是膝盖上擦破了点皮,可摔跤的同学却称由于摔了一跤,头很疼,视力感觉很模糊,该教师只好打电话联系该学生父母,让其
关键词:飞弹;游戏;投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75-01  目的:激发兴趣,发展投掷和反应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方法:学生人手一球,持球跑成圆形队伍,左右间隔两臂距离,学生双手持球屈臂于脑后站立。教师发令后,学生双手奋力挥臂把球掷向圆心地面,当球反弹快速滚向四周时,学生采用一脚不动,一脚可随意移动的姿势,在捡起离身体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