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验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人的生命体验与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模式,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关注学生完整生命成长的体验性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过于规范和程序化的教学,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让他们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下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
1.体验性教学模式
在国内,体验性教学模式这一理念是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辛继湘副教授首次提出的。体验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人的生命体验与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模式,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这里的“体验”不仅仅有“亲身经历”之义,也不仅仅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关注的核心并非只是一种以体验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或手段,而是关注与体验相关联的人的生命特性与成长,提倡一种高度关怀人的教学思想与精神。它借鉴吸收了生命哲学、情感心理学、后现代知识论、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体验对于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体验性教学模式对体验的关注是对人本身的全方位关注。
此外,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只在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体验性教学对体验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教学中的人的重视,关注体验是更深切地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的完整性、独特性、生成性、自主性,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健全。对人的深深关切,是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所在。
2.体验性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教育,首先是使人成为人的活动。其次,才是使人成为怎样的人的活动。体验性教学模式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人在活动中进行思考、赋予感情、作出判断,人所投入的不仅仅是智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单纯地着眼于认知的发展,人格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因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一个身与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精神性与非精神性、个性与共性、功利性与价值性、成就感与责任感高度整合的人。涉及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来,就是说,卓有成效的学习必须以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之前要先给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尽快地认识我们的专业特殊性,并从内心喜欢上这一专业。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前对这一专业的认识是模糊的,但肯定是感兴趣的,而这一兴趣就成为了我们进行专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说,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体验性教学模式就有了一定的前提条件了。
其次,体验性教学关注学生的体验,而体验是和个体完整的生命相关联的,完整的生命中不只有认知的成分,还有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要素,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认知体,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完整的生命体,他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有发展情感、意志、态度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习得,而忽视他们的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以及价值观的确立。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十分重要,但并不是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成。大多数院校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感受、体悟、审美乃至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培养。这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一批既具备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又具有高尚品格与生命情怀的完整的人才。这说明,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体验性教学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宏观基础。
再次,体验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适应,同他们自身的体验发生联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侧重于管理了,而这也是我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当他们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时,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完整人格的成长才有可能。我们才有可能为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培养出有用的专业人才。
3.体验性教学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适宜性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它们的教学功能皆受一定的限制。即是说,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这不仅要考虑到具体课业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生的水平,考虑是否能以一种体验的形式完成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还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的允许程度,以一定的设备或环境保证体验的顺利进行。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运用体验性教学模式必须注意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有效性。
3.2调控性问题
体验性教学模式强调对人的充分关注,強调在一定情境的支持下学习者的主动体验。但这不等于放任。教师的引导作用、调控作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都不能被忽视。教师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活动,必须随时关注进程,引导进程向有利的方向开展。以此保证学习者的自主建构不会沦为迷惘的任意发展。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去充分体验、理解各门课程内容。例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是使学习者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理解事物并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只适当点拨、提示、启发。然后,作为主体的学习者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把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的结果呈现出来。
3.3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体验性教学过程不应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还应是富于情感的过程。传统教学常常忽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架之中。而事实上,教学过程“不只是行为主义理解下行为的改变过程,不只是信息论理念下知识的积累和加工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全面演进的过程”。倘若仅仅注重认知而无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性,而且还会阻滞学生整体生命素质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完整生命成长的体验性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过于规范和程序化的教学,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让他们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下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3.4学习者的问题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施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得、情操的陶冶,而且要使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思维方式。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明确及其改造完善,是学习者学习的较高水平。这要求教师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体验的情境,更要求学习者根据内容与任务选择最佳的体验情境及体验方式,不仅要求学习者通过自主体验建构自我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整体,教师也应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并最终得到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王树生.创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
1.体验性教学模式
在国内,体验性教学模式这一理念是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辛继湘副教授首次提出的。体验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人的生命体验与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模式,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这里的“体验”不仅仅有“亲身经历”之义,也不仅仅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关注的核心并非只是一种以体验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或手段,而是关注与体验相关联的人的生命特性与成长,提倡一种高度关怀人的教学思想与精神。它借鉴吸收了生命哲学、情感心理学、后现代知识论、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体验对于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体验性教学模式对体验的关注是对人本身的全方位关注。
此外,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只在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体验性教学对体验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教学中的人的重视,关注体验是更深切地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的完整性、独特性、生成性、自主性,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健全。对人的深深关切,是体验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所在。
2.体验性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教育,首先是使人成为人的活动。其次,才是使人成为怎样的人的活动。体验性教学模式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人在活动中进行思考、赋予感情、作出判断,人所投入的不仅仅是智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单纯地着眼于认知的发展,人格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因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一个身与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精神性与非精神性、个性与共性、功利性与价值性、成就感与责任感高度整合的人。涉及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来,就是说,卓有成效的学习必须以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之前要先给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尽快地认识我们的专业特殊性,并从内心喜欢上这一专业。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前对这一专业的认识是模糊的,但肯定是感兴趣的,而这一兴趣就成为了我们进行专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说,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体验性教学模式就有了一定的前提条件了。
其次,体验性教学关注学生的体验,而体验是和个体完整的生命相关联的,完整的生命中不只有认知的成分,还有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要素,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认知体,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完整的生命体,他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有发展情感、意志、态度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习得,而忽视他们的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以及价值观的确立。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十分重要,但并不是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成。大多数院校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感受、体悟、审美乃至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培养。这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一批既具备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又具有高尚品格与生命情怀的完整的人才。这说明,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体验性教学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宏观基础。
再次,体验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适应,同他们自身的体验发生联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侧重于管理了,而这也是我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当他们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时,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完整人格的成长才有可能。我们才有可能为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培养出有用的专业人才。
3.体验性教学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适宜性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它们的教学功能皆受一定的限制。即是说,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这不仅要考虑到具体课业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生的水平,考虑是否能以一种体验的形式完成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还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的允许程度,以一定的设备或环境保证体验的顺利进行。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运用体验性教学模式必须注意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有效性。
3.2调控性问题
体验性教学模式强调对人的充分关注,強调在一定情境的支持下学习者的主动体验。但这不等于放任。教师的引导作用、调控作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都不能被忽视。教师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活动,必须随时关注进程,引导进程向有利的方向开展。以此保证学习者的自主建构不会沦为迷惘的任意发展。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去充分体验、理解各门课程内容。例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是使学习者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理解事物并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只适当点拨、提示、启发。然后,作为主体的学习者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把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的结果呈现出来。
3.3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体验性教学过程不应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还应是富于情感的过程。传统教学常常忽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架之中。而事实上,教学过程“不只是行为主义理解下行为的改变过程,不只是信息论理念下知识的积累和加工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全面演进的过程”。倘若仅仅注重认知而无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性,而且还会阻滞学生整体生命素质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完整生命成长的体验性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过于规范和程序化的教学,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让他们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下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3.4学习者的问题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施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得、情操的陶冶,而且要使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思维方式。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明确及其改造完善,是学习者学习的较高水平。这要求教师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体验的情境,更要求学习者根据内容与任务选择最佳的体验情境及体验方式,不仅要求学习者通过自主体验建构自我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整体,教师也应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并最终得到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王树生.创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