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体系分类构建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y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该研究从农业景观的含义及要素特征出发,将农业景观体系划分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生活景观3个类型;据此对南京市桦墅村(周冲)的农业景观进行分类,采用或保留、或替代、或填充、或提升、或重构的空间布局策略,提出桦墅村3类农业景观的布局优化方案。
  关键词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体系;分类构建;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 TU985.1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2-0128-06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ural landscape.In this paper,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scap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agricultural life landscape.According to this,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Huashu Village (Zhouchong ) in Nanjing City was classified, and the spatial layout strategies of retaining, substituting, filling, promoting and reconstructing were adopted to put forward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ree type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 Huashu Village.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Agricultural landscape system;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Planning layout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全面实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内容,成为了美丽乡村的物质体现和乡村发展与振兴重要的支撑要素。
  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
  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当下的中国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乡村农业景观的产品供给价值被放大,而农业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能则由于“商业价值不足”而被忽视和替代。这种不全面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果,往往导致资源破坏、生态恶化、粗制滥造、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城市化倾向严重、特色性不强等问题比比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趋势无疑是乡土文化的傳承和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业景观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也使农业景观的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得以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中农业景观的构建问题,无疑具有了突出的意义。而农业景观体系着眼于农业景观的类型与构成,研究的是农业景观构建的内容,成为了农业景观构建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的内涵
  一般认为,传统的农业景观是非城镇区域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众多景观斑块的镶嵌体,包含农田、山林、绿地、村庄道路、乡村聚落及农业服务设施等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2],它以农业生产生活为特性,受自然环境状况的限制,是人与土地长期磨合的结果,是人民生活积累的产物,也是一种生存的艺术。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景观已经具有物质和非物质的涵义。
  农业景观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地及土地上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集合[3]。从设计学科的角度来看,农业景观是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包含生活、生产和生态3个方面[4]。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农业景观是指以乡村聚落及其周边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农业活动(耕作、畜牧等)为本底,由历史、人文等因素构建的农业土地景观形态[5]。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在传统农业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对农业景观的建设水平和呈现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将一定乡村范围内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内在功能和外在表象不同,而又彼此紧密联系,共存共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作为美丽乡村景观中的核心内容,其功能观具有多样性。首先,科技的进步使农业生产的质与量都远超之前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因此,农业景观中的生产功能仍然是基础。与此同时,乡村农业景观的其他附属价值,包括景观生态、旅游观赏等方面的功能也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还要大力推进乡村农业生活体系、生态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全面建设。因此,美丽乡村中的农业景观内涵被不断丰富,涵盖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内容。
  2 农业景观体系的分类与特征解析
  农业景观从时间上应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空间上包括农业生产中所有原料、场所、产品及相关的生产活动。它们与乡村的其他自然、人文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主导性的乡村景观场景。从农业景观各组成部分的性质来看,并与农业景观功能相对应,可以将农业景观划分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生活景观三类(图1)。从各类景观在农业景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农业生产景观是核心,农业生态景观是保障,农业生活景观是综合表象。各类农业景观彼此交织,衍生出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审美价值的游览功能,则在客观上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成为了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目标取向。各类农业景观特征指标见表1。   2.1 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景观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取决于它们特定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良好地履行这些功能,而它们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生产性和可持续性[6]。生产功能作为农业景观的基础功能而存在。农业生产性景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在保证农业产出的同时,能满足人们对于景观审美性以及体验性需求的的景观模式[7]。
  农业生产景观是与经济和产业相关的景观类型。乡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承担农业生产功能的田地、林地和水域,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灌溉沟渠等设施,恰恰就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乡村农业景观的主要部分,是乡村农业景观建设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景观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为城市提供相关的农副产品,乡村百姓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作物种植,从而形成稻田、果园、苗圃、菜园、水产基地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和旅游业的完美结合加快了农业景观建设的步伐,游览价值是乡村农业景观主要的也是根本的旅游价值,其审美特色就是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依托。这种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的乡村农业景观的旅游观赏功能,客观上促成了乡村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点。因此,农业生产景观还涵盖了农业旅游服务设施。
