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研究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通过分析我国国内对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可以发现:改编作品并没有很大的改动,不能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觉。不仅如此,国内也没有对民歌钢琴创作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研究,对其创作特点、演奏技巧也没有很全面的分析。本文主要针对20世纪50-60年代民歌钢琴改编作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针对其形态特征、民族风格、地域文化、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民歌钢琴艺术以后的发展奠定好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50-60年代;中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6A03821。
  民族音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人们通过民间音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愫。钢琴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西洋乐器,将传统的民歌和钢琴组合在一起,能够将两者各自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可以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方便人们探究学术。民歌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门艺术,民歌艺术和西方的钢琴融合在一起,为人们研究世界文化提供了一种渠道,因此,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发展
  在20世纪50-60年代这一阶段,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我国的钢琴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一首首可圈可指的音乐作品接连不断的创作了出来。这个时期的民歌钢琴音乐发展远远的超过了上半个世纪音乐的发展。无论是从作品的形式、总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民歌钢琴作品的选材非常新颖的同时,大都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能够被广大民众接受,从来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效果。
  “美”是一切美好事物所追求的,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歌钢琴改编曲完美的诠释了传统音乐中的美学,在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上面有西方乐器的显著特征,在西洋乐器之上也能够展示民歌的优美旋律,民歌和钢琴这两者在这个时期融合的非常好,迄今为止,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民歌钢琴曲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形式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展现中国浓浓的地域风情,展现西方钢琴的特质,未来的艺术发展必将是融合性艺术的天下,这为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二、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音乐形态特征
  在20世纪50-60年代我们国家的音乐形态不再是单一的风格,出现了很多的融合性的作品,民歌钢琴的融合是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特色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也产生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创作来看,风格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民歌不仅保留了生活化这一特征,在钢琴艺术的带领之下也开始向高雅的方向发展。民歌钢琴作品也逐渐的趋向于专业化,形式丰富多彩,细节处理更加精致,能够展现出很强的时代发展特点,也很强的代表性。
  民歌钢琴作品的音乐形态特征也体现在其曲式上面,其结构更加严谨、清晰、一目了然,并且开始追求工整的结构,旋律更加优美。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作品追求创新,内容形式新颖,能够深入人心。
  三、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
  民歌是民间最为自豪的艺术,它通常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的文化特色,“听曲识地”是民歌艺术最为广泛的流行词。
  在民歌钢琴改编作品中大都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特征,这一特点在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中最为显著。例如:陕北是拥有多民族的融合性地区,它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逐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文化区域,因而,其地域的民歌大都展现出彪悍粗犷的特点。陕北地区的民歌产生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有歌唱“岁时节令”、“民间节日”、“对花”等形式,民歌以伴随吃肉喝酒为主,从其曲调中可以看出来陕北人民的洒脱。单一形式的民歌发展时间长了,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钢琴作为西方文化的特质乐器,融入到民歌之中,将民歌再度发扬,广泛传唱。融入了钢琴艺术的陕北民歌旋律变得更加婉转,意蕴更加流长,对于表达当地的民族特点有更好的效果,是地区风格的传承。
  四、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文化地域特征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文化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特点、人文风情最为直观的方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生活环境、地域特点、生活习惯、气候孕育出来的音乐文化也是不同的,我国民歌钢琴改编作品之中大多数都反映了文化地域特征。
  西南的民歌钢琴音乐以宽音域、多结构、音律交替出现的方式手法反映了西南地区的文化特征:朴实、淳朴、坦率、也不失“野”味。广东的民歌钢琴改编作品以短小的乐曲结构,创造性的创作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创造风格,以轻柔的旋律反映出广东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迷人的地域风情。新疆的民歌钢琴音乐通过混合的节拍,重尾音,节奏前短后长的创作特点反映了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文化地域特征。内蒙古的民歌钢琴音乐以长调短调结合的方式展现婉转、刚劲的特点,通过跨音域,大跳进的方式展现了活泼,气息流长的特点,让人们感受到了内蒙古豪放的文化地域特征。
  五、民歌钢琴改编作品的钢琴演奏技巧
  民歌有非常多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会出现不同的演奏效果,例如:独唱会给人空旷嘹亮的感觉,合唱给人高亢的感觉。因而,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创作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演奏形式对于钢琴演奏的影响,民歌和钢琴的融合对钢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一定的要求。
  很多钢琴曲的结构和歌曲的相似,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序、主体、尾声。钢琴演奏时首先要读懂民歌的内容,以及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合理的运用钢琴的特质来表达民歌的情感。
  演奏技巧分为很多种,直接将歌曲的旋律嫁接在钢琴演奏上面,是最为普遍的单旋律演奏方式,演奏中一定要主要起承转合。复调性的创作方式非常有特点,创作出来旋律非常优美。
  六、民歌钢琴艺术发展的展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享受,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发现美和审美的能力。当今世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全方面的人才,他们对艺术的研究非常的透彻,作曲家、创作家、钢琴家掌握的知识非常全面,各行各业中的人才集合起来的智慧,会为民歌钢琴的发展注入更加鲜活的元素,让其发展源远流长。
  民歌本身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特色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钢琴所具有的高雅特质能够吸引很多的“有情调”的人关注,钢琴和民歌两种看似没有交集的艺术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一种听觉上的冲击,这种冲击过后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味。人们都有追求美好东西的愿望,拥有独特艺术美感的民歌钢琴作品会被未来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且发扬光大,优秀的作品也会家喻户晓。
  七、结语
  综上所述,民歌和钢琴的融合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缩影,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将是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发展是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民歌钢琴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改编创造,增加作品背后的意蕴,享受中西方文化碰撞出来的民歌钢琴艺术,这种拥有独特美的产物[5]。未来民歌钢琴作品的发展将会拥有一片大好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经过作曲家努力创作,也会拥有更多深入人心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2]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5,(03).
  [3]罗苗.20世纪中后期我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及风格演进[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卿铁军.论中国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演奏特征[J].北方音乐,2015,(13).
  [5]牟静静.建国初期中国钢琴改编曲研究[D].临沂: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其他文献
摘要:在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舞曲以动感的节奏、极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赢得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爱。本文以“从歌曲《Crazy》谈舞曲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为题,首先对《Crazy》及舞曲进行概述,之后从旋律和节奏的角度分析了舞曲对当代流行音乐音乐风格上的影响,最后从眼神和表情、情绪、肢体三方面分析了舞曲对当代流行音乐舞台表现上的影响。  关键词:舞曲 《Crazy》 流行音乐  本文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教育体系,也是国际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元素性、创造性和包容性对我国音乐教学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就其三大艺术思想来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音乐教育 理性回归  一、理性回归之元素性  “元素性音乐”一词是由奥尔夫本人提出的,不少学者将他译为“原始的”“原本的”“基本的”,还可以理解为“回到人的原本的”。  (一)
目的探究失眠患者采用壮医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百色市中医医院壮医学科接收的106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西药(艾司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展开,高等教育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才能够使得高等教育同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