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大大小小、来历模糊或者清楚的节日里,4月1日,估计应该是一个最无所顾忌的日子。这一天,你可以颠覆所有的规则。可以完全虚构一个世界,也可以把黑的涂成白的,而不用对由此引发的后果负责。至于后果,完全取决于别人的智商。
相信每到4月1日,很多人都会特别紧张,对别人的每句话都会反复思量,生怕被愚弄,被人给骗了去。其实,真正的生活里,决定你悲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因为在乎,所以才会在意。
我们对于这个4月1日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它的“真实”,恰恰是因为它对于真实世界最肆无忌惮的解构。就如青春,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控自如,而是因为它对于未来的无限可能,才让我们如此心甘情愿地置身于各种真真假假的幻想之中。
高中岁月的苦逼和压力,让我们渴望自由和心灵的解脱,在遥望大学时,就如正在经历一场美妙的暗恋,无数次地幻想着各种邂逅的惊喜、表白的意外和牵手成功共度花前月下的甜蜜。唯一不太会去想的,就是“出乎想象”后的悲惨结果。
人人网有个笑话说,“高中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上了大学还会去死,大学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还不想去死”。这很邪恶,而且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如果这是一个写在4月1日的笑话,你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但是,当它在4月1日以外的每一天里都广为流传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觉得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太真了——而且就快和事实一模一样了!
日常生活:世上本就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憋着一团火:现在生活在地狱里,是为了将来生活在天堂。今天的付出和明天的收获,老天应该是公平的。
★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期许的天堂不复存在,人生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想对大学说一句话:“全靠自学,还我学费!”
A
我们在“地狱”里仰望“天堂”
我们班是学校出了名的理科尖子班,身在其中的我们也是出了名的“呆子”。
从早读开始,我们就必须要与“1氢2氦3锂4铍”为伴,下课的十分钟也被用来背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丝毫不敢有一点点懈怠。班里的A同学,时常被其他班的同学嘲笑为“走读生”。此走读绝非彼走读。A同学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甚至有一次在中午放学回家时,因为看书太入迷“过家门而未入”。
两年多来,即使其他班的同学歌舞升平,我们也只能固执地坚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团火:“现在生活在地狱里,是为了将来生活在天堂!”老师无数次地给我们说:“加油!能保持在这个尖子班里,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夯实基础,上个好大学,好工作就会手到擒来。”“上了大学,只需要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想到老师们描画的美好未来,现在吃这点苦简直就跟玩儿似的。今天的小小付出就能换来明天的大大收获。老天是公平的,光明的未来踮起脚尖就能触摸到。
我们常常互相戏谑:“‘走读生’是上等货,上了北大能当教授:‘大眼镜’是二等货,上了西师以后做老师:‘瞌睡虫’是水货,只能上个农大以后地里掘土:‘十八妹’是蠢货,以后在母校门外卖土豆丝……”
虽是玩笑,却很真实。我们像极了一群蜗牛,爬行在通往大学的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也许不同,但对大学和未来的美好想象都是一样的。
B
我们在“天堂”里怀念“地狱”
生活,其实就是一座围城。
高中向往大学,大学却在怀念高中。大学开学的第一天,站在校门口,心里满是迈过眼前这道门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激动,那一幕,是土气也是淳朴,是单纯也是无知。
说不清楚,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幻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破灭的。或许,是从第一次熬夜打DOTA之后,看到镜子中那个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自己开始的:或许,是从一个人独自替整个寝室的同学答“到”,望着那一排空荡荡的座位若有所思时开始的……
初入大学时的自己,跟高中生时代曾经鄙视过的那些夜夜笙歌、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也没什么两样。回想起高中,过着“朝五晚九”枯燥却充实有目标的日子,不禁仰天长叹:“天堂原来如此无聊!”
一学期的散漫、无聊之后,最终迎来了挂科的红灯笼。大一第二学期,我终于决定要奋发图强、改邪归正。第一次清晨7点,便拎着书包去自习室学习。那时候,天才蒙蒙亮,但我在自习室里已看到了三个同班同学。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看完这个章节并做完10道习题。5分钟之后,我的昂扬斗志还是在波涛汹涌的困意中倒下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使劲推醒了我,一个女生站在我面前:“同学,你这个座是我的!”“凭什么说是你的?我一大清早就来占着的。”女生指指桌子的一侧,那里写着“某某占座”,并拿出桌肚里的书,指出了自己的名字。
谁说大学是青春的养老院?真是被高中的老师骗得够惨。大学里的日子,是多么不容易啊,连想要勤奋努力刻苦一回都那么难,在偌大的、美丽的校园里,要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也是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
现在,三年过去了。在一教的自习室里,我占下了自己的专用座。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早起晚归的日子,终于让我找回了高中时代的学习状态,拿到了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证书。
曾经,有一张大学通知书摆在我面前,我选择了珍惜。当我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期望的天堂不复存在,人生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想对大学说一句话:“全靠自学,还我学费!”