  2.2 农业生态景观
  农业生态景观是与环境相关的景观类型,属于乡村农业景观中的保障部分,包括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和人工生态农业景观。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自然山体和天然水面,有改善区域气候、改良土壤质量、净化水体的功能,和人工生态农业景观相比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和更高的稳定性。
  我国的乡村发展速度较慢且发展方式落后,大部分乡镇企业污染和排放都相对较高。如果要进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并且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乡村的自然农业景观系统进行保护和完善。因此,在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应同时注重乡村农业生态景观的建设和完善,从而衍生出人工生态农业景观,具体可以包括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模式和从传统农业转变而来的循环农业模式。
  2.3 农业生活景观
  农业生活景观是物质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叠加,是乡村农业景观的综合表现形式。从乡村社会生活层面考虑,乡村所提供的环境必须保证区域内村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合理协调发展,为村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临近城市居民提供停留休憩的场所。所以,乡村农业景观还需要提供卫生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些即农业生活景观的基本内容。
  在多数人看来,传统农业只能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而当今乡村农业景观的发展使农业在提供物质资料的同时也提供精神层面的产物。各异的农作技艺、作物生产搭配方式等是一个地区特色文化、传统习俗等的具体表现。
  3 桦墅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体系分类与布局
  桦墅村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东南面,东接射乌山山脉至汤龙公路,南与汤山街道湖山村相联,西接西岗果牧场,北与句容市宝华相联。周围有302国道和地铁2号线,距仙林大道仅2 km,离南京地铁号线经天路站仅7 km,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9 km2,其中耕地面积187 hm2,山林面积513 hm2,最高山脉主峰海拔281 m。屬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土壤为水稻壤和红黄壤两大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雨热同期,是“南粳46”优质大米的重要产区。周冲为桦墅村11个自然村之一,村内山环水绕,湖塘密布,西南侧有大型水库一座。村内依旧保留着南京特色老民宅,是桦墅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中景观风貌最具特色的村落。周边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下文所指桦墅村主要为周冲地块。
  3.1 农业景观体系构建内容
  根据前述农业景观体系的分类方法,结合苏南农业景观特征、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以及对前述不同农业景观类型的划分,按照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活景观、农业生态景观三类得出目前南京桦墅村农业景观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表2)。
  3.2 各类农业景观体系布局
  基于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的内容体系分析,在系统整体的视角下,采用或保留、或替代、或填充、或提升、或重构的空间布局策略,辅以要素支撑体系建设,实现农业景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空间的整理与可持续发展[10]。
  由于桦墅村靠近南京大城市,交通便利,因此,村庄定位突出城郊型生态休闲旅游村的特点,功能上涵盖农业生产、观光、休闲、服务等功能。由此,桦墅村农业景观空间划分为特色农业观光、产业文明体验、水乡文化乐活、农作技艺展示、康体休闲泡山等功能分区,景观类型归纳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生活景观三类。
  3.2.1 农业生产景观布局。
  农业生产景观主要对应于桦墅村的农业生产功能区,包括承担水稻种植、果树种植、特色苗木种植以及位于农业产业链下游服务端的销售和服务等功能的区域,也包括温室、沟渠等农业生产设施。根据因地适宜、适地适种的原则,在桦墅村原有产业格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块条件和季节变迁的影响,用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依托农业生产,梳理和增加景观节点,凸显和丰富农业景观体系的内容。主要设置的项目有桃园景观、稻田景观、阳光温室和农业产业拓展景观(表3)。
  3.2.2 农业生态景观布局。
  农业生态景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区域水循环、维护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进行自然生态环境调节。其空间载体可以是河湖池塘、生态山林、天然湿地等面积较大、相对独立的景观,也可能是大田农业中的防护林网、坡地农业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呈插花式分布的零散景观。多为生态较为敏感的区域。以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的要求,积极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岸坡绿化等方式改善水库面貌,在稻田、山体等地段适度开发生态种养,采用生物手段进行污染水面的生态化治理,等等,在确保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营造自然和谐、清新优美的乡村风景,并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设置的项目有生态水库、稻田养鱼、稻鸭共生、桑基鱼塘、生态浮床(表4)。   3.2.3 农业生活景观布局。
  农业生活景观是农业产业与农村聚落结合的产物,在空间景观上表现为承载与农业有关的活动的片区,包括特色农宅、村民生活服务设施、游客服务设施等,通常集中在村庄住区。广义上也包含农事活动、农习技艺、民俗习惯等非物质性景观。结合村庄整治和乡村旅游开发,挖掘农业区域内具有观光价值的物质和文化资源,通过外立面更新和内部改造,丰富其功能,凸显其特色,并附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农事、民俗、节庆活动,形成乡村旅游的名片[11]。主要设置的项目有工业文明博物馆、乡村剧场、漫山步道、水乡聚落、嘤栖书院。
  4 总结与讨论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和园林规划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农业景观向内连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向外是美丽乡村形象的物质载体,因此农业景观的构建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案例,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导致美丽乡村和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规划设计良莠不齐或流于其表,建设水平参差差异或不成章法。在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构建中,农业景观体系的构建是首要问题,只有对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的构成和分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提出规划设计的方向和策略[12]。
  对于美丽乡村的相关规划来说,从景观规划的角度建立农业景观分类体系,将农业景观分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生活景观,体系清晰而简单,易于实现和应用。桦墅村的实践为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即基于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的内容体系分析,在系统整体的视角下,采用或保留、或替代、或填充、或提升、或重构的空间布局策略,完成农业景观体系的构建,实现农业景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空间的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连斌.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174-1180.
