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吴汝纶晚年中西文化观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现实与理想、理智与感情、经历与学识等交互碰撞,学人的中西文化观也处于不断的斗争和矛盾之中。吴汝纶的中西文化观亦是如此。纵向的叙述似乎比横向的判断更能说明问题,因此,纵向剖析戊戌维新运动后,晚年吴汝纶中西文化观的变化可丰富对其的认识。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课堂已完全满足不了教与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变。笔者认为,这种改变必须有教师的个性参与。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来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个性既是他的一种人格魅力,也是他教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应包括如下内涵:  一、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觉——语感  语感是一个人的语言智慧的集中表现,是一个人认识
民国时期,在国民政府的督建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安徽省公路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以主要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公路网络。但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所修公路大多因陋就简,土
本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将学具和多种媒体有效整合。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指导学生参与方法、关注学生参与效果,达到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
成熟期正是企业的黄金时期,传统思想认为企业进入成熟期则是步入了正轨,不会再出现大的变动,正是这种想法使得我国企业寿命远远短于国外企业.本文引入国外的企业再造理论,论
淮河这一意象在南宋诗词中大量出现并成为文人表达爱国情绪的主要媒介物,但淮河流域词人及其创作却极其有限,且作品多为骚雅的咏物之作。本文就此分析这一创作现象。
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的公共性要求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把公平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时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为实现此目标,有为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