图书馆里:没有住着自马也没有住着王子
☆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那可是邂逅爱情的圣地,可以在静谧而柔软的空气中等待命运般的相遇。
★老土的搭讪开场白让我怀疑他们就读于挖掘机学校。偶尔也有另类的,“想在毕业前谈一场无关未来的恋爱”,耍个流氓还装得那么文艺。 A
总有一次邂逅是属于我的
我的高中是市重点中学,但只有一个很小的图书馆,办公楼三楼的一个大房间而已。借书的时候也不能自己到里面去挑选,只能借助贴在门外的书单。我一直很喜欢<探索发现>和<世界地理>栏目中所展示的美国名校的图书馆,一排排高耸的书架,让人感觉仿佛知识扑面而来,木制的旋转楼梯彰显着时光的智慧。
听表姐说她们大学的图书馆有5层楼,大厅宽敞明亮,可以透过头顶的玻璃直接看到蓝天白云,让人不自觉地噤声,时时透着神圣感。表姐曾经借到一本几米的绘本,名叫<黑白述异>,之前借书的人都另外附了便签在里面,写下自己的点滴心情,再让它回到图书馆等待下一个有缘人。阅读一段心事,偶遇一名知音,喜欢这样温暖而浪漫的创意。
将来我要上的大学,一定要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那可是邂逅爱情的圣地,可以在静谧而柔软的空气中等待命运般的相遇。或许将来有一天,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恰好跟我看中同一本书,当我们手指相触的瞬间会不会就是缘分的开始?或者当我取出一本书时,对面恰好站着一个男生,透过书架间隙无意中的眼神交汇,会不会产生“啊,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慨?
抑或我们恰巧在同一张桌子自习,他无意间坐在我对面,分享一下午的静好时光——然后,我就遇见了爱情……
B
白痴般表演过度的场景和日子
刚进大学那会儿,每次去图书馆我都会盛装打扮一番。白衬衣、格子裙、长发垂在两肩,戴一个粉红色蝴蝶结发箍,双手把书捧在胸前,尽量营造出优雅的淑女形象。在我心里,图书馆是结交同道中人的绝佳之处,如果还能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恋人,那简直就是一段佳话。
在心中设想了千万遍,如果遇见了心仪的男生,千万别急着说话,而应先深深凝视,再莞尔一笑,接着轻启朱唇。为此,我还专门对着镜子练习了好久的凝视和微笑,但是,直到大学毕业,这一招都没有派上用场。
姑且不论长相,光看坐姿,坐在图书馆里那群或佝偻或歪斜的人,和魏晋民士的风采实在是相去甚远。也曾收到过小纸条,无一例外地写着“你好,可以认识你吗”,老土的搭讪开场白让我怀疑他们来自于××××挖掘机学校。偶尔也有另类的:“想在毕业前谈一场无关未来的恋爱……”我呸,耍个流氓还装得那么文艺!
图书馆旁边的那片草地,时常会有三三两两的高年级同学,抱着一把吉他续续弹。刚开始我还很受用,觉得是“文艺角”,看书累了就出去转转。后来慢慢发现不对劲,怎么越看越像在排演话剧,难道文艺青年的激烈情感,必须伴随着澎湃的肢体语言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
甚至在某个秋风飒飒的下午,我还见到了一个长发飘飘的少年,一手拿着手机对着身边呼啸的松树,一手在嘴边围成话筒状,大声呐喊:“你听,这是松涛的声音!”我一厢情愿地以为他是张一白的资深影迷,在向《将爱》致敬。
后来,我去图书馆的行头就越来越随意了,再后来,我去图书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小清新,原本就是个只存在于书本里的词儿,这里,也没有传说中的爱情。
社团生态:相信大多数人和自己一样会错得很离谱
☆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并且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共同努力,结下深刻的友谊。
★像学生会这种“二代”聚集地,我这样的屌丝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取得,只能膜拜,没有发言权。至于社团里所谓的前辈们,真才实学的高人少之又少。
A
同道中人的梦想大本营
从高一开始我就是学校的广播员,和同班好友共同主持一档节目。每周四我俩都会选取不同的主题,梳理好串场台词,找好搭配的歌曲。周五中午我们的声音就会在校园上空飘荡。做完节目,我们会去校外吃一顿酸菜米线或铺盖面,简陋的环境掩盖不了好心情。我也曾利用播音员身份的便利,在傍晚6点的点歌节目中,优先给自己暗恋的男生送上生日祝福。
作为文艺女青年,学校的文学社怎能错过?十多个人一起策划了新的校刊。还记得看见文字变成铅字时的惊喜,记得我们一群女生在军训时跑到男生宿舍卖校刊,记得我们在学校小卖部旁摆了一个星期的书摊。去年春天,我们还去火车站用5块钱随意买了一张到近郊的车票,遇到风景秀美的地方就下车,沿着铁轨走了好久,一群人拍了很多艺术照。
到了高三,我就把所有的社团都退了,专心学习才是王道。但上了大学后我肯定还要参加社团的,大学的社团活动应该更丰富多彩吧?摄影社、动漫社、跆拳道社、读书会等等,貌似都是不错的选择。应该会像《爱情白皮书》或李俊基主演的MV《GRACE》中那样吧,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并且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共同努力,结下深刻的友谊。
B
“微缩的社会”真实得很锋利
有句老话“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我曾经一度迷信,直到亲临其中才明白它搞错了因果关系。亲身经历告诉我,大学才是缩小的社会,尤其是学生会和社团。像学生会这种“二代”聚集地,我这样的屌丝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只能膜拜,没有发言权。
新生报到当天晚上,就有很多社团的人来各个寝室敲门,和蔼可亲地游说我们去报名,报名费不等。涉世未深的我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当晚就报了好几个社团,街舞、象棋、羽毛球……一心一意奔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去,并且还高瞻远瞩地开始思考一个学期后,因为才华太突出每个社团都选我为部长甚至社长,我应该怎么做才不影响学习。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想多了。绝大多数人,加入社团都只是为了混得一张聘书——以利于今后找工作。所谓的前辈们,真才实学的高人少之又少,大多数靠的只是一张嘴以及卓越的社交手段。比如,每次活动,都会带一些零食分给大家,完事还请大家吃点烧烤之类的;遇到重大节假日,会请干事、部长、社长指导工作,指导完后顺便用餐:各级领导有个什么事儿,跑腿跑得比亲儿子还勤快。 至于其他没有混个一官半职的同学,也就是图有个良好表现,期末评定奖学金的时候加操行分。还有部分人,完全就是来打酱油的,随大流而已,后期露脸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