  [2] 罗淞雅.农业景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财讯,2017(6):164.
  [3] 段汉明.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9(1):55-58.
  [5]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學刊,2012,27(8):104-110.
  [6] 艾伦·卡尔松.自然与景观[M].陈李波,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 刘志文.城郊地区休闲农业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8] 刘洋,黄国林,曾斌,等.乡村休闲旅游中景观农业的分类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21-122,129.
  [9]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
  [10] 朱启臻,赵晨鸣,龚春明.留住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价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1] 汤明霞.现代农业景观在村庄建设中的价值与运用[D].无锡:江南大学,2008.
  [12] 杨娟,郑秀国,吴子平,等.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2):181-188.
其他文献
摘要 将移民安置问题与失地农民问题的结合,针对丹江口移民管理的现状,剖析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从社会保障安置、民生、身份认同、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移民安置;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2-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2.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
期刊
摘要 针对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结合云南气候特点,采用气象数据、空壳率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及抽象模拟等方法,确定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分析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24 ℃ 3 d 以上,即可能发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滇西北中北部、滇东北中南部低温冷害频率发生频繁,每10年达14次以上,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低温冷害;滇西南南部低温冷害发生
期刊
摘要依托绥德县吉镇镇等13个乡镇县域内城乡建设增减挂钩项目,对复垦后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有效土层厚度等6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对各评价单元进行适宜性综合分值计算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在选取的38个评价地块中,有效土层厚度和地形坡度是此次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大影响因子。  关键词增减挂钩;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绥德县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对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做了初步分析,指出仪器设备管理不善、设备利用率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少、废旧仪器设备处理欠妥等现存问题,提出了做好规划、建立共享平台、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人才技术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为农业科研院所仪器设备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G 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2-
期刊
摘要 基于石家庄市16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根据变差函数理论分析并获取了时间变差函数参数,利用该参数作为克里金插值的约束信息推算全年降水量。结果表明,湿季(5—9月)推算结果明显优于其他时段,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该时段的推算误差率普遍小于11%,误差率的平均值为-1.24%,可作为推估全年降水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时间变差函数;降水量;克里金插值;降水特征;湿季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基于江油的实地调查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否关注和讨论国家大事以及社会新闻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农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遗产保护政策宣传及实施不到位,农户整体认知意识层度低导致对江油辛夷花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高。因此,应采取积极举措转变农户的认知水平,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增强对
期刊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太安村基本情况,以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靶向政策、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强化党建引领等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经验。由此引发了关于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深入探索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领头作用、政府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保驾护航、区域政策优于产业政策分析、规划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五方面关于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思考
期刊
摘要根据1985—2017年人均GDP、城镇化率、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等数据,对财政支出促进陕西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财政支出不能提高陕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陕西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作用目前未能得到体现,在后期的发展中,陕西省应该积极做大做强地方财政收入,提高陕西地方财政的针对性支出,积极实施可行性缺口补助型PPP融资项目等,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出促进陕西城乡统筹发展的
期刊
摘要以派河支流五老堰河为例,分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水质空间变化,有效解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污染源;针对不同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沿河流域生活及养殖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河湖滨岸生态空间保护、下游河道原位水质保障工程、增加河道下游自动监测断面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派河其他支流水体污染的控制治理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思路与研究,也为减轻巢湖西半湖水体污染提供有效防治途径。  关键词派河;五老堰河;污染源解析
期刊
摘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选择渭北陇东黄土旱塬区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运用多因素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国家级自然等为11级,国家级利用等为11级,国家级经济等为9级,通过土壤有机重构,增加灌溉设施等工程措施,补充耕地质量等别高于周边耕地,实现了耕地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