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的受众诗学——《积极受众论》英文版自序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一样,英国的伯明翰学派也已经成为研究当代文化现象需要一再参照的经典范式。具体言之,前者以"文化工业"闻名,后者则以"积极受众"为其主要标志。"积极受众"论创造了一种抵抗的受众诗学,它以"日常生活"改写了受众在"文化工业"论中的被动性。但它并不算彻底,因为"日常生活"是"日常"与"生活"的汇聚、凝结,这"日常"乃是"方式"、"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同义语。寻找抵抗的最终资源需要回到受众的生命存在或物质性存在。顺带提出,积极受众论研究在美学上的一个启发是,阿尔都塞等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未
其他文献
介绍用退火多晶铜薄壁管件进行拉扭组合试验的数据结果,研究拉伸预应变和扭转预应变下的后继屈服面的形状及演化趋势。通过试验分析,讨论不同的屈服点定义对后继屈服面描述的影
利用1998年9月28日TM卫星数据,经过数据校正、影像增强和非监督分类等处理,制作卫星影像分类图,建立判读标志;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结合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实况调查,建立卫星
与喜剧对应的"丑"不同,嘻剧对应"糗"。自诞生之初,嘻剧就被精英圈层贴上了浅薄、低俗的标签。但受众并非生产者意识的傀儡,他们是社会价值意义的共同创造者。笔者试从受众角
本文以《琅琊榜》为例,分析探讨了历史剧中现实指涉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当下的大众传播过程和娱乐环境中,历史剧中的现实指涉主要是迎合受众需求,希望这种认识能为未
新课程的核心之一是“以人为本,创新思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核心,本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以《电场》教学为例.谈了谈自己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