基于这样的目的,社团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活动后的聚餐才是重点。男生讨论游戏,女生八卦明星,和别的同学聚会并无二致,完全没有想象里那种同好之人共同切磋的热烈氛围。
就算是大家都真心地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统一的性格。有些人很幽默,他叫你在门口等他,你问他哪个门,他会风趣地回答你“师承陈华顺,佛山咏春”,而有些人却是线性思维,永远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如此低下的默契度,如果是非常年代去当卧底,只怕是早就被自己人给误杀了。
恋爱学科:偶像剧里才有“一号”现实只是一场龙套
☆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光。既不像中学时代那么幼稚,也不像进入社会之后那么现实功利,比的是物质条件。
★这群大学男同学不懂得关心女生,聚餐时只管点自己爱吃的,抢菜的速度堪比饿死鬼。对于他们来说,女朋友完全是多余的。
A
幼稚的孩子不懂品味
在表姐的婚礼上,我平生第一次当了伴娘,很是兴奋。现场的红地毯、鲜花拱门、玫瑰花、香槟酒、钻戒,浪漫爆棚。
姐夫和她是校友,在老乡会中相识后便恋爱了。表姐给我看过他们的各种照片,有骑着单车去郊游的、有戴着3D眼镜看电影的、有一起参加晚会表演的,当然也有摩天轮上的接吻照。让我这个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人情何以堪,怎能不羡慕嫉妒恨?
我羡慕表姐的幸福。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光,既不像中学时代那么幼稚,不够担待,也不像进入社会之后那么现实功利,比的是物质条件。高一时,我暗恋过隔壁班一个常常奔跑在足球场上的男同学,文理分科之后他恰好成为了我的后排,我才发现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他的成绩很差,表现也不好,除了足球踢得好之外,再没有别的优点,而且不爱卫生,常常一阵风似地跑进来就能闻见一股汗酸味。我曾经委婉地提醒过他,他凶狠地回绝了我,一点都不绅士。我简直都为自己之前的品位不好意思。
我希望将来能够遇到一个像S.H.E歌中那样的男生:“宽厚肩膀,手指干净而修长,笑声像大海,眼睛里有阳光,我想象你一定就是这样。”或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但愿我能在大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MR.RIGHT。
B
《乡村爱情故事》才是“恋爱教科书”
新生报到的前一天,我很是纠结,原因无他,正是那个困扰女人一生的终极问题——明天穿什么?
明天是我去大学报到的日子,地球人都知道,这一天会有无数学长好意或者不怀好意地来接新生。“学长”这个极具台湾偶像剧风范的称呼,总是和高大、帅气、阳光等形容词挂钩的。作为一个依靠无数偶像剧才度过高中的人来说,大学最重要的课程就是一定要修完“恋爱学”。
学长们迎接新生,我迎接新生活。在新生报到处,我望断了天涯路,也没有看见一个让我仰视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和我差不多高!一片混乱中,各种身影循环、平行地更迭出现,无不巧妙地避开了高大、帅气、阳光等形容词。
在来这座南方城市之前,先我一步来到另一座南方城市的表姐就现身说法,如果想要谈恋爱。就不要用从小到大身边男青年的平均身高做参照物。当时我还觉得表姐是危言耸听,现在方明白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就眼前所见来看,他们要是去我老家坐地铁,没准儿会淹没在人群中。
一想到和他们交往便不能穿高跟鞋,我就悲从中来,难道这就是爱的代价?
我不断地在心中催眠自己:我不是外貌协会会长,我重内涵,高度不是选择男朋友的唯一标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接受了和他们“平起平坐”的现实,但是,我的“恋爱学”一直设有开课。因为这些大学男生在本质上和高中男生并没有区别,还是那么调皮、幼稚、冒失,不懂得关心女生,郊游时不知道帮女同学背包,聚餐时只管点自己爱吃的,抢菜的速度堪比饿死鬼。对于他们来说,DOTA才是最亲密的对象,女朋友完全是多余的。
室友说我是被偶像剧荼毒太深,总是以男一号为参照。而我为了能最终修满“恋爱学分”,一度考虑先去看看《乡村爱情故事》之类的生活片。
60分: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后杀死你的凶手
☆在高中里。老师判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对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成绩差的,却鸡蛋里挑骨头。
★端坐在桌子后面的HR张口便问我:“同学,你的专业排名是多少?或者,你能告诉我你的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吗?”那一瞬间,我犹如被雷击中,恨不能坐上时光机让四年重来。
A
“唯分数论”下的等级划分很受伤
我们学校是国重,管理特别严格。我们班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月考之后,都会按照成绩调一次座位。高分者有特权可以任意选择,不及格的必须坐特殊位置,如墙角、黑板两旁、门后等,而且还要请家长。
所以“60”对我这种差生来说,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数字,一道数学题得出60的答案都会心里一紧,然后浮想联翩到九霄云外。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心理素质好的都成了“老油条”,差的一般都转校了,像我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反而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在高中里,老师判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对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成绩差的同学,却鸡蛋里挑骨头。有一次晚上熄灯后,我跟寝室的几个同学卧谈被老师抓个正着,被当做反面典型叫到寝室外面罚站,冻得直哆嗦。另外一个同样参与了卧谈的优等生,却可以继续躺在温暖的被窝里。
取得高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这种优越的“等级待遇”,没有人不想。我也很努力,晚上学到深夜,辅导资料做完一本又一本,放假参加各种补习班,可是分数就是不见涨。有句话说得好:“差生不是没有尝试努力学习,而是惧怕努力学习后没有提高,反而被当做智商低的笨蛋。”我就是一个在边缘游荡的“准笨蛋”,放弃或者坚持,一念之间而已。 上了大学就好了吧,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艺特长,再也不用在分数这棵树上吊死了。“不要100,只求及格!”那时候再见到“60”,应该就如久违的好朋友般会心一笑!
