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 大课间 实效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乡镇布局重新调整规划,村小合并,使我校的学生数不断增加,学生人均运动场地自然减少,运动器材不足,直接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一、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刀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乏味。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宜的大课间活动,才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暂时精神疲劳,提高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1.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有关人员认识与理解不到位,抓而不力,实际上,多年来,学校大课间活动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例行公事。
2.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天天机械的程式化运动,学生觉得枯燥,日久生厌,于是消极应付,有名无实,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由于对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及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要求理解不够,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更新不快,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质量不高,活动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等弊病,挫伤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难以调动起来。
二、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措施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深化课间操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研究大课间活动程序,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搞好大课间活动设计。
4.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体育素养。
三、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制度保证: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包括: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督促制,艺术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2.时间保证: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3.安全保证:学校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乱串等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同时注重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做到科学合理。
4.激励保证: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专项检查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优秀班主任评选、三好班级评选、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提高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5.人员保证: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康,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6.鼓励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的源泉。活动创新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把既定目标视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给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教育的主体。
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创新的切入点是活动。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老师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能,开发创新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内容,鼓励学生提供活动内容,同时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
现代教育教学是知识流,情感流和创新流三流合一的艺术流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学生的所见、所闻相互传递的信息,促进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和改编已有的体育活动内容,这些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提高运用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调节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玩、自创,自编的体育游戏不断涌现,在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改变,我校跳绳比赛,会的学生带动不会的学生,主动教会其他不会的同学,会的同学在创新,花样在增多。高年级的同学在带动低年级的小同学,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由于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得到了提高,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们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
我校现在的大课间活动音乐动听,舞蹈优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课间活动强健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团队精神,营造出活泼、健康、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蓬勃发展的大课间活动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农村小学 大课间 实效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乡镇布局重新调整规划,村小合并,使我校的学生数不断增加,学生人均运动场地自然减少,运动器材不足,直接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一、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刀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乏味。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宜的大课间活动,才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暂时精神疲劳,提高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1.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有关人员认识与理解不到位,抓而不力,实际上,多年来,学校大课间活动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例行公事。
2.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天天机械的程式化运动,学生觉得枯燥,日久生厌,于是消极应付,有名无实,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由于对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及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要求理解不够,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更新不快,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质量不高,活动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等弊病,挫伤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难以调动起来。
二、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措施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深化课间操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研究大课间活动程序,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搞好大课间活动设计。
4.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体育素养。
三、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制度保证: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包括: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督促制,艺术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2.时间保证: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3.安全保证:学校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乱串等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同时注重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做到科学合理。
4.激励保证: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专项检查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优秀班主任评选、三好班级评选、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提高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5.人员保证: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康,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6.鼓励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的源泉。活动创新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把既定目标视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给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教育的主体。
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创新的切入点是活动。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老师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能,开发创新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内容,鼓励学生提供活动内容,同时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
现代教育教学是知识流,情感流和创新流三流合一的艺术流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学生的所见、所闻相互传递的信息,促进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和改编已有的体育活动内容,这些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提高运用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调节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玩、自创,自编的体育游戏不断涌现,在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改变,我校跳绳比赛,会的学生带动不会的学生,主动教会其他不会的同学,会的同学在创新,花样在增多。高年级的同学在带动低年级的小同学,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由于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得到了提高,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们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
我校现在的大课间活动音乐动听,舞蹈优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课间活动强健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团队精神,营造出活泼、健康、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蓬勃发展的大课间活动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