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已经对传统汉语带来了一些影响。高职学生是应用它的主导群体。在互联网上,人们的语言行为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这一变化将给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带来积极或者消极方面的影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已成为一种新的文体。大规模使用它的是学生。下文阐述了网络用语对高等职业语文课程教授的各种有利或不利因素,以及规范网络用语的必要性。
【关键词】网络用语;汉语;规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12-01
1.正面影响
1.1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使得汉语意义达到拓展。
曾经有学者指出,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形式的改变,都是对当下语言固定形式的一种挑战。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出现也是一个突破,这也是最正常不过的,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手段。但是,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对所带来的变革同样也是辩证的,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弊病的一面。利益,指的是一种符合当下语言的规则,便于其进步的新语体的出现。一种新的语体是普遍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推广的。如,年龄小的女孩子在网络中被称为“美眉”。和“妹妹”与“美眉”相比较而言,具有年轻化趋势,40岁50岁的女人也可以称为妹妹,从传统角度看是有些不合适,但是,“美眉”不太强调个人的年龄特点,参考值较大,这是无法“妹妹”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语言将永远打上时代的烙印。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反映了E时代多数人对美的认可标准,表面特点面貌和心理特征,反映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表现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发挥了人们的语言创新能力。此种变革极大地促进语言的进步,为语言的多样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1.2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发展语感。
对于语言的感觉是指快速理解,并且迅速的对其作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驾驭语言的能力。从事物表面到语言,从具体到抽象,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是准确而多样的语言词汇理解状态。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对学生的语境感知功能非常大。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具体情景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因为,情景会对人们的感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它兼具了人类动物本性和人的本性的双重意义。它是特定的事物或特定的社会的反映,但意境是不同的。情境是客观的,意境是主观的。此种手段在知识教授时,可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介绍,制造以及创设特定情况,使其类似于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其中,使得本来抽象的内容可以被学生更快地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简言之,这种模式体现在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感知语言,体验语言中的情感,理解语言的微妙表达,从而将其变为自己的语言,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上,有的新的单词、单词和句子都包含在文本里面,老师顾此失彼,忽略了上下文的衔接,或者,无法表达上下文,机械地背诵几遍,植入他们的思想,然后,应用其他的检验手段进行测试。
2.网络用语负面影响
2.1 语法的混乱。
(1)词的异常变化。
一般互联网上极少的人使用五笔输入法,互联网用户普遍用全拼输入法,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互联网用户没有耐心保证打字的准确性,所以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取而代之。例如,“芬芳”就是“邮箱”;网友们互相问候时打“来了?”或“吃了?”。这好比“偶”代表“我”,“这”就是“像”,“在哪?”通常写为“where?”;其他令人困惑的音译词,如“Windows 98”和“pirabbit”(奔腾处理器的第二代芯片),增加了信息的噪音,而且使用方式既不经济也不华丽,而是随意。
(2)与传统语法相背离。
“别忘了我的电子邮件!”“你雅虎了吗?在这样的句子中,汉语名词并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用说充当宾语了。对于短语“very apple”,我们不会说“very”,因为副词很少修饰名词,但是短语本身的意思,以及它是什么样的apple,是非常难理解的。
2.2 语言的西方化。
学生的作文的西化倾向,是指学生由于英语表达的成分的影响,写作不能向基本汉语语法靠拢,或翻译风格语言,或者中文和英文的混合物,或创建新单词,所以,语言表達既相同,也不相同,令人费解。例如:f2f(面对面),IDK(我不知道),AFAIK(据我所知)。网络上普遍存在的故意拼错、曲解原意、不按照语法说话等,逐渐扰乱了汉语课堂,阻碍了他们的普通话运用。
3.高职汉语言教学应加强对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规范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而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盲目地学习或无限制地使用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势必影响学生对正确词汇的学习、对标准语法的理解和对母语的掌握。
规范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沉迷于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使用,势必会影响传统语言的学习,导致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的下降。由于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产生的新网络环境的一种变体的语言风格,话语表达和表现相对自由,许多新词术语真的很奇怪,一些样式不高,而粗鲁的言语也活跃在互联网上,大量的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规范,新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往往存在主体性的随机性。语言教学及时反馈、纠正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通过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创造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的网络氛围。
参考文献
[1]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用语[J].语言与翻译,2003,(3).
[2]陈建华.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张建冲.论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4]林宁宁.论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特征[J].电脑与网络,2003,(7).