B
分数代表着你的专业能力
大学里,总是流传一句话:“及格万岁,少一分受罪,多一分浪费!”大学的期末,绝对是悲剧之集大成者,剧情的高潮也不再是要不要上课、会不会点名,而是演变成为要不要复习?不复习挂科怎么办?
我有一位同学这样总结:“不挂科,我所欲也;不复习,我亦所欲也,唯两者不可兼得。”大学几年,为了“鱼与熊掌兼得”,为了不在遭遇过高考折磨之后,还要把二十多岁最好的青春也献给分数,我一直秉承着“60分万岁”的精神,一路向前。
四年时光,一晃眼就过去了三年半。转眼,我和同学们也投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在各种招聘会、面试中寻找未来的出路。
就在不久前,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场校园招聘。排过长绳般的队伍,我终于有机会双手奉上精心制作的简历给心仪的企业。谁知,端坐在桌子后面的HR(人力资源)根本没有翻看,而是张口便问我:“同学,你的专业排名是多少?或者,你能告诉我你的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吗?”那一瞬间,我犹如被雷击中,恨不能坐上时光机让四年重来。
我在心里不断地安慰自己,HR不过是跟我闲聊而已,是否录用一个人还要参考很多其他因素的。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拿不出手的成绩分数,已经让面试官对我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最终,我心仪的两家知名企业在给我的拒信里明确写道:“因你的专业成绩不理想,我们很抱歉不能提供你所申请的职位。”
原来大学也逃不过分数的魔咒,只是让我“缓刑四年”,最后却一招毙命,杀了我一个仰天长叹,悔之晚矣!
打工赚钱:那都是“穷人”操心的事情
☆等以后上了大学,我要自己制定经济计划:晚上找个家教,周末去超市或者咖啡厅做兼职,寒暑假再留校打工……掌握了经济大权,衣服、化妆品、漫画、零食一网打尽。
★大学里的男生,把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日复一日的网游世界,而女生们则大多与我一样,盯着一部又一部漫长的美剧、韩剧打发时光。
A
去创造“见钱眼开”的独立世界
女生都比较爱吃零食,而且总有很多零碎的东西要买,所以零花钱是,必须要充足的,可是父母总是严把经济关,刚刚能达到“温饱线”。倒不是他们不舍得,而是担心给得太多会让我“不务正业”。
我们学校不用整天都穿校服,女生总是爱美的,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攀比。衣服不说名牌至少要“有牌”,香水、粉底什么的也用得上,只是因为手头经常吃紧,顾上了东边西边又告急:零食还吃不吃啊?路边地摊上有一套巨爱的《三毛精选集》还要不要买啊?
学校外的书店新进了《鲁鲁修》漫画图册,我和死党每天都要去瞻望一下,后来老板实在看不过去了,有点不满地问:“同学,你们究竟买不买哦?”我尴尬又不服气地顶回去:“买,当然买!下午就来取,现在忘带钱了!”然后回家撒谎说要交班费,心惊胆战地骗来了50块钱。虽然这50块暂时让我摆脱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窘境,但是这种做贼心虚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零花钱、零花钱,都是几个零花钱惹的祸!我算是深刻地理解了“没有经济独立,再多的梦想都只是放空炮”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等以后上了大学,我一定要实现经济的彻底独立:晚上找个家教,周末去超市或者咖啡厅做兼职,寒暑假再留校打工……有了膨胀的荷包,衣服、化妆品、漫画、零食从此就能一网打尽,再也不用谈Money色变了。
而且,那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不都是从大学里开始发家致富的吗?没准,未来某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也会就此多出一个名字来!
B
做梦都很少有机会梦到和钱有关的事
想如今,我的生活自然是极好的。每月月头,额娘与阿玛都会准时寄来月银,本想着如能自己再挣个三五两的银子,便能在淘宝上多购得几件美衣,到坊间店铺寻上几枚胭脂润泽肌肤,衬得青春年华花红柳绿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的生活,也是绝大多数不愁吃穿的大学生的生活。中国大学生是世界上少有的幸福一族。上了大学之后,爹妈不仅每月提供足额的学费、生活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主权,购买生活必需品、衣服、书籍等等。大学毕业之后,中国式父母们还会心甘情愿地奉上买房、装修、婚礼的一切开支,大学里几乎就从来没有为金钱而操心的机会。
于是,大学里的男生,把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日复一日的网游世界,而女生们则大多与我一样,盯着一部又一部漫长的美剧、韩剧打发时光。打工兼职非但不可能立马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还会压榨掉大量原本用来娱乐的时光,自然而然地,打工兼职赚钱的宏伟计划也就被抛之脑后。
如果看电视剧也是一门专业的话,我想我已经修爆了所有学分;如果每天呆坐电脑前打怪不息也算是兼职的一种的话,我想我早就已经成为一名百万富翁。“工作找不到手,食物找不到口”,不知道毕业之后,等待我们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但我甘愿成为一名沉醉于虚拟世界的宅女。而这样一边自我鄙视一边沉醉其中的,绝非我等少数人。
相信每到4月1日,很多人都会特别紧张,对别人的每句话都会反复思量,生怕被愚弄,被人给骗了去。其实,真正的生活里,决定你悲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因为在乎,所以才会在意。
我们对于这个4月1日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它的“真实”,恰恰是因为它对于真实世界最肆无忌惮的解构。就如青春,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控自如,而是因为它对于未来的无限可能,才让我们如此心甘情愿地置身于各种真真假假的幻想之中。
高中岁月的苦逼和压力,让我们渴望自由和心灵的解脱,在遥望大学时,就如正在经历一场美妙的暗恋,无数次地幻想着各种邂逅的惊喜、表白的意外和牵手成功共度花前月下的甜蜜。唯一不太会去想的,就是“出乎想象”后的悲惨结果。
人人网有个笑话说,“高中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上了大学还会去死,大学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还不想去死”。这很邪恶,而且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如果这是一个写在4月1日的笑话,你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但是,当它在4月1日以外的每一天里都广为流传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觉得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太真了——而且就快和事实一模一样了!
