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时节,暖阳普照,走马城乡,处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12月7日,笔者随同乡扶贫干部,来到地处偏远深山的油石乡大小元村走访,亲身感受到山村发生的喜人变化:两年前,村里遍布着破旧的瓦房、杂房,显得脏乱不堪,如今一栋栋砖混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已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几座简易的小木桥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几座漂亮、实用的水泥拱桥……村党支部书记方代辉感慨地说:“大小元村有今天这样的变化,全靠省国土资源厅的定点包扶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上犹县油石乡大小元村是省扶贫开发重点村。这里大山阻隔,交通闭塞,村民步行至圩镇需要3个多小时;村里耕地稀少,经济落后,耕地面积仅有2035.9亩,人均不足一亩,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谋生,部分村民靠种植茶叶、油茶和毛竹等传统产业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全村共有646户农户2569人,贫困户有215户1026人,社会保障户94户,贫困发生率达30%以上,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2750元。“十二五”伊始,省国土资源厅带着真情、带着责任和使命驻点大小元村,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开启了大小元村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的新征程。
改善民生,乡村旧貌换新颜
大小元村离油石乡圩镇15公里,山高坡陡,路远弯多,落后的交通不仅影响了村民正常出行,还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几年前;就曾发生过两起产妇难产,交通不便,在送往医院途中发生不幸的惨痛事件;村民骑摩车出行因路陡弯急,车辆失控,摔成重伤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交通不便,红砖和沙石、水泥等建材难进村,村民建房成本昂贵;村民山上的毛竹也变不了钱,最后腐烂在山上,令人痛心着急;每到雨季时,孩子们踩着泥泞的田埂小路去上学,常常穿着湿鞋子、脏衣服上课,家长们也提心吊胆……道路交通,成了村民们最揪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大小元村发展的首要因素。
省国土资源厅定点帮扶工作队入驻大小元村后,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当作强烈的责任、光荣的使命,一进村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短短一个多月,工作队就把村民反映最多、意愿最强烈的一系列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摆上了议事日程。调研立项、项目报批、筹集争取资金、组织施工、开展验收……两年来,一项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一个个项目你追我赶、齐头并进,村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场面。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扶贫干部就是‘活菩萨’,给我们大小元村的老表造福来了!”
定点包扶以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扶持下,该村已累计整合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硬化公路4条共计4000米,兴建桥梁6座,新开道路9,85千米,兴修水渠4条共计2500米,加固河堤3处,除险加固水库一座。另外,小元人畜饮水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春节前可完工并投入使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质的飞跃。
发展产业,筑起脱贫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大小元村山多田少,具有茶叶、油茶、毛竹等传统产业的实际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定点扶贫工作组,通过深入调研,决定把油茶、毛竹及茶叶等群众认可的传统产业,作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三大产业”来抓。
定点帮扶工作队积极帮助村里探索农村产业发展路子,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决定从扶持培育产业大户着手,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从事茶叶种植、生产、销售20多年的袁克峻,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茶叶种植大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选择在梅岭、大小元承包连片林地开发茶园1万亩。在扶贫干部的协助下,栋子组村民古章佐承包流转毛竹林1000亩,目前正在修筑进山公路,带动了当地60多户农民从事毛竹产业;岭头组村民谢学礼,种植高产油茶60余亩,工作队从抚育管理技术、茶油销售上给予帮助,谢学礼每年从油茶产业的收入超过1.6万元。
目前,该村已累计发展茶叶1万亩、油茶基地8000亩、实现毛竹林低改5000亩,通过发展产业,年人均增收350元,一大批农户带头脱贫,踏上了致富的路子。
齐心协力,真情帮扶暖民心
“刘厅长说话平易近人,没有一点领导干部的架子,很体恤我们的困难,还特意给我送来1000元慰问金,我们一家真不知怎么感谢他……”在大小元村桥子坑组,84岁的困难老党员方世全回忆起前不久省国土资源厅刘定明厅长到他家走访时的情景,不禁老眼湿润。方世全夫妻俩年迈体弱,两个儿子都患有精神病,年近四十仍单身未娶,一家人都没有劳动能力,仅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
今年8月1日至4日,刘定明厅长带扶贫工作队,连续四天吃住在村里,先后深入旗杆下、新层、梅坑等8个村民小组,走访慰问方世全等10多户困难户,深入调研了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给每户困难户发放了1000元慰问金,以解決他们的燃眉之急。