[5]刘峰.略论网络文学的语言运用特点[J].当代文坛,2004,(1).
[6]宋佐东.网络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关键词】网络用语;汉语;规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12-01
1.正面影响
1.1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使得汉语意义达到拓展。
曾经有学者指出,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任何语言形式的改变,都是对当下语言固定形式的一种挑战。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出现也是一个突破,这也是最正常不过的,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手段。但是,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对所带来的变革同样也是辩证的,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弊病的一面。利益,指的是一种符合当下语言的规则,便于其进步的新语体的出现。一种新的语体是普遍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推广的。如,年龄小的女孩子在网络中被称为“美眉”。和“妹妹”与“美眉”相比较而言,具有年轻化趋势,40岁50岁的女人也可以称为妹妹,从传统角度看是有些不合适,但是,“美眉”不太强调个人的年龄特点,参考值较大,这是无法“妹妹”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语言将永远打上时代的烙印。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反映了E时代多数人对美的认可标准,表面特点面貌和心理特征,反映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表现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发挥了人们的语言创新能力。此种变革极大地促进语言的进步,为语言的多样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1.2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发展语感。
对于语言的感觉是指快速理解,并且迅速的对其作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驾驭语言的能力。从事物表面到语言,从具体到抽象,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是准确而多样的语言词汇理解状态。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对学生的语境感知功能非常大。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具体情景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因为,情景会对人们的感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它兼具了人类动物本性和人的本性的双重意义。它是特定的事物或特定的社会的反映,但意境是不同的。情境是客观的,意境是主观的。此种手段在知识教授时,可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介绍,制造以及创设特定情况,使其类似于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其中,使得本来抽象的内容可以被学生更快地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简言之,这种模式体现在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感知语言,体验语言中的情感,理解语言的微妙表达,从而将其变为自己的语言,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上,有的新的单词、单词和句子都包含在文本里面,老师顾此失彼,忽略了上下文的衔接,或者,无法表达上下文,机械地背诵几遍,植入他们的思想,然后,应用其他的检验手段进行测试。
2.网络用语负面影响
2.1 语法的混乱。
(1)词的异常变化。
一般互联网上极少的人使用五笔输入法,互联网用户普遍用全拼输入法,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互联网用户没有耐心保证打字的准确性,所以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取而代之。例如,“芬芳”就是“邮箱”;网友们互相问候时打“来了?”或“吃了?”。这好比“偶”代表“我”,“这”就是“像”,“在哪?”通常写为“where?”;其他令人困惑的音译词,如“Windows 98”和“pirabbit”(奔腾处理器的第二代芯片),增加了信息的噪音,而且使用方式既不经济也不华丽,而是随意。
(2)与传统语法相背离。
“别忘了我的电子邮件!”“你雅虎了吗?在这样的句子中,汉语名词并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用说充当宾语了。对于短语“very apple”,我们不会说“very”,因为副词很少修饰名词,但是短语本身的意思,以及它是什么样的apple,是非常难理解的。
2.2 语言的西方化。
学生的作文的西化倾向,是指学生由于英语表达的成分的影响,写作不能向基本汉语语法靠拢,或翻译风格语言,或者中文和英文的混合物,或创建新单词,所以,语言表達既相同,也不相同,令人费解。例如:f2f(面对面),IDK(我不知道),AFAIK(据我所知)。网络上普遍存在的故意拼错、曲解原意、不按照语法说话等,逐渐扰乱了汉语课堂,阻碍了他们的普通话运用。
3.高职汉语言教学应加强对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规范
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而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盲目地学习或无限制地使用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势必影响学生对正确词汇的学习、对标准语法的理解和对母语的掌握。
规范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沉迷于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使用,势必会影响传统语言的学习,导致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的下降。由于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产生的新网络环境的一种变体的语言风格,话语表达和表现相对自由,许多新词术语真的很奇怪,一些样式不高,而粗鲁的言语也活跃在互联网上,大量的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规范,新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往往存在主体性的随机性。语言教学及时反馈、纠正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通过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创造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的网络氛围。
参考文献
[1]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用语[J].语言与翻译,2003,(3).
[2]陈建华.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张建冲.论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4]林宁宁.论用于网上交流的用语的特征[J].电脑与网络,2003,(7).
[5]刘峰.略论网络文学的语言运用特点[J].当代文坛,2004,(1).
[6]宋佐东.网络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