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年的学生生存于一个社会飞速变化,在社会价值取向失耐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选择。如何让学生具备弃恶扬善,“打碎这真善美、假丑恶混杂而成的整体,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的能力,从而得以健康成长,终身发展,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语文;教师;德育;渗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习惯于首先考虑语文教学,随时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趣,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提高的关键是如何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学习中去做、去体验、去实践,一方面使智力得到发展,同时使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进而再去做,去体验,去实践,获得更高一级的经验……如此循环往复,学生才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这一过程充分证明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密切的,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再者,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与德育“挂钩”有着其它学科不具备的优势。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且不说那些《论》、《谈》、《说》等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唤起人们的道德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诗歌、散文也同样隐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倾向。回忆一下,我们语文老师在提到课文主题时不都是这样归纳的吗?“该文通过记叙(描写)某事,塑造某人,赞扬了某种崇高思想(鞭挞了某个丑恶灵魂)。”这可不可以说明语言文字承载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呢?有人认为语文只是一种工具,这种说法太片面了,语言文字同时还是另外一种载体,因为我们祖国几千年的文化蕴藏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蕴涵其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也因语言而传承下来。
  正如韩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既要“传道”又要“授业”,那不是把政治老师和班主任都一齐当了吗?话不能这么说,语文课不等同于政治课,因为政治课是从理论的角度给学生讲德育;语文老师也不能替代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依靠的是文学的感染力,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的“情操”上做文章,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那么这春风该如何化雨、去润物无声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
  
  首先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我们不能设想一个人格道德水准低下的教师能教出一批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要塑造好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应该是信行统一,这是唤醒学生沉睡心灵,提升學生德行人格的一剂良药。
  其次,高尚的人格是每—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人格水准,特别拥有强烈的“爱”才会在教学中自觉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我接手一批新生不久,在一次批阅周记时,一女生在文末这样写到:“有时我真想出去打工,摆脱所有的烦恼。”我的第一反应是她有厌学情绪,不想上学了,于是在文后批上:“青年人应该有理想,并向着自己的理想奋进。”当时便认为责任已经尽到了。然而,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她心事重重的表情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忽略了她在文中透出的一个信息“烦恼”,是什么烦恼能让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想弃学打工呢?下课后我马上找她谈心,一说到“烦恼”,她就哭了,原来这个学生的家庭十分特殊,是一个离异家庭,而她又是抱养的孩子,与后母的关系紧张到她经常无钱吃饭的地步,家庭的温暖就更是无从谈起,她对家庭,对社会的感觉就是“很冷漠”。我听了她的哭诉之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她很有可能因为缺少爱而走向反叛,导致混迹于社会而最终失足。于是多次与她谈心,并想方设法给她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学校老师对她的关爱,鼓起她继续求学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教学过程是耕耘乐章
  
  教师在实现教师的认知目标、进行知识传授、智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努力实现教育的德育目标,进行道德、理想、意志、情操、信念的培养。语文新教材的选编更注重了它的我学习,这些入选的名篇佳作,无不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其典型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三、学生活动是升华的殿堂
  
  作文就是学生用一定的语言反映某思想感情以使读者接受的活动。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安排结构,准确组织语言以鲜明的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语文教师的作文训练,离不开“写”,学生写什么?写作文、周记、日记、读后感甚至是检查,不管写什么,都应强调一点,写自己的话,写出心灵之语,这样师生才能进行心灵的交流,语文老师也才能从中发现学生头脑中的真实想法。
  总之,我们讲在语文中渗透德育,在作文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并非要求所有的文章都以“重大题材”、“严肃主题”、“高大人物”的面目出现,应该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去感悟生活中的题材,如日常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鱼虫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通过意象鲜明的命题,写作情景的创设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启发他们用心感悟生活,挖掘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情,蕴涵的理,运用文字去讴歌、去颂扬,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通过写作,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师 能力    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相传秦朝年间,在浙江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里,突然流行了一种怪病:人们的皮肤上长出一粒粒小疙瘩,奇痒难忍。村里先后请了99位医生,都口称无药可医,摇头而退。最后请来了第100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年龄大多数在15至17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极不平衡的高峰期,文化成绩、体育成绩不够好,加之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同度偏低,导致中职生在人生目标、情感、意志、个性、兴趣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各个专业有其自身特点,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也有很大区别,笔者认为教师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导向,中职体育课要与时俱进,深化教改,适时改变上课的一些策略
期刊
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方式,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的,一大亮点就是将生态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2017年10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建市[2017] 214号)发布,两部委联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
期刊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长期以来,虽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是总也离不开作文技能习得训练这件“法宝”,观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连缀成文、修改升格等等,尽在其中。  首先,什么是作文?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是就作文的功用而言的,没有触及作文的本质属性,我们暂且置之不论。可孔子说过:“诗言志,歌咏情。”古人更云:“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这些都从根本
夏辉艳,湖南东安县白牙市镇山子岭社区工作人员.rn夏辉艳自2003年考入社区工作以来,就将满腔热情奉献给了辖区居民.为了摸清该区的状况,她每天利用中午时间逐户走访,记录他们
期刊
我国铁路近些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出台为我国铁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但是,我国铁路企业发展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十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这时,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固然重要,如果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理论知识的传授相结合,并把探究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水利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扭亏增盈的重要途径之一。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水利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点、效益的主体、信誉的窗口,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