日常生活:世上本就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憋着一团火:现在生活在地狱里,是为了将来生活在天堂。今天的付出和明天的收获,老天应该是公平的。
★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期许的天堂不复存在,人生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想对大学说一句话:“全靠自学,还我学费!”
A
我们在“地狱”里仰望“天堂”
我们班是学校出了名的理科尖子班,身在其中的我们也是出了名的“呆子”。
从早读开始,我们就必须要与“1氢2氦3锂4铍”为伴,下课的十分钟也被用来背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丝毫不敢有一点点懈怠。班里的A同学,时常被其他班的同学嘲笑为“走读生”。此走读绝非彼走读。A同学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甚至有一次在中午放学回家时,因为看书太入迷“过家门而未入”。
两年多来,即使其他班的同学歌舞升平,我们也只能固执地坚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团火:“现在生活在地狱里,是为了将来生活在天堂!”老师无数次地给我们说:“加油!能保持在这个尖子班里,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夯实基础,上个好大学,好工作就会手到擒来。”“上了大学,只需要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想到老师们描画的美好未来,现在吃这点苦简直就跟玩儿似的。今天的小小付出就能换来明天的大大收获。老天是公平的,光明的未来踮起脚尖就能触摸到。
我们常常互相戏谑:“‘走读生’是上等货,上了北大能当教授:‘大眼镜’是二等货,上了西师以后做老师:‘瞌睡虫’是水货,只能上个农大以后地里掘土:‘十八妹’是蠢货,以后在母校门外卖土豆丝……”
虽是玩笑,却很真实。我们像极了一群蜗牛,爬行在通往大学的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也许不同,但对大学和未来的美好想象都是一样的。
B
我们在“天堂”里怀念“地狱”
生活,其实就是一座围城。
高中向往大学,大学却在怀念高中。大学开学的第一天,站在校门口,心里满是迈过眼前这道门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激动,那一幕,是土气也是淳朴,是单纯也是无知。
说不清楚,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幻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破灭的。或许,是从第一次熬夜打DOTA之后,看到镜子中那个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自己开始的:或许,是从一个人独自替整个寝室的同学答“到”,望着那一排空荡荡的座位若有所思时开始的……
初入大学时的自己,跟高中生时代曾经鄙视过的那些夜夜笙歌、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也没什么两样。回想起高中,过着“朝五晚九”枯燥却充实有目标的日子,不禁仰天长叹:“天堂原来如此无聊!”
一学期的散漫、无聊之后,最终迎来了挂科的红灯笼。大一第二学期,我终于决定要奋发图强、改邪归正。第一次清晨7点,便拎着书包去自习室学习。那时候,天才蒙蒙亮,但我在自习室里已看到了三个同班同学。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看完这个章节并做完10道习题。5分钟之后,我的昂扬斗志还是在波涛汹涌的困意中倒下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使劲推醒了我,一个女生站在我面前:“同学,你这个座是我的!”“凭什么说是你的?我一大清早就来占着的。”女生指指桌子的一侧,那里写着“某某占座”,并拿出桌肚里的书,指出了自己的名字。
谁说大学是青春的养老院?真是被高中的老师骗得够惨。大学里的日子,是多么不容易啊,连想要勤奋努力刻苦一回都那么难,在偌大的、美丽的校园里,要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也是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
现在,三年过去了。在一教的自习室里,我占下了自己的专用座。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早起晚归的日子,终于让我找回了高中时代的学习状态,拿到了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证书。
曾经,有一张大学通知书摆在我面前,我选择了珍惜。当我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期望的天堂不复存在,人生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想对大学说一句话:“全靠自学,还我学费!”