干群心连心,日久见真情。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开展包扶工作两年来,工作队员与当地群众已结下深厚感情。看他们不忙时,村民都爱请他们到家里坐坐、聊聊。每当看到有步行出村或进村的村民,扶贫工作队员主动停车,请老表搭一段顺风车。他们说:“挤一挤,不要紧!”工作队员已习惯地把群众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冷暖系在了心头上;而群众,也打心里喜欢这支从省里下来的扶贫工作队。
在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队的帮扶下,许多困难户自力更生,积极投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张屋组困难村民郭德祯,已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田心集中建设点20户农户采取“统一拆除、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立面、统一施工”的模式建设,目前,所有房屋一层主体工程已完工,有两户群众已装修入住。
创新思路,引领扶贫新模式
在大小元村口的公示栏上,记者看到一份12月5日张贴的《中元修路捐款名单》,上面写着近百名户村民自愿捐款修路的金额。村主任邓超解释说:“现在村民们的意识都提高,观念也转变了,修路既是为大家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在资金和投工投劳上,大家都能齐心协力。”
思路一变天地宽。贫困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说到底,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在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之初,工作队就把转变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召开听民意、办实事座谈会,分析贫困根源,找准发展思路,破解扶贫开发中的节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两年来,通过远程教育、送课下乡、异地培训、现场讲解等各种形式,开展了针对党员干部、产业大户、农民群众的各种培训8期,共计300人次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级方针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生活理念、就业使用技术等。村民的思想观念从最初的“要我富”变成“我要富”,一些封建思想、生活陋习也随之得到根本改变。
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队还积探索长效机制,引导群众组建产业协会、保洁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自主、自发、自愿参与村里的议事、理事、管事。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问题,都由群众内部协商、内部调解为主,探索出了扶贫工作“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单位包扶”的新模式,实现了手段上“扶贫”与“扶智”同步、方式上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过程。
甘甜的山泉水,点点滴滴滋润着群众的心田;蜿蜒的引水渠,欢唱着真情帮扶的颂歌;平坦的水泥路,见证了省国土资源厅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的铿锵步伐……
这浓浓的扶贫情,如同这初冬的暖阳,洒满了大小元村的每一寸土地,洒向了每一户村民的家中,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责任编辑:邵猷芬
上犹县油石乡大小元村是省扶贫开发重点村。这里大山阻隔,交通闭塞,村民步行至圩镇需要3个多小时;村里耕地稀少,经济落后,耕地面积仅有2035.9亩,人均不足一亩,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谋生,部分村民靠种植茶叶、油茶和毛竹等传统产业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全村共有646户农户2569人,贫困户有215户1026人,社会保障户94户,贫困发生率达30%以上,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2750元。“十二五”伊始,省国土资源厅带着真情、带着责任和使命驻点大小元村,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开启了大小元村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的新征程。
改善民生,乡村旧貌换新颜
大小元村离油石乡圩镇15公里,山高坡陡,路远弯多,落后的交通不仅影响了村民正常出行,还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几年前;就曾发生过两起产妇难产,交通不便,在送往医院途中发生不幸的惨痛事件;村民骑摩车出行因路陡弯急,车辆失控,摔成重伤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交通不便,红砖和沙石、水泥等建材难进村,村民建房成本昂贵;村民山上的毛竹也变不了钱,最后腐烂在山上,令人痛心着急;每到雨季时,孩子们踩着泥泞的田埂小路去上学,常常穿着湿鞋子、脏衣服上课,家长们也提心吊胆……道路交通,成了村民们最揪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大小元村发展的首要因素。
省国土资源厅定点帮扶工作队入驻大小元村后,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当作强烈的责任、光荣的使命,一进村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短短一个多月,工作队就把村民反映最多、意愿最强烈的一系列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摆上了议事日程。调研立项、项目报批、筹集争取资金、组织施工、开展验收……两年来,一项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一个个项目你追我赶、齐头并进,村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场面。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扶贫干部就是‘活菩萨’,给我们大小元村的老表造福来了!”
