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信息技术在激发情感中的作用
“兴趣上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在高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已成为共识。多媒体电脑集视、听为一体,有助于帮助学生观察动态事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对课堂模式的改变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H.Jonassen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最新模型,它由问题、相关的实例或各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一般认为本模式应有以下表现形态: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2.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移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三、信息技术在朗读训练中的妙用
以前进行朗读训练多是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现今,多媒体电脑更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因为它清晰真实的图象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如《荷塘月色》一课,作者通过对荷叶和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要让学生与作者一样喜爱荷花,光从语言上理解还不够,因为作者是看到了才喜爱,而学生没看过如何喜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展示一池美丽的荷花在微风吹拂下袅娜多姿的画面,碧绿的荷叶随风翩翩起舞,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的衬托下,更显高贵雅致。面对这样的美景,什么样的心都会被净化,会被感染。再去细读作者的描述,图文对照,既感受到荷花的美,又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文字美,有了这种情感,面对一池美丽的荷花,朗读时感情必定饱满彻底地流露出来。
四、信息技术在拓展探究知识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思想碰撞外,学生的好奇心是不能沫灭的,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将是他们今后创新的源泉。当学习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宇宙有外星人吗?宇宙中应该还有别的同地球一样有生命的星球吗?这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去看书,去上网查阅资料,使课堂中的知识得以延伸。当学习了《老人与海》后,可出示一些学生好奇的问题,提供给学生相关网址,让学生上网查阅。学生理解了有关海底动物的知识,那么海底的植物有那些特点?地形怎样,有那些矿物?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与同学分享。通过这些方法,课内外结合,学生的知识已丰富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电脑信息量大,可选择性强,操作简捷,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阅读的个性化提供了条件,使教学更贴近学生,使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学习,更有效地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R].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信息技术在激发情感中的作用
“兴趣上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在高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已成为共识。多媒体电脑集视、听为一体,有助于帮助学生观察动态事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对课堂模式的改变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H.Jonassen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最新模型,它由问题、相关的实例或各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一般认为本模式应有以下表现形态: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2.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移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三、信息技术在朗读训练中的妙用
以前进行朗读训练多是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现今,多媒体电脑更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因为它清晰真实的图象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如《荷塘月色》一课,作者通过对荷叶和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要让学生与作者一样喜爱荷花,光从语言上理解还不够,因为作者是看到了才喜爱,而学生没看过如何喜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展示一池美丽的荷花在微风吹拂下袅娜多姿的画面,碧绿的荷叶随风翩翩起舞,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的衬托下,更显高贵雅致。面对这样的美景,什么样的心都会被净化,会被感染。再去细读作者的描述,图文对照,既感受到荷花的美,又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文字美,有了这种情感,面对一池美丽的荷花,朗读时感情必定饱满彻底地流露出来。
四、信息技术在拓展探究知识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思想碰撞外,学生的好奇心是不能沫灭的,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将是他们今后创新的源泉。当学习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宇宙有外星人吗?宇宙中应该还有别的同地球一样有生命的星球吗?这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去看书,去上网查阅资料,使课堂中的知识得以延伸。当学习了《老人与海》后,可出示一些学生好奇的问题,提供给学生相关网址,让学生上网查阅。学生理解了有关海底动物的知识,那么海底的植物有那些特点?地形怎样,有那些矿物?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与同学分享。通过这些方法,课内外结合,学生的知识已丰富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电脑信息量大,可选择性强,操作简捷,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阅读的个性化提供了条件,使教学更贴近学生,使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学习,更有效地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R].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