图书馆里:没有住着自马也没有住着王子
☆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那可是邂逅爱情的圣地,可以在静谧而柔软的空气中等待命运般的相遇。
★老土的搭讪开场白让我怀疑他们就读于挖掘机学校。偶尔也有另类的,“想在毕业前谈一场无关未来的恋爱”,耍个流氓还装得那么文艺。 A
总有一次邂逅是属于我的
我的高中是市重点中学,但只有一个很小的图书馆,办公楼三楼的一个大房间而已。借书的时候也不能自己到里面去挑选,只能借助贴在门外的书单。我一直很喜欢<探索发现>和<世界地理>栏目中所展示的美国名校的图书馆,一排排高耸的书架,让人感觉仿佛知识扑面而来,木制的旋转楼梯彰显着时光的智慧。
听表姐说她们大学的图书馆有5层楼,大厅宽敞明亮,可以透过头顶的玻璃直接看到蓝天白云,让人不自觉地噤声,时时透着神圣感。表姐曾经借到一本几米的绘本,名叫<黑白述异>,之前借书的人都另外附了便签在里面,写下自己的点滴心情,再让它回到图书馆等待下一个有缘人。阅读一段心事,偶遇一名知音,喜欢这样温暖而浪漫的创意。
将来我要上的大学,一定要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那可是邂逅爱情的圣地,可以在静谧而柔软的空气中等待命运般的相遇。或许将来有一天,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恰好跟我看中同一本书,当我们手指相触的瞬间会不会就是缘分的开始?或者当我取出一本书时,对面恰好站着一个男生,透过书架间隙无意中的眼神交汇,会不会产生“啊,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慨?
抑或我们恰巧在同一张桌子自习,他无意间坐在我对面,分享一下午的静好时光——然后,我就遇见了爱情……
B
白痴般表演过度的场景和日子
刚进大学那会儿,每次去图书馆我都会盛装打扮一番。白衬衣、格子裙、长发垂在两肩,戴一个粉红色蝴蝶结发箍,双手把书捧在胸前,尽量营造出优雅的淑女形象。在我心里,图书馆是结交同道中人的绝佳之处,如果还能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恋人,那简直就是一段佳话。
在心中设想了千万遍,如果遇见了心仪的男生,千万别急着说话,而应先深深凝视,再莞尔一笑,接着轻启朱唇。为此,我还专门对着镜子练习了好久的凝视和微笑,但是,直到大学毕业,这一招都没有派上用场。
姑且不论长相,光看坐姿,坐在图书馆里那群或佝偻或歪斜的人,和魏晋民士的风采实在是相去甚远。也曾收到过小纸条,无一例外地写着“你好,可以认识你吗”,老土的搭讪开场白让我怀疑他们来自于××××挖掘机学校。偶尔也有另类的:“想在毕业前谈一场无关未来的恋爱……”我呸,耍个流氓还装得那么文艺!
图书馆旁边的那片草地,时常会有三三两两的高年级同学,抱着一把吉他续续弹。刚开始我还很受用,觉得是“文艺角”,看书累了就出去转转。后来慢慢发现不对劲,怎么越看越像在排演话剧,难道文艺青年的激烈情感,必须伴随着澎湃的肢体语言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
甚至在某个秋风飒飒的下午,我还见到了一个长发飘飘的少年,一手拿着手机对着身边呼啸的松树,一手在嘴边围成话筒状,大声呐喊:“你听,这是松涛的声音!”我一厢情愿地以为他是张一白的资深影迷,在向《将爱》致敬。
后来,我去图书馆的行头就越来越随意了,再后来,我去图书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小清新,原本就是个只存在于书本里的词儿,这里,也没有传说中的爱情。
社团生态:相信大多数人和自己一样会错得很离谱
☆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并且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共同努力,结下深刻的友谊。
★像学生会这种“二代”聚集地,我这样的屌丝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取得,只能膜拜,没有发言权。至于社团里所谓的前辈们,真才实学的高人少之又少。
A
同道中人的梦想大本营
从高一开始我就是学校的广播员,和同班好友共同主持一档节目。每周四我俩都会选取不同的主题,梳理好串场台词,找好搭配的歌曲。周五中午我们的声音就会在校园上空飘荡。做完节目,我们会去校外吃一顿酸菜米线或铺盖面,简陋的环境掩盖不了好心情。我也曾利用播音员身份的便利,在傍晚6点的点歌节目中,优先给自己暗恋的男生送上生日祝福。
作为文艺女青年,学校的文学社怎能错过?十多个人一起策划了新的校刊。还记得看见文字变成铅字时的惊喜,记得我们一群女生在军训时跑到男生宿舍卖校刊,记得我们在学校小卖部旁摆了一个星期的书摊。去年春天,我们还去火车站用5块钱随意买了一张到近郊的车票,遇到风景秀美的地方就下车,沿着铁轨走了好久,一群人拍了很多艺术照。
到了高三,我就把所有的社团都退了,专心学习才是王道。但上了大学后我肯定还要参加社团的,大学的社团活动应该更丰富多彩吧?摄影社、动漫社、跆拳道社、读书会等等,貌似都是不错的选择。应该会像《爱情白皮书》或李俊基主演的MV《GRACE》中那样吧,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并且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共同努力,结下深刻的友谊。
B
“微缩的社会”真实得很锋利
有句老话“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我曾经一度迷信,直到亲临其中才明白它搞错了因果关系。亲身经历告诉我,大学才是缩小的社会,尤其是学生会和社团。像学生会这种“二代”聚集地,我这样的屌丝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只能膜拜,没有发言权。
新生报到当天晚上,就有很多社团的人来各个寝室敲门,和蔼可亲地游说我们去报名,报名费不等。涉世未深的我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当晚就报了好几个社团,街舞、象棋、羽毛球……一心一意奔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去,并且还高瞻远瞩地开始思考一个学期后,因为才华太突出每个社团都选我为部长甚至社长,我应该怎么做才不影响学习。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想多了。绝大多数人,加入社团都只是为了混得一张聘书——以利于今后找工作。所谓的前辈们,真才实学的高人少之又少,大多数靠的只是一张嘴以及卓越的社交手段。比如,每次活动,都会带一些零食分给大家,完事还请大家吃点烧烤之类的;遇到重大节假日,会请干事、部长、社长指导工作,指导完后顺便用餐:各级领导有个什么事儿,跑腿跑得比亲儿子还勤快。 至于其他没有混个一官半职的同学,也就是图有个良好表现,期末评定奖学金的时候加操行分。还有部分人,完全就是来打酱油的,随大流而已,后期露脸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
基于这样的目的,社团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活动后的聚餐才是重点。男生讨论游戏,女生八卦明星,和别的同学聚会并无二致,完全没有想象里那种同好之人共同切磋的热烈氛围。
就算是大家都真心地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统一的性格。有些人很幽默,他叫你在门口等他,你问他哪个门,他会风趣地回答你“师承陈华顺,佛山咏春”,而有些人却是线性思维,永远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如此低下的默契度,如果是非常年代去当卧底,只怕是早就被自己人给误杀了。
恋爱学科:偶像剧里才有“一号”现实只是一场龙套
☆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光。既不像中学时代那么幼稚,也不像进入社会之后那么现实功利,比的是物质条件。
★这群大学男同学不懂得关心女生,聚餐时只管点自己爱吃的,抢菜的速度堪比饿死鬼。对于他们来说,女朋友完全是多余的。
A
幼稚的孩子不懂品味
在表姐的婚礼上,我平生第一次当了伴娘,很是兴奋。现场的红地毯、鲜花拱门、玫瑰花、香槟酒、钻戒,浪漫爆棚。
姐夫和她是校友,在老乡会中相识后便恋爱了。表姐给我看过他们的各种照片,有骑着单车去郊游的、有戴着3D眼镜看电影的、有一起参加晚会表演的,当然也有摩天轮上的接吻照。让我这个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人情何以堪,怎能不羡慕嫉妒恨?