定点包扶以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扶持下,该村已累计整合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硬化公路4条共计4000米,兴建桥梁6座,新开道路9,85千米,兴修水渠4条共计2500米,加固河堤3处,除险加固水库一座。另外,小元人畜饮水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春节前可完工并投入使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质的飞跃。
发展产业,筑起脱贫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大小元村山多田少,具有茶叶、油茶、毛竹等传统产业的实际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定点扶贫工作组,通过深入调研,决定把油茶、毛竹及茶叶等群众认可的传统产业,作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三大产业”来抓。
定点帮扶工作队积极帮助村里探索农村产业发展路子,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决定从扶持培育产业大户着手,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从事茶叶种植、生产、销售20多年的袁克峻,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茶叶种植大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选择在梅岭、大小元承包连片林地开发茶园1万亩。在扶贫干部的协助下,栋子组村民古章佐承包流转毛竹林1000亩,目前正在修筑进山公路,带动了当地60多户农民从事毛竹产业;岭头组村民谢学礼,种植高产油茶60余亩,工作队从抚育管理技术、茶油销售上给予帮助,谢学礼每年从油茶产业的收入超过1.6万元。
目前,该村已累计发展茶叶1万亩、油茶基地8000亩、实现毛竹林低改5000亩,通过发展产业,年人均增收350元,一大批农户带头脱贫,踏上了致富的路子。
齐心协力,真情帮扶暖民心
“刘厅长说话平易近人,没有一点领导干部的架子,很体恤我们的困难,还特意给我送来1000元慰问金,我们一家真不知怎么感谢他……”在大小元村桥子坑组,84岁的困难老党员方世全回忆起前不久省国土资源厅刘定明厅长到他家走访时的情景,不禁老眼湿润。方世全夫妻俩年迈体弱,两个儿子都患有精神病,年近四十仍单身未娶,一家人都没有劳动能力,仅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
今年8月1日至4日,刘定明厅长带扶贫工作队,连续四天吃住在村里,先后深入旗杆下、新层、梅坑等8个村民小组,走访慰问方世全等10多户困难户,深入调研了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给每户困难户发放了1000元慰问金,以解決他们的燃眉之急。
干群心连心,日久见真情。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开展包扶工作两年来,工作队员与当地群众已结下深厚感情。看他们不忙时,村民都爱请他们到家里坐坐、聊聊。每当看到有步行出村或进村的村民,扶贫工作队员主动停车,请老表搭一段顺风车。他们说:“挤一挤,不要紧!”工作队员已习惯地把群众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冷暖系在了心头上;而群众,也打心里喜欢这支从省里下来的扶贫工作队。
在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队的帮扶下,许多困难户自力更生,积极投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张屋组困难村民郭德祯,已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田心集中建设点20户农户采取“统一拆除、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立面、统一施工”的模式建设,目前,所有房屋一层主体工程已完工,有两户群众已装修入住。
创新思路,引领扶贫新模式
在大小元村口的公示栏上,记者看到一份12月5日张贴的《中元修路捐款名单》,上面写着近百名户村民自愿捐款修路的金额。村主任邓超解释说:“现在村民们的意识都提高,观念也转变了,修路既是为大家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在资金和投工投劳上,大家都能齐心协力。”
思路一变天地宽。贫困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说到底,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在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之初,工作队就把转变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召开听民意、办实事座谈会,分析贫困根源,找准发展思路,破解扶贫开发中的节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两年来,通过远程教育、送课下乡、异地培训、现场讲解等各种形式,开展了针对党员干部、产业大户、农民群众的各种培训8期,共计300人次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级方针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生活理念、就业使用技术等。村民的思想观念从最初的“要我富”变成“我要富”,一些封建思想、生活陋习也随之得到根本改变。
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队还积探索长效机制,引导群众组建产业协会、保洁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自主、自发、自愿参与村里的议事、理事、管事。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问题,都由群众内部协商、内部调解为主,探索出了扶贫工作“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单位包扶”的新模式,实现了手段上“扶贫”与“扶智”同步、方式上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过程。
甘甜的山泉水,点点滴滴滋润着群众的心田;蜿蜒的引水渠,欢唱着真情帮扶的颂歌;平坦的水泥路,见证了省国土资源厅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的铿锵步伐……
这浓浓的扶贫情,如同这初冬的暖阳,洒满了大小元村的每一寸土地,洒向了每一户村民的家中,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