我羡慕表姐的幸福。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光,既不像中学时代那么幼稚,不够担待,也不像进入社会之后那么现实功利,比的是物质条件。高一时,我暗恋过隔壁班一个常常奔跑在足球场上的男同学,文理分科之后他恰好成为了我的后排,我才发现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他的成绩很差,表现也不好,除了足球踢得好之外,再没有别的优点,而且不爱卫生,常常一阵风似地跑进来就能闻见一股汗酸味。我曾经委婉地提醒过他,他凶狠地回绝了我,一点都不绅士。我简直都为自己之前的品位不好意思。
我希望将来能够遇到一个像S.H.E歌中那样的男生:“宽厚肩膀,手指干净而修长,笑声像大海,眼睛里有阳光,我想象你一定就是这样。”或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但愿我能在大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MR.RIGHT。
B
《乡村爱情故事》才是“恋爱教科书”
新生报到的前一天,我很是纠结,原因无他,正是那个困扰女人一生的终极问题——明天穿什么?
明天是我去大学报到的日子,地球人都知道,这一天会有无数学长好意或者不怀好意地来接新生。“学长”这个极具台湾偶像剧风范的称呼,总是和高大、帅气、阳光等形容词挂钩的。作为一个依靠无数偶像剧才度过高中的人来说,大学最重要的课程就是一定要修完“恋爱学”。
学长们迎接新生,我迎接新生活。在新生报到处,我望断了天涯路,也没有看见一个让我仰视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和我差不多高!一片混乱中,各种身影循环、平行地更迭出现,无不巧妙地避开了高大、帅气、阳光等形容词。
在来这座南方城市之前,先我一步来到另一座南方城市的表姐就现身说法,如果想要谈恋爱。就不要用从小到大身边男青年的平均身高做参照物。当时我还觉得表姐是危言耸听,现在方明白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就眼前所见来看,他们要是去我老家坐地铁,没准儿会淹没在人群中。
一想到和他们交往便不能穿高跟鞋,我就悲从中来,难道这就是爱的代价?
我不断地在心中催眠自己:我不是外貌协会会长,我重内涵,高度不是选择男朋友的唯一标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接受了和他们“平起平坐”的现实,但是,我的“恋爱学”一直设有开课。因为这些大学男生在本质上和高中男生并没有区别,还是那么调皮、幼稚、冒失,不懂得关心女生,郊游时不知道帮女同学背包,聚餐时只管点自己爱吃的,抢菜的速度堪比饿死鬼。对于他们来说,DOTA才是最亲密的对象,女朋友完全是多余的。
室友说我是被偶像剧荼毒太深,总是以男一号为参照。而我为了能最终修满“恋爱学分”,一度考虑先去看看《乡村爱情故事》之类的生活片。
60分: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后杀死你的凶手
☆在高中里。老师判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对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成绩差的,却鸡蛋里挑骨头。
★端坐在桌子后面的HR张口便问我:“同学,你的专业排名是多少?或者,你能告诉我你的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吗?”那一瞬间,我犹如被雷击中,恨不能坐上时光机让四年重来。
A
“唯分数论”下的等级划分很受伤
我们学校是国重,管理特别严格。我们班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月考之后,都会按照成绩调一次座位。高分者有特权可以任意选择,不及格的必须坐特殊位置,如墙角、黑板两旁、门后等,而且还要请家长。
所以“60”对我这种差生来说,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数字,一道数学题得出60的答案都会心里一紧,然后浮想联翩到九霄云外。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心理素质好的都成了“老油条”,差的一般都转校了,像我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反而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在高中里,老师判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对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成绩差的同学,却鸡蛋里挑骨头。有一次晚上熄灯后,我跟寝室的几个同学卧谈被老师抓个正着,被当做反面典型叫到寝室外面罚站,冻得直哆嗦。另外一个同样参与了卧谈的优等生,却可以继续躺在温暖的被窝里。
取得高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这种优越的“等级待遇”,没有人不想。我也很努力,晚上学到深夜,辅导资料做完一本又一本,放假参加各种补习班,可是分数就是不见涨。有句话说得好:“差生不是没有尝试努力学习,而是惧怕努力学习后没有提高,反而被当做智商低的笨蛋。”我就是一个在边缘游荡的“准笨蛋”,放弃或者坚持,一念之间而已。 上了大学就好了吧,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艺特长,再也不用在分数这棵树上吊死了。“不要100,只求及格!”那时候再见到“60”,应该就如久违的好朋友般会心一笑!
B
分数代表着你的专业能力
大学里,总是流传一句话:“及格万岁,少一分受罪,多一分浪费!”大学的期末,绝对是悲剧之集大成者,剧情的高潮也不再是要不要上课、会不会点名,而是演变成为要不要复习?不复习挂科怎么办?
我有一位同学这样总结:“不挂科,我所欲也;不复习,我亦所欲也,唯两者不可兼得。”大学几年,为了“鱼与熊掌兼得”,为了不在遭遇过高考折磨之后,还要把二十多岁最好的青春也献给分数,我一直秉承着“60分万岁”的精神,一路向前。
四年时光,一晃眼就过去了三年半。转眼,我和同学们也投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在各种招聘会、面试中寻找未来的出路。
就在不久前,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场校园招聘。排过长绳般的队伍,我终于有机会双手奉上精心制作的简历给心仪的企业。谁知,端坐在桌子后面的HR(人力资源)根本没有翻看,而是张口便问我:“同学,你的专业排名是多少?或者,你能告诉我你的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吗?”那一瞬间,我犹如被雷击中,恨不能坐上时光机让四年重来。
我在心里不断地安慰自己,HR不过是跟我闲聊而已,是否录用一个人还要参考很多其他因素的。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拿不出手的成绩分数,已经让面试官对我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最终,我心仪的两家知名企业在给我的拒信里明确写道:“因你的专业成绩不理想,我们很抱歉不能提供你所申请的职位。”
原来大学也逃不过分数的魔咒,只是让我“缓刑四年”,最后却一招毙命,杀了我一个仰天长叹,悔之晚矣!
打工赚钱:那都是“穷人”操心的事情
☆等以后上了大学,我要自己制定经济计划:晚上找个家教,周末去超市或者咖啡厅做兼职,寒暑假再留校打工……掌握了经济大权,衣服、化妆品、漫画、零食一网打尽。
★大学里的男生,把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日复一日的网游世界,而女生们则大多与我一样,盯着一部又一部漫长的美剧、韩剧打发时光。
A
去创造“见钱眼开”的独立世界
女生都比较爱吃零食,而且总有很多零碎的东西要买,所以零花钱是,必须要充足的,可是父母总是严把经济关,刚刚能达到“温饱线”。倒不是他们不舍得,而是担心给得太多会让我“不务正业”。
我们学校不用整天都穿校服,女生总是爱美的,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攀比。衣服不说名牌至少要“有牌”,香水、粉底什么的也用得上,只是因为手头经常吃紧,顾上了东边西边又告急:零食还吃不吃啊?路边地摊上有一套巨爱的《三毛精选集》还要不要买啊?
学校外的书店新进了《鲁鲁修》漫画图册,我和死党每天都要去瞻望一下,后来老板实在看不过去了,有点不满地问:“同学,你们究竟买不买哦?”我尴尬又不服气地顶回去:“买,当然买!下午就来取,现在忘带钱了!”然后回家撒谎说要交班费,心惊胆战地骗来了50块钱。虽然这50块暂时让我摆脱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窘境,但是这种做贼心虚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零花钱、零花钱,都是几个零花钱惹的祸!我算是深刻地理解了“没有经济独立,再多的梦想都只是放空炮”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等以后上了大学,我一定要实现经济的彻底独立:晚上找个家教,周末去超市或者咖啡厅做兼职,寒暑假再留校打工……有了膨胀的荷包,衣服、化妆品、漫画、零食从此就能一网打尽,再也不用谈Money色变了。
而且,那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不都是从大学里开始发家致富的吗?没准,未来某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也会就此多出一个名字来!
B
做梦都很少有机会梦到和钱有关的事
想如今,我的生活自然是极好的。每月月头,额娘与阿玛都会准时寄来月银,本想着如能自己再挣个三五两的银子,便能在淘宝上多购得几件美衣,到坊间店铺寻上几枚胭脂润泽肌肤,衬得青春年华花红柳绿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的生活,也是绝大多数不愁吃穿的大学生的生活。中国大学生是世界上少有的幸福一族。上了大学之后,爹妈不仅每月提供足额的学费、生活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主权,购买生活必需品、衣服、书籍等等。大学毕业之后,中国式父母们还会心甘情愿地奉上买房、装修、婚礼的一切开支,大学里几乎就从来没有为金钱而操心的机会。
于是,大学里的男生,把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日复一日的网游世界,而女生们则大多与我一样,盯着一部又一部漫长的美剧、韩剧打发时光。打工兼职非但不可能立马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还会压榨掉大量原本用来娱乐的时光,自然而然地,打工兼职赚钱的宏伟计划也就被抛之脑后。
如果看电视剧也是一门专业的话,我想我已经修爆了所有学分;如果每天呆坐电脑前打怪不息也算是兼职的一种的话,我想我早就已经成为一名百万富翁。“工作找不到手,食物找不到口”,不知道毕业之后,等待我们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但我甘愿成为一名沉醉于虚拟世界的宅女。而这样一边自我鄙视一边沉醉其中的,绝非我等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